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校沟通与协作的 改进方案【2016年第四期】
(2017-05-02 15:22:03)分类: 《东城研修》2016年度文章汇总 |
加强家校沟通与协作的改进方案
北京宏志中学
赵 勇
一、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是当前学生接受教育的四个主要途径。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长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就我校家校协作工作来看,绝大多数家长是配合学校工作的,整体效果比较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缺失,表现为生活、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较差,家长也显得无能为力。造成这样的问题原因更多的是源于学生原生家庭的影响,如单亲家庭、父母本身素质较低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放纵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的家庭等,这样的家庭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
2.家校沟通的形式虽多种多样,如家长会、飞信、培育100家校沟通平台、家长信、家访和电话等,但频次较弱,连续性差,内容比较单一。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来自班主任的观念和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家校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更多的只是例行公事,该发通知发通知,到了开家长会的时候就开家长会,学生出了问题才与家长沟通;另一方面由于班主任事务性工作较多,一忙起来就产生了“得过且过,不出事就不用沟通”的思想,致使沟通中断。对于家访,除了学校要求必须去的才去之外,主动进行家访的少之又少。
3.学校家长教师协会虽然成立多年,但就其功能而言却显得形同虚设。这个问题主要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问题,没有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更多的只是形式上和浅层次的参与,如让家长代表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家长开放日、通过召开会议向家长代表通报学校情况等。
4.个别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表现为有的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闻不问,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学校的事;有的对学校的教育提出质疑,不信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有的甚至与班主任产生对立。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来自我们的班主任和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欠缺沟通技巧和经验,致使沟通不畅,甚至出现对立;另一方面来自于家长,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学校的信任程度以及个人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家校沟通的效果。
二、准备采取的具体措施
1.依托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培训,如结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青春期的孩子应如何教育”等。通过家长会请有经验的家长进行现身说法,并向家长推荐相关家庭教育的网站,引领其他家长做合格的好家长。
针对家庭教育缺失的家长,通过家长教师协会进行单独沟通,帮助个别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交流教育技巧。
对问题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情况,与家长达成共识,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与家长协商联系方式和制度,如电话、飞信、微信、家校联系本等,建立长效机制,定期与家长联系,同时对这些孩子的进步要及时通报家长,不断巩固成果。
2.通过慧智论坛结合“如何向家长有效传递班级和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这个议题,组织班主任进行交流研讨,让班主任认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并引导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实践。
教育处搭台,每学年通过班主任自主报名,大会述职评审,评选“家校沟通优秀班主任”,进行榜样引领。
年级组织班主任分专题研究符合学生特点的家庭教育策略或案例,智慧共享,并定期向家长推荐家庭教育小贴士。
3.教育处指导各年级成立“年级家长教师协会”,定期开展工作,向协会成员征求对学校工作计划、年级工作计划、重大活动方案等,让家长代表真正参与年级管理和决策。充分挖掘本年级的家长资源,如家长志愿者可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服务;有条件的家长可向学生提供专题讲座或社会实践基地等。
家长教师协会向家长征集优秀家庭教育经验,并进行推广。
每学年由教育处牵头,评选“优秀年级家长教师协会”;由各年级家长教师协会评选本年级“优秀家长”,并进行表彰。
4.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有关家校沟通的专题培训。采取问题沙龙的形式,即把教师分组,抛出不同问题,通过抽签每组针对一个问题,让老师们研讨交流,然后再进行大会交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最后将大家的交流文本形成成果,发给老师互相学习借鉴。讨论问题如下:
如何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自己也有责任?
如何向家长表明你是爱孩子的?
面对问题生的家长,如何说话才显得专业?
遇到不同层次的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与家长谈话或者打电话时,应该需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家长经常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向你提出各种意见甚至干涉你的教育行为,应该怎么办?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漠不关心,应该怎么办?
面对家长,我们的哪些做法是家长不喜欢的?
聘请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家校沟通的专题讲座。
对个别沟通不畅的教师依托师徒结对进行跟进指导。
家长教师协会可有针对性的做个别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之信任教师、信任学校,并能理解和配合学校工作。
向班主任和教师征集家校沟通案例。
三、效果评价指标
1.
家庭教育缺失的家长提高了认识,配合学校进行弥补和纠偏,改变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有效帮助孩子养成较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2. 家校沟通的方式和内容不单一,加强了沟通频次,效果良好。
3. 家长教师协会能够真正参与学校管理,并积极发挥功效。
4. 家长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并与班主任、教师关系良好。
四、收集资料的项目和方式
1. 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和行为偏差学生转变情况反馈。
2. “家校沟通优秀班主任”评选标准及事迹材料
3. “优秀年级家长教师协会”、“优秀家长”评选标准及事迹材料,形成《优秀家庭教育经验集》
4. 整理形成《家校沟通经验手册》、《家校沟通案例集》校本培训教材。
前一篇:桌签事件【2016年第四期】
后一篇:课表调整风波【2016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