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
(2015-06-29 11:06:55)
标签:
育儿 |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越来越弱,能“说”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更好地施展学生的才能,我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我通过对40位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调查结论。(附调查问卷)
三、调查对象:
我所带的四年级共有40名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优秀者13人,占32.5%,成绩良好者22人,占55%,学习成绩一般及有困难的学生5人,占12.5%。
四、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从学生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感兴趣的占6%,不感兴趣的占21%,其他19%则无所谓。可见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我们的口语交际课的。而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中,教师讲课不吸引人占24.5%,课堂中学生少参与占28.3%,话题不贴近生活占47.2%,因此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口语课的形式喜欢教师多讲的占18.9%,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占39.6%,情境交际活动实践的占18.9%,课外实践的占24.6%;而学生与人交流中最大的毛病词语缺乏、用词不恰当的占28.3%,语言不流畅的占11.3%,胆小,怕老师、同学笑话的占22.6%,不知道要说什么,怎么说的占37.7%;在口语交际时最常碰到的困难:16.9%的学生认为是交际活动中的讨论交流,32%认为是复述和自编故事的练习;9%的学生认为是日常会话练习,41.5%的学生认为是口头作文,课堂回答练习。
五、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
⑴学生不愿交际,不敢交际。
有些学生表现出胆子小,怕说错话,口语交际时,东张西望,目光闪烁,脸涨得通红,不知所云,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原因在于学生因为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嗤笑,挨老师批评。还有些学生本来口语功底挺不错的,但是一旦在大庭广众的场合就难以启齿了。这些学生缺乏的就是勇气,面前总有一道难以跨越的坎,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这些表现,反映出学生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没有交流展示的习惯,更没有从交际成功中得到愉悦与满足,久而久之,造成口语交际时心理紧张。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还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交际时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有的人云亦云,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口语交际课堂往往成了尖子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多的学生则是陪坐。很多时候,发生口语交际冷场的原因,并不是课堂气氛紧张,而是学生缺乏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积累,造成思维的狭隘和单性,影响语言的流畅和丰富,使得原来有话可说的话题变得无话可说,或者不知该怎么说,长期的失败感和挫折感会直接影响交际的勇气,甚至逐渐丧失交际兴趣。
⑶学生不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细心、用心地“倾听”,这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能通过思考、领会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可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犯这样的错误: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当自己说的时候,情绪高涨,热情投入。但是当别的同学在说的时候,往往是不注意仔细听的。甚至因为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从学生自身反映的情况到对教师的态度反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态度造成了当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容乐观;另外,造成对口语表达缺乏重视的除了学生自身外,还离不开教师的态度,如果教师都不重视,又何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