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求润泽、本真、灵动、扎实的语文教学——《一只小鸟》教学课例及评析 【《东城研修》增刊 2014年暑期

(2014-11-26 10:55:18)
标签:

情感

分类: 《东城研修》2014年度文章汇总

追求润泽、本真、灵动、扎实的语文教学

——《一只小鸟》教学课例及评析

执教: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王文丽

                      评析:北京教育学院        陈晓波

 

【课堂实录】

第一板块:检查预习  读好语段

师:(出示PPT)请一位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

探出头来   抖刷羽毛    含笑倾听

翻身  跌了下去  衔上巢去   仰望

滴落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词语之间的间隔)

师:谁能提示大家哪些生字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点什么呢?

生:笑的上面是个字,不要写成令。

生:仰望第五笔不能加

生:字的右边也不能写成

师:我明白你们俩说的意思了,咱们一起来一边说着笔画名称,一边书空一下。(师生书空字)

生:滴落右边不要写成

师:这个提醒太重要了,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下这个字。(师生书空字)

师:(出示PPT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组短语,如果你能把这几个短语读好了,别人的眼前就能看到画面,耳朵就能听到声音,谁来试一试?

(相机指导读好短语:高高的树枝  灿烂的阳光  葱绿的树木  赞美的歌声)

师:你们看,这是多么具有生命力的画面啊,让我们把这些短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它的小脑袋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师:(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点评)读书时要静下心来,不要着急,眼,口,心一致,你就读好了。

第二板块:整体入手  理解内容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现在打开你的学习单,看第一题,请你读准字音,在横线上填写本课的生字,填好后读一读,如果你都填写对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就明白了。

http://s8/mw690/003xEOfDzy6NUmTNI5pa7&690【《东城研修》增刊 2014年暑期" TITLE="追求润泽、本真、灵动、扎实的语文教学——《一只小鸟》教学课例及评析 【《东城研修》增刊 2014年暑期" />

师:(订正完毕)课题是一只小鸟,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只小鸟呢?现在请你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把你想到的那个怎样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写在课文的旁边。

(生默读,划批。师巡视,组织学生汇报)

师:好,我们先写到这儿。请同学们身体坐直,看屏幕。一会儿我们怎样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呢?王老师先来给大家做个样子:

http://s16/mw690/003xEOfDzy6NUmX2QCH8f&690【《东城研修》增刊 2014年暑期" TITLE="追求润泽、本真、灵动、扎实的语文教学——《一只小鸟》教学课例及评析 【《东城研修》增刊 2014年暑期" />

谁能照着这个样子说说你学懂的内容?

生:它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每天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师:你知道啁啾是什么意思吗?

生:啁啾就是叫着的意思。

师:你很会发现啊,这两个字都是字旁,所以你判断它和有关系,的确是这样的。不过说得更准确些,现在啁啾这个词用来指鸟叫的声音,而过去是用来形容小孩说话的声音的。那你想一想,在课文里是形容谁说话的声音呢?

生:小鸟。

师:是的,小鸟就像孩子一样和老鸟说着话,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如果王老师就是老鸟,你们就是小鸟。你会跟我说什么呢?

生:你今天高不高兴呀?

师:哟,你对我好像没有称呼诶。

生:你是长辈。

师:哦,是爸爸或者妈妈对不对?那你重新来和我对话。

生:妈妈,您今天高不高兴啊?

师:哦,我的宝贝儿,我今天特别的高兴。你看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我的孩子,你开心吗?

生:当然了。

师: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生:……

师:哪只小鸟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开心?

生:因为我也和您一样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啊!

师:你真是一个会感受生活之美的小宝贝。

生:我也很开心,因为有您和爸爸在我身边呀!

师:谢谢你,宝贝。妈妈听了你的话,觉得特别的温暖。有什么能比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更幸福的事情呢?

师:哪位同学能够通过朗读把鸟儿的快乐传递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师板书:可爱)

师:真好。就这样来汇报。你能告诉我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小鸟的可爱了吗?

生:探。

师:探出头来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伸出头来。

师:那作者怎么不写伸出头来,而写探出头来呢?

