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人的东西我不要,自己的东西保管好

(2016-05-04 18:30:08)
分类: 教师随笔
      这个学期,我们班经常会有一些小东西不见了,比如漂亮的橡皮擦、铅笔,小朋友带来的小玩具或小物件等等。有些家长对宝宝的偷拿行为非常敏感,认为宝宝偷了别人的东西就是学坏了,会觉得非常愤怒和不解,有些家长觉得无所谓,宝宝又不缺那些东西,好玩罢了。
       孩子们出现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吗?其实,没有一个宝宝是小时候从来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的,问题是,当家长发现孩子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会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
       首先,应该先了解一下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偷拿的行为。通过教育,3岁以后孩子会逐渐具有物权的概念,他们会知道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东西是自己的,这时候拿别人的东西就具有“偷窃”的性质了。
       分析宝宝的偷拿行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 放纵宝宝或过度严格。
       现在的孩子绝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要求视为圣旨,不管什么样的要求都会满足,使得孩子没有是非标准,想得到什么东西就会毫无顾忌的去拿,慢慢的,孩子就会养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偷窃。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严格,孩子希望得到别的小朋友拥有的东西,家长不能满足孩子,又不做任何解析,这时孩子就会觉得非常失望,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产生偷拿别人的东西的行为。
       2. 缺乏关注。
       有的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并不是真的需要那种东西,而是想通过这种行为来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这种孩子通常是生活在父母都非常忙碌的家庭中,他会觉得爸爸妈妈不关心自己,不注意自己,因此故意那别人的东西,让小朋友去告状,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孩子早期的偷拿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宝宝将来的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们必须要重视宝宝的这种不良行为,如何矫正宝宝的偷拿行为主要有以下方法:
       1.建立物权的概念。
       家长可以为孩子从小建立“我的”、“你的”、“他的”的概念。给孩子一个房间或一个他自己的地方来放置他自己的东西,让他自己管理。同时建立这样的观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域,不经同意,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还有,帮助宝宝养成征求别人同意的习惯,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之前一定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而别人要向他借东西的时候同样也必须要有他的同意。
       2.信任孩子。
       孩子背着爸爸妈妈拿别人的东西,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心理不一定就有“偷”的概念,因此,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而应该巧妙地让孩子讲清楚来龙去脉,如:我喜欢这个东西,可是家里没有,我就拿了别人的;他欺负我,我就拿他的东西……父母应该相信孩子不是有意去偷别人的东西,即使是因为发泄不满的情绪有意去做的,父母也要耐心的跟孩子讲清楚道理,说明这样做是不对的,鼓励孩子把东西归还给人家,只要孩子把东西还回去了,就应该表扬他。这样孩子明白了事理,并体会到父母的信任,类似的事情就会避免发生了。
      3.分辨是非。
       孩子年纪小,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需要成人用浅显的语言和直观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讲故事让孩子体会故事、游戏中小朋友丢失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感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给别人造成的麻烦,提高孩子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孩子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不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4.榜样作用。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他们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因此,父母首先要严于律己,不贪小便宜,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果发现孩子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应该耐心教育,让孩子及时归还,并且告诉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应该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孩子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