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14-06-26 21:20:33)| 分类: 德州市规划课题研究 |
《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
中 期 报 告
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中学
我校自2002年9月开始开展新课改实验,随着课堂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学改革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教学氛围,成效比较明显。但是,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效果仍然有限,如何引领教师进一步转变管理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发展,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将利用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来逐步加以解决。2013年8月,本课题研究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德州市规划课题。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
我校自2002年9月开始开展新课改实验,随着课堂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学改革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教学氛围,成效比较明显。但是,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效果仍然有限,如何引领教师进一步转变管理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发展,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将利用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来逐步加以解决。
2、素质教育正呼唤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力度,这对我校课堂教学的提高是一个机遇,我校要积极响应、周密安排,正稳定扎实地向前推进。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加快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无疑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我校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校教师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认识到:教育要持续发展,一定要走“科研兴教之路”。为此我们相继走出去,请进来,先后到市中办、齐鲁中学、杜郎口中学学习、参观,取精内化,又请德州市教研员来我校作报告,请齐鲁中学教师、宁津教师、齐河教师来我校上公开课,使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研究能力普遍增强。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为进一步开展高效教学课堂教学评价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指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其基本特征是优教、优学、优质。而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建立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导向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优教、优学、优质。优质教学研究丰富的成功经验以及我校所具有的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相信该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理论层面。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基本模式和评价标准及管理方法,构建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实践层面。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实现高效低耗,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促使教师树立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优化教学研究方式和教学管理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研究
重点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等,比如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等原则的基本内涵,落实这些原则的基本策略等,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和基本模式。探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和质量观。
(2)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使用方式的研究。
充分借鉴目标教学课题实验和当堂达标教学实验的成功经验,探讨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途径和达成方法,主要围绕如何编制学期目标,如何编制和落实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研究。
(3)高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研究
充分借鉴目标教学、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和我校学案制当堂达标的研究成果,继续探讨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方式方法,在积极借鉴、拓展、整合中不断丰富与提高。
(4)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
我校要立足实际,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教师创造性地探讨多种教学途径和新方法,丰富教师的教学形式,引导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师能力。
(5)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充分利用评价这个杠杆、去探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何勇于提出问题,如何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6)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研究
我校将通过研究制定科学的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标准,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继续探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方法,重点探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以过程评价为重点,不断完善对课堂、教师、学生的评价方法,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以评价促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激励教师积极进步的评价机制,引导干部教师积极投身教改和课题研究,切实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7)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研究
要努力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策略与使用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引导教师利用各种现有的教具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和促使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并合理运用教学课件,提高教学的现化化水平。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研究部分教育专家有关优质课教学评价的论述,研究单元达标教学,合作教育,和谐教学的先进理论和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在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构建起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框架,切实转变教学思想。
2、调查法。①深入课堂广泛调查师生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教学现状;②定期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创造的新经验;③调查优质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后学生的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构建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和评价体系。
3、案例法。在课题研究中及时发现、总结、提升级部和个人典型,先选取一个年级的某一个班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和总结,引领教师参与研究并提供案例,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案例的研究,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途径和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行动研究法。引导全体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努力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及时反馈、及时修订行动方案,注重本校成功做法进行梳理、整合、总结、提升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我校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研究,课堂研究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这次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要充分总结过去课堂教学评价的经验,进一步加强本课题的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优质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二)研究过程
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初步探索、深化提高、完善提升以及总结鉴定五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1、准备阶段(2013.8——2013.10)
