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文化因素对比研究——以北京版与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教材为例【2014.3-4】
(2015-04-16 10:14:14)分类: 《东城研修》2014年度文章汇总 |
小学英语教材文化因素对比研究
——以北京版与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教材为例
北京光明小学 刘杨
【内容提要】文化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教育文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教材这一重要的学习载体。目前,我区正处于北京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新旧更替阶段,两版教材文化因素的对比研究对一线教师加深教材理解,更好地实现过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宏观层面上从本族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和国际文化三个维度对两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进行定量统计;在微观层面上又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意识分类二级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最终得出一定结论。
【主 题 词】小学英语教材;教材分析;文化对比
一、研究缘起
学期伊始,笔者所在北京东城区(南片)小学统一更换小学英语教材,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代替之前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新教材给教师带来新的教学视角和灵感,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困惑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希望能从文化因素的视角对比分析两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进而回顾、梳理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2006年5月第3版)的设计风格,并深入理解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2013年6月第1版)的设计意图,以期能尽快适应新旧教材的更迭,使教材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基于本学期笔者所教年级,本文以北师大版、北京版一年级教材(两册)为对比分析的研究对象。
二、相关理论背景
目前对文化的定义不下百种,但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人们已基本达成共识,即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和。
被誉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对文化的定义广受认可,他在经典著作《原始文化》中提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美国语言学家拉多(Lado)强调,不懂得文化和社会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地学会使用语言。他还提出了文化对比模式,开创对比语言学的先河,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要关注文化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对比研究。心理语言学的图式理论也提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用已知的本民族文化,来解释未知的外国文化,发现不同和冲突时,图式必定调整,学习者相应产生一种“文化多面性”,以便克服原有的文化知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因此,语言教学不能局限于词汇教学、语言结构教学,还要向学生提供有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其建立正确的文化图式,帮助他们通过语言知识和已有图示来真正正确理解语言。
我国学者罗常培在1950年出版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提出“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流传,未来的文化仗着它推进。”鲁子问先生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论述了文化对语言学习者知识学习,甚至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对呈现某一文化的人类群体的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其他人类群体的文化教育活动,以引导这些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及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从而通过教育层面的努力,消解文化冲突,建构和谐的跨文化社会”。[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
国际意识。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两版小学英语教材体系都涵盖了多种教学资源,除教科书以外,还有与之配套使用的活动手册、卡片、教学软件等。基于教科书在整个教材体系的核心地位,本文所指“教材”特指为传统意义的教科书,具体选定为北京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学者Weaver曾用文化冰山的比喻说明文化因素有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教材中的文化因素亦如是。为了研究统计的信度,本文主要分析统计教材中的外显文化因素,而内隐文化因素由于其主观性、随机性则不在统计范围。
(二)研究维度划分
Cortazzi&Jin(1999)从文化所在地域将文化分为三类:学习者的本族语文化(source culture),将英语作为目的语文化(target culture),以及更宽泛地包罗世界范围内各种英语及非英语为目的语国家的国际文化(international culture)。[2]以此分类,本研究在宏观层面上按照本族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及国际文化这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文化意识分类二级标准描述为: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等做出适当的反应。3.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4.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语的大本钟等。7.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8.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因为北京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均未涉及第5、6条标准,而第8条标准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和日常交际过程中,因此,本研究在微观层面上以第1、2、3、4、7条标准为维度进行教材横向分析。
(三)研究方法
两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都是由上下两册组成,每册书6个教学单元,共计12个教学单元。本研究以每个教学单元为一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都将进行宏观层面的分类统计和微观层面的比较分析。宏观层面,含有文化因素的教学单元将标记为数量一,最后计算百分比;微观层面,将按具体的文化标准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结果一
依据宏观层面上本族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及国际文化三个维度,首先对北京版、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含有相应文化因素的单元进行了百分比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一年级教材含三类文化因素的单元百分比统计
版本 |
文化类型 |
数量(个) |
百分比 |
示例 |
北京版 |
本族语文化 |
1 |
8.33% |
Happy Chinese New Year |
目的语文化 |
7 |
58.33% |
Hello/Hi!I’m…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Miss/Mr How are you? I’m fine. And you? I’m fine, too.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等 |
|
国际文化 |
|
- |
- |
|
北师大版 |
本族语文化 |
- |
- |
- |
目的语文化 |
4 |
25% |
Hello/Hi,I’m... Happy birthday! A gift for you. Thank you! I like hamburgers /pizza /French fries…等 |
|
国际文化 |
- |
- |
- |
由此可见,两版小学英语教材均以目的语文化为主,并均未涉及国际文化。北京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中涉及到本族语文化(Chinese New Year),体现了其重视文化差异的特点。
(二)结果二
