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廷惨案》观后感
(2013-04-18 23:50:00)
标签:
20111712011236朱志兵文化 |
分类: 机械 |
从小到大,看过的电影,不算多,但总体上也不能算少。其中大部分都只是看看而已,没有去思考过,或者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那些电影可能是引不起我的兴趣去思考,也可能是我欣赏水哦不够,品味不高,总之,我几乎没去思考过,电影带给我值得品味的东西。《卡廷惨案》,虽说不上是一部惊世之作,但多我来说却是一部带给我深思的杰作。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和看法,仅代表本人观点。
电影其实如人生一般,就如一句老话说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借用这句话,可改为,社会如影,影似人生。社会的戏剧性在电影中,是平常的,电影中的情节,就原原本本的发生如今的文明社会。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相同的,更多的是不一样的情怀。卡廷惨案,电视上和历史书上听过,当时的听只是听而已,没有任何感觉,只有看过电影后,才感受到卡廷惨案之惨,战争多么的残酷和无情,历史有时候是多么虚假。
影片的线索是总体上是围绕着一军官的一家展开的,更确切的是寻夫,等夫,忆夫,来展开的!影片的开头是一副流离失所的画面,流离的人海中包括那个军官的妻子和女儿。亡国的波兰人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困境,前面是苏联,后面是德国人,真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奔逃的画面中那个被遗弃在街头的小狗显得焦躁不安,也特别地吸引我的注意。我猜测它是别遗弃了,还是出来遛弯玩耍?我更相信是前者。总之,它从一个有家的小狗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流浪狗,没家的可怜虫。与这只小狗比起来,那个小女孩才真正地吸引我。她天真,可爱,善良而简单,当她看到那只流浪狗时,没有像其他流亡的人一样,对之视而不见,匆匆而过,此刻根本没有把这只狗的生命看做生命,对生命如此的冷漠!你看小女孩用小手抚摸着小狗的身体,不对,明明是抚慰着它受伤的心灵。如果换一种角度理解,小狗和小女孩都是两个心灵受伤的生命,他们此刻正在互相诉说,诉说自己的悲惨经历,还有曾经的快乐的时光!
影片中称得上真正男人的有许多,其中四个特别需要提到,军官,军官的父亲,军官的好友。军官,真正的军人,舍小家,恪守着军人的天职和使命。当他面临与家人团聚和军人的使命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同时也意味着放弃生命。军官的妻子安娜,是一个忠贞不渝,感情易动,性格坚强的女人。苏联军官对她示爱的时候,她断然拒绝了。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不会因为丈夫被俘就另寻新欢,对现代社会真可谓具有榜样作用。我把她也算作真正男人的行列。军官的父亲,一名大学教授,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妻子和这个本来应该很幸福的家庭。如果没有战争,甚至可以想象他们一家人围桌而坐,开心的说笑,尽情地享受上帝赐予的快乐。他是一个文人,就要守护和坚守文人的使命,尽管这种抗争是多么的渺小,但你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文人,真正的英雄。生命可以被毁灭,但尊严不能被侮辱!军官的好友,因为某种偶然,巧合,侥幸地免于成为卡廷惨案的冤魂。虽然苟活了下来,极力帮助军官的妻子,想让军官的妻子接受现实,她丈夫死去的事实,但他却无法说服她接受她丈夫被德国纳粹杀害的“谎言”,因为他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他面对身边的人的懦弱,屈服,以及整个社会的残忍谎言,他始终沉默着,痛苦着,直到有一天,他终于爆发了,以自杀的方式发出了自己的抵抗的声音。仔细想想,或许他自杀式必然的,最好的解脱,因为对于内心容不得谎言的他来说,离开这个充满谎言,漠视生命的世界,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也特别的吸引我的注意。将军的夫人以前的女佣人经过一场战争,因丈夫得势而摇身一变成为了贵人;将军的夫人从以前的贵人,成为了普通的人。战争毁了一批人,也造就了一批人,就是这么具有戏剧性!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失势的人,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可能真的无法适应这种巨大的落差,走向不归路。将军的夫人,一个令我敬佩的女强人。不畏强权,坚持捍卫真理,即使面对生命的威胁,依然坚持心中的那份坚守。如果她活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我丝毫不怀疑她将是商界的明星,或政治上的女强人。
最后,我想谈一下影片中人物整体上给我的感受。不管他们是军人,知识分子,平民,还是牧师,他们都是有信仰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灾难或不幸,他们从不孤独。他们知道,上帝永远守护着他们,人在何处,上帝就在何处。反观我们中当今的社会,缺乏信仰乃是中华民族最可悲的事情,也是最危险的事情。虽危险,但所有的人好像永远感受不到,依然追求着贫乏的物质欲望,找不到心灵的归属。信仰,你真的需要来中国当今社会走上一趟,就当是旅游,让这里的人看到你的尊荣是多么尊崇。
这部影片留给我们远不止这些思考,每个人都对这部影片有着自己的见解。见解这部不凡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