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微型课题申报•评审书
(2015-03-06 12:54:49)
标签:
杂谈 |
微型课题负责人 |
李彦龙 |
学科 |
语文 |
学历 |
大专 |
职称 |
一级教师 |
||||||
年龄 |
32 |
工作单位 |
子长县南沟岔镇 |
联系电话 |
13239210919 |
||||||||
课题名称 |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
||||||||||||
负责人 简 |
2006年8月—2014年8月在子长县南沟岔镇路坪完全小学任教; 2014年9月至今在子长县南沟岔镇中心小学任教; |
||||||||||||
其他 成员 |
|
||||||||||||
选 题 缘 由 选 题 缘 由 |
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而是认识上的升华。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承载着语言教学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当前,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更是存在很多的困难。年级越高学生越不愿意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和想法表达出来。口语交际课上表现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在农村家教的影响下,性格很内向,不愿主动与人交流。目前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通过课堂听课和课后交流谈心,了解到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语句含糊、词汇贫乏、用词不准确的现象,语言表达缺乏有序性和条理性。 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一)理论价值 1.口语交际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国内外不少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此有着专门的论述和实践。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必须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的东西。”著名语言学家斯特恩也曾指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愿意实践,他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实践……愿意在各种交际场合将自己‘浸泡’于语言运用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说:“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些都说明口语交际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交互式理论:个体的心智具有独特的个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是个性与个性创造性的扬弃,在扬弃中互动发展、创造,这种交互式的互动是推动认识、情感、逻辑发展的动态的模式。 4. 现代语言学认为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5.语言心理学认为,无论听话还是说话都是言语活动,都在运用语言,听话是由外部言语转换为内部言语,而说话则是由内部言语转换为外部言语,他们都是在人们的彼此交际中产生并提高的。 (二)实用价值: 1.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科研兴校的步伐。 2.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农村学生语言的发展。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改变农村学生语言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有利于推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创设交际情景、拓宽交际平台,形成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把口语交际课落在实处。 4.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农村学校解决口语交际教学问题提供参考,具有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价值。 |
||||||||||||
研究设想 研究设想 |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我校口语交际课典型课例的教学模式。 2.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了解本地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及对策。问卷调查、课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家访三方面综合研究分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现状。
2.创造生活化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3.开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4.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和研究。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查阅图书等方式查阅有关口语交际方面的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将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时调整研究的方法,在探索与研究中不断完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3.调查法: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及时了解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现欲望。 4.观察法。在研究的每个阶段进行观察分析,把同一批学生不同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调整研究方法。 5.实验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实验,在口语交际中学生有无做到敢想、敢问、敢说、敢评、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6.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做好记录,并及时总结归纳,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 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通过文献阅读法,全面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2)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确定研究课题。 (3)通过课题组讨论与研究,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3月—5月) (1)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并注重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出改进,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写出一些优秀教学设计。 (2)每学期进行一两次口语交际水平的测试、调查,并作好分析。
(3)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各种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探索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写成教学案例。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6月) (1)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投寄教育报刊杂志。 (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结题工。 |
||||||||||||
申报人 所在单位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
||||||||||||
县教研室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
||||||||||||
市教研中心 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