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自古文人多着墨,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比如
宋代柳永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清代诗人魏子安《花月痕·第十五回诗》曰: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多情自古空余恨”,“岂是拈花难解脱”的感叹,描写了人们的情执,不知其害,不知其理——“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丘比特万箭穿心,伤痕累累,不觉其累。回头是岸,且看经卷《楞严经卷第八》,明理而行,“纯想即飞”,“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成佛作祖,脱出轮回。
《楞严经卷第八》曰: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
“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
“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