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会话课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2016年第四期】

分类: 《东城研修》2016年度文章汇总 |
从一节会话课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四条小学
黄一凡
内容摘要:
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然而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不足。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将结合一节会话课谈一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双重性质 小学英语课堂
德育教育
学科德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课堂又是开展学科德育的主阵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另外,墨尔本大学Tim
McNamara教授认为:英语教育并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种交流工具,还应挖掘其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如培养学生的品格,发展学生心智等更深层次的价值。龚亚夫老师也认为当今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科教材,研究教材,挖掘学科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然而,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不足。一些教师只是在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而在平时的常态课中只关注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导致教材内容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京版小学英语》(六下)Unit
Three Lesson 10为例谈一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学科德育的。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Lingling
和Yangyang在办公室里从双面打印话题谈环保。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的意识。这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的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九大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它包括生态意识。重点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这方面的德育因素,有效地开展学科德育教育。
一、在热身环节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片断1】
在师生互动自由交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In lesson 9, we talked about World Earth
Day. When is it and what is it for?
引导学生谈论地球日的时间及意义,激活旧知和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回答: It's on April 22nd. And it tells
peopl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接着教师联系北京大气严重污染的现状再次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交代本课的评价工具——国际环保志愿者的LOGO。之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持进行自主表达,再一次激活旧知和已有生活经验。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有意义的师生互动交流有效地开展了学科德育。师生交流如下:
T: Then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You can use
the key sentences to give suggestions. For example, we can go to
work or go to school by bus or by subway. What are your
suggestions? (见图1)
S1: We should go to school by bus or by subway.
S2: Stop using too many plastic bags.
S3: ...
【分析与思考】
在热身环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论世界地球日的时间及意义,激活他们的旧知和已有生活经验。可以联系北京大气严重污染的现状再次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交代本课评价工具。可以通过问题“我们如何保护环境”让学生自主表达,畅所欲言。
二、在导入环节开展学科德育
【教学片断2】
教师通过问题What does low-carbon life mean?
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功能句,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先谈一谈自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学生回答: Let's go green
travel. / We can go to school by bike or on foot. / ...
之后教师播放一段自制的有关低碳生活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学生自主表达和观看并理解视频的过程也是教师又一次开展学科德育的过程。
【教学片断3】
学生再次观看对话视频并回答问题“How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 ” 学生1回答 We can
print on both sides of the paper. 学生2回答Don't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when you're brushing your teeth. 学生3回答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TV when you are not watching.
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学习对话中的重点短语及句式:print on both sides of the paper
/ save paper / save trees /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 save water /
remember to ... / turn off .../ save electricity。
在学习短语双面打印、节约用纸和保护树木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纸:“In our daily lif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save paper. How to save paper? ” 学生回答: Please
reuse the old textbooks. / We can clean the windows with the old
newspaper. / ... 教师紧跟着问如何保护树木,学生回答:We can't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 Don't use one-time chopsticks. / ...
在学习重点句式Don't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when you
...时,首先,教师告诉学生:See when you are brushing your teeth, don't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该句式造句。学生回答:Don't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when you are washing hands with the soap. / Don't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when you are washing hair with the shampoo. /
...之后,教师及时总结:So don't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when you do the above
things, ok? Because it's a good way to save water.(见图2)
在学习重点句式Remember to turn off ... when you ... 时,首先,教师告诉学生:And
also 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TV when you are not watching.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该句式造句。学生回答: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air-conditioner when
you go out. / 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you don't use
them. / ...之后,教师再次总结:And also 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electric
appliance when you don't use them, because it's a good way to save
electricity. (见图3)
【分析与思考】
在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先谈一谈自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接着,教师通过低碳生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之后,学生学习对话,回答问题“How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并学习对话中的重点短语及句式。在此,对话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人格培育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始终抓住“低碳生活、节能环保”这一德育主线,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作为完整的人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在操练环节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片断4】
在操练环节,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继续操练语言。在此,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围绕低碳生活主题对教材中Listen
and number板块内容进行改编,并告诉学生:“Lingling and Yangyang have a good friend,
Lily. She also lives a low-carbon life. Now let's listen and
number.”通过听力练习教师为学生输入了随手关灯、绿色出行、节约用水、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利用废旧报纸擦玻璃等低碳生活的具体事例,并适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见图4)
【教学片断5】
在之后的Let's do活动中,教师又一次将教材中Let's
do板块的几幅图重新排序,并创编成玲玲和洋洋的另一位朋友Tony日常生活的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引导他们两人一组对Tony的行为进行讨论并给出合理建议。学生的建议有:Tony,
don't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when you are brushing your teeth. /
Tony, 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light and the TV when you go out. /
...该活动符合了英语教学听说结合的原则,提高了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一次适时地开展了学科德育的渗透,增强了学生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的意识。(见图5)
【分析与思考】
在操练环节,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完成一些机械性或半机械、半意义性的活动来复习、巩固本课所学语言,同时补充一些有关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的相关表达,为学生在产出环节提出倡议提供丰富的语言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围绕低碳生活、节能环保这一主题对教材中Listen
and number和Let's do两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改编和重组,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在产出环节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片断6】
在产出环节,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解决北京严重的雾霾现象提出倡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谈论、完成并展示倡议书。这一环节符合高段英语教学说写结合原则,达到了语言的学以致用。同时再一次呼吁学生保护环境,过低碳生活。这符合了Cook的观点,即:语言教学的目标更重要的不在于用另外一种语言与别人交流,而是在于改变其生活、改变其心智。(见图6)
【分析与思考】
在产出环节,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只局限于对话内容,而是要将对话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接受德育教育。本课中,学生再一次联系北京严重的雾霾现象,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谈论、完成并展示倡议书。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增强了
“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的意识,从而使学科德育的渗透更具有针对性。由此可见,教师在产出环节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从而使学科德育的开展达到最优化。
五、在小结环节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片断7】
在小结环节,教师反馈本课评价,即:国际环保志愿者的LOGO。同时,再一次呼吁学生树立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又一次有效地开展了学科德育的渗透。(见图7)
【教学片断8】
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世界环境日制作海报。师生交流如下:
T: Look! There is a special day in June. It's on June 5th.
What day is it?
Ss: It's World Environment Day.
T: Yes. And you know we can do many thing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n that day. Right? So for today's homework: please
make a poster for World Environment Day. OK? Here is an
example.(见图8、图9)
【分析与思考】
在小结环节,教师反馈本课评价,之后联系世界环境日布置作业,再一次呼吁学生树立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既符合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又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切不要忽略小结环节,要抓住课堂中的每一次教育契机有效地开展学科德育,这对于学生品格培养至关重要。它可以再一次对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情感更加完满、充盈,最终达成人格培育、人性提升和精神建构的目的。正如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轻音有余。”好的课堂小结犹如撞钟,它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再一次得到升华,会产生“课虽尽,趣犹存,意未尽,情无止”的韵味。
六、结束语
总之,德育是所有教育目标的首位,它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没有这一项,任何形式的教育即为空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并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把语言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北京出版社. 2015.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六年级下册【T】. 北京:北京出版社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