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学习字头歌的有效方法与策略研究【2016年第四期】
(2017-04-28 23:15:48)分类: 《东城研修》2016年度文章汇总 |
大班幼儿学习字头歌的有效方法与策略研究
东城区东华门幼儿园
张娅静
字头歌是传统儿歌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每句最后一字几乎相同,一韵到底、朗朗上口,有很强的韵律感,一般多见的有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但由于字头歌是传统儿歌,其内容有些远离幼儿生活经验,因此,个别内容幼儿理解起来有困难。但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幼儿,都有义务将中华民族所留传下来的东西继续传承。同时让幼儿接触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体会不同作品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下面将大班幼儿学习字头歌的方法与策略进行如下总结:
一、理解内涵,学习记忆字头歌内容
理解是学习记忆的前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学习与记忆。如何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涵,学习记忆字头歌,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图片法:图片反映诗歌内容,运用图片画面提示,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字头歌内容
1. 图片逐一揭示法帮助理解记忆字头歌内容
按字头歌内容顺序逐一揭示图片,再逐一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例如:字头歌《好孩子》,首先,按顺序揭示介绍房间、姓氏,再按人物特征介绍人物名字,如:1号家庭姓张,张家小朋友长得胖乎乎的,名字就叫小胖子,“张家小胖子”。幼儿根据人物特点及姓氏提醒很快顺序记住了人物名字。紧跟着,揭示人物所作事件图片,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自主发现:小胖子、小妮子、小柱子、小豆子分别在家中做什么事情?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了解人物分别在自己家庭中所做的事情,并思考人物特征。幼儿积极好奇地打开小房子,去看人物在房间中所做的事情。
2. 图片逐一遮盖法帮助记忆字头歌内容
按字头歌内容逐一倒序遮盖图片内容,帮助幼儿记忆朗诵字头歌。例如:字头歌《好孩子》,先遮盖事件,看人物朗诵;再遮盖人物、事件,进行朗诵;最后无任何提示进行朗诵。图片逐一遮盖,使图片即发挥了帮助提示记忆儿歌内容的作用,又起到使幼儿兴致高昂地不断迎接挑战,保持着积极朗诵兴趣的作用。
(二)人物、事件、性格归纳法帮助理解记忆字头歌内容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字头歌内容,可引导幼儿对字头歌中内容(人物所作事件)进行梳理,依此总结人物特点,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将人物与事件建立联系,并用儿歌中语句进行归纳,朗诵。例如:字头歌《好孩子》中,幼儿会依据图片中所反映的小朋友在家中所做的事情,对该人物及所做事件进行概括评价。小妮子起床叠被子,打水扫地擦桌子,所以她是一个爱劳动、勤劳的孩子;小柱子自己修好课桌修椅子,所以他是一个聪明、手巧、能干的孩子等。又如:字头歌《猴子搭戏台子》,思考为什么要“引出”小狮子?“舞起”响铃子?“穿过”小圈子?“抛起”小帽子等?来理解在不同的事件当中动词恰当运用,与事物之间的关联,更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三)经验直接给予法帮助理解儿歌内容
由于字头歌是传统的儿歌体裁,有些内容远离幼儿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用纠结,进行无味的努力,可将这些经验直接给与幼儿,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例如:字头歌《好孩子》中出现“皮夹子”“大婶子”,便可直接告诉他们“皮夹子是钱包”“大婶子是阿姨”;又如:《头字歌》中,“日头、笔头、心头”就是太阳、笔、心里。
二、发现特点,了解知晓字头歌结构
字头歌每句字尾相同的特点非常明显,大班幼儿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可引导他们感受、发现字头歌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体裁形式的儿歌。
(一)朗诵提问法发现字头歌的结构特点
在朗诵完字头歌后,通过提问:朗诵完这首儿歌和其它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在朗诵后,从中自主发现每一句字尾相同的特点。
(二)字卡提示法发现字头歌的结构特点
边朗诵儿歌边出示相应的重点字卡,引导幼儿发现每一句字尾相同的特点。如:日头、石头、舌头、指头等,并纵向一句一句排列,幼儿很容易便发现最后一个字都是“头”,这就是“头”字字头歌。
(三)重音强调法发现字头歌的结构特点:将儿歌中每一句最后一个字做重点强调处理,引起幼儿的关注,帮助幼儿发现儿歌中每一句字尾相同的特点。
1. 语气强调
教师在朗诵儿歌时,有意识地念到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时,加重语气。如:字头歌《好孩子》在“子”字上加重语气;《头子歌》在“头”字上加重语气。如果在强调重点字朗诵儿歌基础上,幼儿仍未发现字尾相同的字头歌结构特点,可将朗诵范围缩小,强调最后一个字。如:只念出第一段儿歌(每句最后一个字加重语气);念出第一段儿歌的最后一个词:小胖子、穿袜子、梳辫子,并重音强调“子”字,让理解范围逐渐缩小,幼儿便可发现儿歌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相同的结构特点,同时将“字头歌”概念给与幼儿。
2. 手势强调
为巩固、强调“字头歌特点”,可引导幼儿在完整朗诵时对儿歌每一句字尾相同的字加以手势强调。如:听一听是不是儿歌每一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子”字,如果听到“子”字,请你举一下手。幼儿便会在边朗诵时边留意发现字尾相同的字,并在发现时马上举手示意,强调每一句字尾“子”字相同。
三、激发兴趣,感受朗诵字头歌韵律
字头歌具备每句儿歌字尾相同的特点,朗诵起来押韵,朗朗上口,因此要让幼儿感受朗诵字头歌的韵律和趣味性。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变化多种方式进行朗诵:
(一)节奏变化朗诵法,激发朗诵兴趣
让幼儿按节奏快慢朗诵字头歌,先要听清老师打出的节奏,在按节奏进行朗诵,感受朗诵字头歌时的韵律。为增加幼儿朗诵字头歌的趣味性,可不断变化节奏速度,如:第一次朗诵时,节奏慢,往后朗诵,速度逐渐加快,幼儿便会兴致高昂地迎接着从慢速到快速朗诵的挑战。
(二)接颂法激发朗诵兴趣
在朗诵字头歌时可将儿歌内容按段落、事件内容、角色等进行分配,一个人接着一个人,一组人接着一组人进行朗诵。如:字头歌《小猴搭戏台子》,每一句话按序数递增完成事情,可将每一句话作为一个段落进行分配;又如:字头歌《好孩子》,可按人物角色完成事情进行角色段落分配。朗诵的同时,后一个人或一组人要关注前者的朗诵内容和速度,进行接颂,如:前者朗诵到哪?后者往下接着朗诵。前者朗诵得快,后者也要朗诵得快,前者朗诵得慢,后者也要朗诵得慢,保持着一至的速度和韵律。在朗诵过程中,发挥同伴激励的作用,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朗诵的兴趣。包括:
师幼接颂法:教师与幼儿之间分配角色、段落进行接颂。
幼幼接颂法:幼儿与幼儿之间分配角色、段落进行接颂。
(三)图片逐一遮盖法,帮助记忆并激发朗诵兴趣
图片逐一遮盖,使图片即发挥了帮助提示记忆儿歌内容的作用,又使幼儿兴致高昂地不断迎接挑战,保持着积极朗诵兴趣的作用。
字头歌是中国传统儿歌的常见体裁之一,我们要将中国所特有的、体裁丰富多样的、传统的文学作品一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