(1)深入课堂调查我校教学现状,分析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特征;研讨和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重点级部和班级。
(2)制定《十里望镇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方案》,成立总课题组和领导小组与指导小组。
(3)举办部分教育干部和骨干实验教师培训会;组织和举办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开题论证会。
2、初步探索阶段(2013.11——2014.1)
根据研究方案、正式开始课题研究,主要是学习和研讨教育理论,开展初步的实践探索,深入课堂,积累资料,初步总结研究成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深化提高阶段(2014.2——2014.7)
积极融汇初期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邀请市教研室领导商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改善教学过程和管理方法,进一步深化实验与研究、在改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优质课,优质论文评选等教学研究活动,总结和整合教学实践中涌现的新鲜经验,分析典型案例,总结研究成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有效地改善教学教程及评价,提高中学教师素质,初步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4、完善提升阶段(2014.8——2015.1)
通过近三年的深入实践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高效课堂教学理论体系,通过指导各级部,各班级学科总结符合各自实际的学科、课型教学评价模式,搞好课题研究的各层次总结工作,组织撰写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编撰《十里望镇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优秀文集》等资料,提高我校教师和教育干部的业务素质,创建有本校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扎扎实实地改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评价研究方式,全面提高中学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实现“出质量、出成果、出人才”的多重目标。
5、结题鉴定阶段(2015.2——2015.7)
结合我校实际,组织部分参与研究人员和领导小组,指导小级人员,分工合作,全面总结,整合与提升研究成果,编撰有关资料,上报市教研室和镇校办进行结题鉴定,并进一步做好课题深化和成果推广工作。
四、研究成果
《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以学案制当堂达标为突破口的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研究报告:《十里望回族镇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报告》
主要研究论文:
《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解读》《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的探究》《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原则的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探析》《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维度的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应用的探讨》
本学期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重点是以禹城市教育局开展的各学科说课、教师基本功对抗赛和学校组织的人人一节优质课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研究,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功用已有了以下统一认识:改变课堂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即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促进教师成长,三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组织本学期各种活动时,采取了先入后出的评价方法,即:活动前以优质教学研究情况为先入依据,采用总课题组制定的优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制定具体评价方法,活动中严格落实实施方案,活动后及时评价总结。实践证明,这个过程,对教师提高教学监控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实践成果
(1)增强干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有效地更新教学理念,规范和优化教育干部的管理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迅速健康成长,培育名教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2)引导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化。
(3)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习惯、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4)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改善教学研究机制,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合理、更科学。
六、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本学期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重点是以禹城市教育局开展的各学科说课、教师基本功对抗赛和学校组织的人人一节优质课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开展课题研究。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研究,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功用已有了以下统一认识:改变课堂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即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促进教师成长,三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组织本学期各种活动时,采取了先入后出的评价方法,即:活动前以优质教学研究情况为先入依据,采用总课题组制定的优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制定具体评价方法,活动中严格落实实施方案,活动后及时评价总结。实践证明,这个过程,对教师提高教学监控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讨论与思考
1、课题研究应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⑴针对优质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评课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转变:
评课的目的: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探讨,重视培养和谐的研究气氛,互相关心,共同进步,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应让教师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
评课的身份:以前丰富的经验显然不能直接用于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评课者应是以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
评课的态度:与教师和平共处,多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摆正心态,共同探讨,而不是一言堂。
评课的方式: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和发现优缺点,必要时在评课前说课,在他的自我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
⑵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照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的统一要求是目前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同一种模式,上课用同一种方法,考试用同一把尺子,评价用同一种标准,把千姿百态风格各样的学生培养成同一种模式的人。不言而喻,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是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⑶“重结果轻过程”是目前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及评价弊端。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重视知识的结论,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死记硬背,造成教学效果低下。
2、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围绕“深化提高阶段”总的研究思路,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⑴进一步营造研究氛围,加大优质教学研究宣传力度,完成本学期研究深化工作,在理论层面深入研究。
⑵强化组织领导,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会议,建立检查指导常态机制。
⑶围绕校本课题“学案制当堂达标教学”研究,建立各学科学案制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⑷做好名师工程,充分利用优质教学研究课中涌现出的学校名师资源,组织观摩课、学习课、研究课。在实践层面完善提高。
⑸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建立定期学习交流制度,提升听评课水平。
⑹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加强资料积累,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确保试验达预期效果,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有论文、教学案例、优质课等获省级及以上荣誉。搞好课题研究的各层次总结工作,组织撰写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编撰《十里望回族镇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优秀文集》等资料。
七、参考文献
《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问题与设想》---- 丁朝蓬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马培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赖俊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