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圭旨全书

标签:
道学文化 |
分类: 心学:悟道真机: |
http://s7/mw690/003xJuuXzy6NiBBRccC46&690
性命圭旨全书
庖羲上圣,画八卦以示人,使万世之下,知有养生之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入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曰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人禀氤氲之气而生,而长至于二八之年,则九三之阳乃纯。当是时也,岂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谋报浑敦之德者至,乃日凿一窍,则九三之阳,蹄骤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纯,而破于离;坤有所含,而实于坎。
若夫至圣神人,能知道体太极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阴阳之所以乘,能知天地玄牝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体,效坎离之用,振阴阳之柄,过生死之关,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离阴既实,则复纯白为乾矣。
教虽分三,其道一也。
余于是而知:不执中、不一贯,其成圣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归一,其能禅而释迦乎?唯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
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农、黄帝焉。仕隐而得道者,如老、庄、关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钟、吕、希夷焉。
道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历历不可以指数也。伏睹总仙之传,始知自古以来冲举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奇若子晋之骖鸾、琴高之控鲤,寿若李脱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厌世而尸解。复有道成而隐,但为身谋,不肯遗名于世间者、岂胜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隐或显,宁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节下士,只为有道存尔。周子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先哲云: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此身虚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速如水上之沤,瞬若石中之火。人寿虽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
夫人欲免轮回,而不堕于世纲者,莫若修炼金丹,为升天之灵梯,超凡之径路也。其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跻圣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专精,专精而不勤久,是以学者众而成者寡也。
盖天有时而倾,地有时而陷,山有时而摧,海有时而竭。唯道成之后,乘飞龙,驾紫雾,翱翔天外,逍遥虚空,数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真常本体,无有尽时,回顾世间之乐,何乐如之?
性命说
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性命之说,不明于世之久矣。
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谓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
乃玄门专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不知命。
岂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哉。
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知识,出于心哉。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动应酬,出于身哉。语默视听,身累命也。
天窍圆而藏性,地窍方而藏命。禀虚灵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
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是吾之真性命也。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虚空之真性命也。
故圣贤持戒定慧而虚其心,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保则命基永固,心虚则性体常明。性常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何死何生。况死而去者,仅仅形骸耳。而我之真性命,则通昼夜、配天地,彻古今者,何尝少有泯灭也哉。
尝观之草木焉,归根复命,而性在其中矣。性而神也,则花。花而实也,而命又在其中矣。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谓归根复命。
奈妙合之道不明,修世者遗命,且并率性之窍妙,不得而知之,矧能炼之乎?非流于狂荡,则失于空寂,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修命者遗性,且并造命之功夫,不得而知之,知能守之乎?
吾闻释迦生于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为最上乘法,号曰金仙。
岂但如今之导引者流,而以形骸为性命焉已哉;又岂但如今炼神炼气者流,而以神气为性命焉已哉;又岂但如今修性修命者流,而以性命为性命焉已哉。是皆不唯无益于性命,而且有害于性命。不得性命之真,良可叹也。
故尝论之,人在母腹,呼吸相会,是以母之性命为性命,而非自为性命。至于出胞断蒂,而后自为性命,然亦非真常之性命也。必于自为性命中,而养成乾元面目,露出一点真灵。
死生说
大众好生恶死,以莫识死生故。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徒在生前,奔驰谋作,致大亏生道,不得逍遥。故于死后,渺茫沦落,不戡破死门,竟堕轮转。
生则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投胎则此识先来,舍身则此识后去。故曰:去后来先作主公。经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当此之际,如生龟解壳,活蟹落汤,地水火风,各自分散。
自一岁至三岁,长元炁六十四铢,一阳生乎复卦。
至五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二阳生乎临卦。
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三阳生乎泰卦。
至十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四阳生乎大壮。
至十三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五阳生乎夬卦。
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六阳是为乾卦。
盗天地三百六十铢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铢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铢,以全周天之造化,而为一斤之数也。
此时,纯阳既备,微阴未萌,精炁充实,如得师指,修炼性命,立可成功矣。
自此以后,欲情一动,元炁即泄,不知禁忌,贪恋无已。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复则心死。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故仙佛愍之,说一切众生,具有本来一灵真觉,但昏迷不见,使天命之性,浪化迁流,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性根,不复于人。
邪正说
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是以太上蕴好生之德,开度世之门,著经立法,教人返朴还淳。无欲观妙,有欲观窍。致虚守静,归根复命。早复重积,深根妙蒂。得一守中,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专气致柔,抱一无离。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闭门塞兑,被褐怀玉。窅窅冥冥,其精曰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则日长,不泄则不竭。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五行不能盗,阴阳不能制。与道为体,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清静无名之道也。
至汉魏伯阳真人礼金碧经而作参同契,始有龙铅虎汞之名。爰及唐宋,诸仙叠出,丹经灿然。横说竖说,种种异名,载于丹书,不可胜数。究竟本来,无非吐露同出异名之一物耳。
盖圣师阐教,敷扬备细详说,实欲人人领悟、个个成真。殊不知名愈深而事愈繁,书愈多而道愈晦。况多为庾辞隐语,孔窍其门,使学者无罅缝可入,往往目眩心摇,辙生望冥之叹。
幸吾师尹真人出,欲续大道之一丝,以复无名之古教。于是剪除繁羌,撮其枢要,扫除譬喻,独露真诠,标摘正理,按图立象,不可施于笔者,笔之不可发于语者。语之直指何者是铅汞,何者是龙虎,何者是鼎炉,何者是药物,何者谓之采取,何者谓之抽添,何者谓之温养,何者谓之火候,何者是真种子,何者是真性命,何者是结胎,何者是了当,历历发明,毫发无隐。后之有志于道者,再不为丹经所惑也。
况丹经子书,汗牛充栋,讲理者多,留诀者少。初无下手入门,次无采药结胎,末无极则归着。后人不识次序,如何凑泊得来?不免有搀前越后之差,首颠尾倒之乱。学道一生,不得其门而入者多矣。闻有入门者而不知升阶,有升阶者而不知登堂,有登堂者而不知入室。是以次第工夫乃修真之首务,岂可缺焉?