依据微观层面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文化意识分类二级标准的第1、2、3、4、7条描述,接下来对北京版、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含有相应文化因素的教学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具体结果如下: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表2 教材含有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的文化因素统计分析
版本 |
内容统计 |
表现形式 |
内容分析 |
北京版 |
一上Unit1: Hello/Hi,… 一上Unit2: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一上Unit3: How are you? I’m fine, too. Thank you. 一上Unit4: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 一下Unit1: Glad to see you again! Glad to see you, too. |
插图、对话 |
(1)英语中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告别语在教材中均有体现,且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上册教材前4个单元均是围绕问候语的话题设计整体单元内容。 (2)从统计的5个单元看,问候语、告别语的选择、编排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及时复现的原则,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语言学习规律。 |
北师大版 |
一上Unit1: Hello, I’m… |
插图、对话、歌谣 |
内容简单,后续单元无明显复现,但呈现形式多样,且趣味性强。 |
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表3 教材含有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等做出适当反应的文化因素统计分析
版本 |
内容统计 |
表现形式 |
内容分析 |
北京版 |
一下Unit6: Sorry, we are late. / I’m sorry I’m late. It’s OK. Thank you. |
插图、对话 |
此单元话题以表达因迟到道歉,并取得谅解的交际用语为主,呈现了丰富的适合此功能、话题的语言情景,充分体现了语言的语用价值、交际功能。 |
北师大版 |
- |
- |
- |
3.知道世界上的主要文娱和体育活动。
表4教材含有知道世界上的主要文娱和体育活动的文化因素统计分析
版本 |
内容统计 |
表现形式 |
内容分析 |
北京版 |
一上Unit5: I can sing/dance. I can jump/run/swim/ride a bike/fly a kite/play ping-pong. |
插图、对话 |
此单元的话题是以有能力做某项文娱、体育活动为主,这不仅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也蕴含着丰富的可挖掘的文化因素。尤其play ping-pong,可借其“国球”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
北师大版 |
一下Unit12: I can dance. I can jump/run/swim. |
插图、对话、歌曲、口语练习、阅读练习 |
此单元的话题同样以有能力做某项文娱、体育活动为主,除了挖掘与学生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因素外,还扩展了之前学习的动物类词汇,激发学生思考、表达动物有能力做某项体育活动的功能结构。这样既达到复现的意义,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
4.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
表5
版本 |
内容统计 |
表现形式 |
内容分析 |
北京版 |
- |
- |
- |
北师大版 |
一下Unit9: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pizza/hamburgers/chicken/French fries. I like milk/juice. |
插图、对话、歌曲、口语练习、绘图及分类练习 |
在游乐场的情景中呈现了若干英语国家典型的食品和饮料名称,且复现形式多样。通过歌曲、TPR、画画、分类、调查等形式,操练语言结构及体会语用意义。 |
5.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
表6 教材含有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的文化因素统计分析
版本 |
内容统计 |
表现形式 |
内容分析 |
北京版 |
一上Unit6: Merry Christmas! Merry Christmas to you!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 to you! |
插图、对话 |
此单元的话题是节日祝贺语,分别呈现了圣诞节、新年、春节的不同生活场景,意图让学生了解中西方节日的文化,领会中英文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
北师大版 |
- |
- |
- |
由此可见,从微观层面来说,北京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涉及了大量含有交际文化因素的内容,包括简单的称谓语(Mr, Miss)、问候语(Hello, Hi,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等)、告别语(Goodbye, Good night等),以及情景中表达歉意(I’m sorry.)、获得谅解(It’s ok.)、再表示感谢(Thank you.),并且出现了中西方国家重要节日(Christmas, new year, Chinese new year等),这是有意识地让学生比较中外文化异同,增强祖国意识。而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在微观层面文化因素方面的亮点在于呈现了大量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西方典型食品和饮料的名称。
五、研究结论
通过宏观、微观层面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两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均融入了一定的中外文化因素,以帮助学生初步意识到中外文化的异同。此外,二者也呈现出鲜明、迥异的设计特点。
(一)北京版教材文化因素的主要特点
1.注重文化异同的比较。
北京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增加了含有本族语文化因素的教学内容。本族语文化是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对本族语文化的学习使英语学习者从另一种语言角度了解民族文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北京版教材大大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便是期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一些文化习俗,而且能够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同时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3]
2.凸显语言、语用中的文化因素。
美国人类学家Hall在其1959年出版的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并认为“文化即交际,交际即文化”。英语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做准备。
北京版教材注重挖掘语言的交际文化因素,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境中体会语言的交际文化意义,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北师大版教材文化因素的主要特点
1.目的语文化呈现形式灵活多样。
对小学低年段英语学习来说,兴趣是最根本的学习动力和源泉。教材呈现形式应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首要目标。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所含文化因素虽比重不占优,但在呈现方式上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要,设计了生动活泼的插图,编排了大量的对话、歌曲、韵文、游戏、TPR、画画等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中体验外国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初步体会中外文化异同。
2.显性文化因素所占比重偏小。
从宏观层面上看,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中未涉及本族语文化、世界文化。与北京版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相比,目的语文化所占比重亦偏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可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英语教材是英语教育的文化功能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教材呈现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融入相应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另外,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不仅要有目的语文化,也应包含本族语文化。这样做既能促使学生运用英语在跨文化交流中将本民族文化传播出去,又可以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