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开课《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2013-10-13 00:22:47)
分类: 2013年市级小课题研究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  冯越

 

 一、教材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教学内容。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以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酸、碱、盐在水中的离子反应,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而有之。在这一章,学生们将通过分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过程,体会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了解pH的应用、盐类水解的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体会相关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要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这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从具体知识结构来说,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是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各种变化的理论基础,而电离理论又是化学平衡和溶解平衡的纽带,因此作为开篇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对后续章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识记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与强弱电解质之间的关系。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4、了解电离平衡常数,能用电离平衡常数解释有关离子浓度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对电离平衡的指导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体会用平衡理论指导分析解决相关离子浓度问题对思维的启发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记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难点: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1课时)

[使用学生]高中二年级

[实验用品及技术媒体]1多媒体电脑2pH试纸、0.1mol/L盐酸、0.1mol/L醋酸、镁条、砂纸、饱和硼酸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固体、醋酸钠固体

[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引入]离子反应广泛存在,并分析第三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阅读本章目录

做好学习准备

 

环节一

展示生活案例

学生分组实验

 

[提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

[展示图片]洁厕用盐酸不用醋酸

 

巩固练习

观察、思考

总结得出酸有强弱之分

以酸碱盐是电解质为切入点,以盐酸和醋酸的酸性为设疑点,创设教学情境,为引出强弱电解质做铺垫

 

环节二

 

 

实验探究

总结定义

了解分类

突破教学重点之一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证明等浓度盐酸和醋酸H+浓度不同。

 

 

[分组实验]实验1分别取0.1mol/LHClCH3COOH 与等量的镁条反应;实验2:测这两种酸的pH

 

[讲解][投影]强弱电解质定义、分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分组讨论交流

 代表回答

分组实践

[总结结论]HCl完全电离,电离程度100%,而醋酸部分电离。

倾听、板书

 

实验贯穿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有利于概念的建立。

 

 

 

 

 

环节三

  补充实验,

应用原理

分析电离

突出教学重点之二

突破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往实验2已取的0.1mol/L的盐酸中加入少量NaCl 晶体、往实验2已取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振荡溶解后分别测定所得溶液的pH

[投影]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离子生成和结合成分子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

讨论HABOH电离过程中体系各粒子浓度的变化

[讲解][投影]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定义、特征、

[分组实验]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醋酸和饱和硼酸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的Na2CO3溶液,观察现象,并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讲解]平衡常数,应用平衡理论分析影响电离平衡的外因(温度和浓度)

分组实验

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思考、倾听

完成课本p.42表格

 

倾听、板书

 

分组实验

思考、交流

倾听、思考、板书

 

补充实验帮助理解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形式,把电离平衡纳入平衡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系统。

通过组织学生思考与交流,利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强化弱酸与弱碱电离平衡的特点。实验证明弱电解质还有强弱之分,引出定量比较大小的依据电离常数。

利用化学平衡常数知识迁移认识电离常数(不做重点)

环节四

总结巩固

练习提高

[指导]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总结。[投影]练习12

总结知识点

练习比赛

知识回顾,梳理信息,形成系统知识

环节五

作业及评价

[作业]p.43  123

反馈]对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评价,填写《评价表》

教师评价后同学评价。

 

课堂教学反馈

 

五、设计亮点

 

http://s1/mw690/c1874bc4gx6Dnj8ilHia0&690

 

整个实验贯穿课堂始终,不仅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也让学生逐步掌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体验弱电解质的电离与分子化两个可逆过程。本节课应用了图表分析和实验研究化学原理的方法,实现认识论中由特殊到规律的认识上的飞跃。教学设计将电离平衡的知识与化学平衡紧密联系,形成平衡的知识体系。

课堂无论探究讨论,还是实验实践,都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形式。将学生编成若干学习小组,课堂产生的任何活动都设计成竞赛形式,并将评比栏展示出来,一定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探究气氛浓厚,学生踊跃举手,课堂气氛活跃。

六、教学评价及反思

这节课知识点环环相扣,设计意图旨在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在本课时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定义教学中设计了由生活经验及设计实验对比的方法总结得出,学生更容易接受并识记。在突破难点,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采用了类比方法,通过化学平衡理论指导学习电离平衡,过程更容易理解。通过画图分析,充分理解电离平衡的本质。利用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积极参与,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使学生掌握个案研究法、联想类推法、比较法等。通过对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这节课,是一节公开课,学校安排我在录播教室上,现场直播到校园网让 全校老师观看,学校还特意聘请了特级教师张芳贤老师现场评课。课后,张老师给予这堂课高度评价:一是具有较强的教师素养,驾驭课堂能力强。二是课堂设计环节合理,重点难点突出。三是采用竞赛形式将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出来,一定程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四是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活动多,突出主体。四是尽管使用多媒体,但仍然板书重点内容。张老师也指出我的不足:学生探究实验后,我让其中一组学生回答现象后就急于给出正确现象,应该多问几组,征询是否有不同现象,如果课堂能生成一些不同的声音,这节课就会更加出彩。

课前,我在准备这节课实验时候,让几个学生来帮忙装药品,有个学生看我忙碌的身影,悄悄对我说,“老师,我觉得你很紧张啊!”。我愣了一下,怎么回答呢,承认吧,会不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度,不承认吧,有些虚伪。我笑着对他说:“是啊,老师是很紧张呢,你看,这对于老师来讲,公开课是件大事,我一定要做好准备,如果随意去上课,那万一出现一些比如药品缺少、多媒体故障等客观因素,那多不好。不打无准备之仗么!学生听了后很赞同的看着我,信心满满的说:“老师,放心吧,我们会好好配合,您一定会成功的!”我当时就乐了,我就是要这种效果,让学生们意识到,干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要么不做,要做就力求完美。其实,那时候这节课我已经做好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已经有十足的信心,但是让他们看到课前我紧张忙碌的状态是件好的事情。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其实比讲大道理更有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