予最爱藏经中四句偈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世尊亦曰:度尽众生,然后作佛。区区由是,发一念慈悲,罄将师投秘诀彻底掀番,满盘托出,吁徕后之有缘,复返天界而不沉溺于苦海中者。此予之心也。
其一曰: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其二曰: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其三曰:蛰藏气穴,众妙归根。
其四曰:天人合发,采药归壶。
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矿留金。
其六曰:灵丹入鼎,长养圣胎。
其七曰:婴儿现形,出离苦海。
其八曰:移神内院,端拱冥心。
其九曰:本体虚空,超出三界。
于中更有炼形、结胎、火候等诸心法,以全九转还丹之功。
大道口诀,至此吐露尽矣。今之道者,峨冠方袍,自足自满,不肯低情下意,求师指授大道次第,惟只以盲弓盲,趋入旁蹊曲径。岂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傍门,独此金丹一道是条修行正路。除此以外,再无别途可以成仙作佛也。
故法华会上,世尊指曰: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道释者流,执此一术一诀,便谓金丹大道,之愚是矣。吁!此辈如管中窥豹,井底观天,妄引百端,支离万状,碎将至道,破段分门,以迷指迷,盲修瞎炼。不肯自思已错,更将错路教人。
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陈泥丸作罗浮吟,钟离翁作正道歌。历举傍门诸术之非,以救错行邪径之失也。
故傅大士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体。
盖金丹之道,简而不繁。以虚无为体,以清静为用。有作以成其始,无为以成其终。从首至尾,并无高远难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夫金者,坚之称;丹者,圆之喻,是人毗卢性海乾元面目。世尊名之,空不空,如来藏。老君号之:玄又玄,众妙门。以此而言道,谓之无上至尊之道;以此而言法,谓之最上一乘之法。三教圣贤皆从此出修行正路。孰有正于此哉?
子之本怀,正欲乘此皇极昭明之世,与群生同种乾元之因,共结龙华之伴,故作此说而挽邪归正,并吾师所授诸图诀窍明明指出,使诸学者印证丹经,一览而无疑矣。
普照图、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
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之,故上至泥丸,下至尾骶,俱肾主之。膻中,在两乳间,为气之海,能分布阴阳,为生化之源。故名之曰海膜,在肺下与肋腹周围,相着如幕,以遮浊气,使不熏蒸上焦。幽门在大小肠之间,津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变化出矣。
普照图之上一层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窍;中一层者,直指黄中正位之窍;下一层者,直指关元气海之窍。此谓前三关也。
反照图之下一层者,指出尾闾太玄之窍;中一层者,指出夹脊双关之窍;上一层者,指出天谷泥丸之窍。此谓后三关也。
时照图者,发明阳升阴降之机,四象环中之妙。
内照图者,指示五脏六腑、二十四椎、任督两脉,使内观者知有下手处。
太极图
此○者,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凡人始生之初,一点灵光而所以主张乎形骸者,太极也。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而所以不属乎形骸者,无极也。度师曰:欲识本来真面目,未生身处一轮月。
太极发挥
大哉!吾身之太极。生生化化,与天地终。长生不化,超出天地。戒伤生,忌恶化,可以尽年,可以令终。绝其生,断其化,可以长生,可以不化。尽年令终,与凡夫异;生长不化,与仙佛同。两者皆从太极中出,而作用不同。
人皆知太极在未有天地万物之先,而不知既有天地万物,各有太极具焉。太极有时候、有真种。
未有天地万物之太极,在戌亥二会。有此二会,太极斯有一元造化。每年太极在九月、十月,有此两月太极,斯有一年造化。每月太极在二十六至三十,有此五日太极,斯有一月造化。每日太极在戌亥二时,有此二时,太极斯有一日造化。一时太极在窈窈冥冥二候,有此二候太极,所有一时造化。
动物太极在宿蛰孕育,植物太极在归根结实,人身太极在晏息、窈冥、交媾、结胎。交媾有时,调养有法,不伤太极,此尽年令。终断淫欲,时入窈冥,保完太极,此乃长生不化。尽年令终之道,亦有毁坏。长生不化之道,可以成仙,可以作佛,终无毁坏。岂直异于凡夫,别于草木禽兽云乎哉?
中心图
此图专指人心虚灵不昧一窍而说。这个窍原是廓然无际,神妙莫测的,原是浑然大中、不偏倚的,原是粹然至善、纯一不杂的。昭昭乎本是圆明洞彻而无碍。以为有不睹不闻,奚所有也;以为无至灵至神,未尝无也,本无方所亦无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