生:有点小心翼翼的意思,显得小鸟特别胆小,而且可爱。

师:说得好!那谁知道什么叫景致

生:景致就是景色的意思。

师:那么,好景致就是——

生:好景色。

生:美丽的景色。

师:这只可爱的小鸟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觉得特别的享受,特别的舒服,谁能再来读一读,表达出这个意思。(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

生:这是一只爱唱歌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爱唱歌的小鸟。它天天出来歌唱。(师板书:爱唱歌)

师:就这一句吗?说到这是一只爱唱歌的小鸟,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这是一只爱唱歌的小鸟。它天天出来歌唱。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生:这是一只爱唱歌的小鸟。它天天出来歌唱。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师:是的,小鸟唱歌赞美大自然,大自然含笑倾听着小鸟的歌声,这多像一幅画啊!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幅画面,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生:美好。

生:生动。

生:和谐。

师:这只爱唱歌的小鸟,就用自己的歌声表达着它和自然之间的美好、生动与和谐,请你们用朗读把这样的感受表达出来。(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

师:我们继续汇报,这还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

生:这是一只惹人喜爱的小鸟。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师板书:惹人喜爱)

生:这是一只太惹人喜爱的小鸟,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的歌声,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师:我好像听懂了你们要说的意思,因为小鸟歌声动听,所以小孩子们都喜爱它;因为小孩子们喜爱它,所以想把它捉回家去养,是吗?

(生点头)

师:孩子们,课文里有很多的文字来讲鸟儿的可爱、快乐、歌声动听,我们也能感受到鸟儿的生活是美好的。你能把这些段落读好吗?请你自己先来练习读第1段和第2段,然后读给大家听。

(学生练习读,展示读。)

师:刚才有人说孩子们想捉住小鸟,是因为它太可爱了,歌声太动听了。对于孩子们的做法,如果从小鸟的角度看,你觉得它会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

生:这是一只很惨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很不幸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很可怜的小鸟。

(教师板书:惨  不幸  可怜)

师:这个意思,你们又是从哪里读懂的呢?

生:它正要发声,忽然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师:事情发生的这么突然,要怎样读才可以表现出当时的情境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它的血仅仅是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了吗?还滴到了哪里?

生:滴到了我们的心里。

师:是啊,这是让人多么揪心的一幕,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情境和我们的心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请你们现在看看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开始它那么快乐,后来就变得可怜了呢?

师:是啊,我也有和你们一样的问题,谁知道是怎么回事?请你给大家讲一讲。

生:是那些小孩子。

师:小孩子怎么了?

生:他们射那只小鸟。

师:王老师还是不明白,孩子用弹子射小鸟,是因为想把它捉回去养,喂水,喂米,他多爱小鸟啊!

生:可是,小鸟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他带回家去了,别人就不能和小鸟在一起了呀!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好办,那就让小鸟轮流住在小朋友家呗!

生:可是,他们把小鸟捉走了,小鸟离开了爸爸妈妈,特别孤独,会伤心的。

师:那我还有个好主意,把小鸟的爸爸妈妈一起捉回去,他们生活在一起不就不孤单了吗?

生:可是小鸟是属于大自然的,它应该获得自由,它不是属于我们的,应该让它回归到大自然,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

第三板块:拓展阅读  提升认识

师:是啊,小鸟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怎么能据为己有呢?有的时候我们以为得到才是拥有,其实给他自由、给他属于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拥有。你们学得太好了!王老师奖励你们一首诗歌,这首诗歌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请你自己来读一读。


 

养 鸟 须 知

陈雯雯(台湾)

常常看见你

在鸟店徘徊流连

我知道你很喜欢鸟

我也喜欢

不过,我把鸟养在天空里

几千几万

任凭它们自由的飞

我请风儿陪它们玩儿

我请夏天供给它们食物

夜晚如果困倦

每棵树都可以供它们安眠

我一点也不担心

如果真的十分想念

一抬头便能相见

什么鸟钩住了你的心

你在鸟店徘徊流连

我知道你很喜欢鸟

我也是

只是我的鸟比你多得多

成千上万

养在天空里

养在雨后的电线杆上

养在阳光洒满的草坪

养在乡村和城市的林子间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几句?请你读给大家听。(学生选择诗句进行朗读)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小鸟应该养在哪里呢?

生:养在天空里,养在雨后的电线杆上,养在阳光洒满的草坪,养在乡村和城市的林子间。

师:总而言之,小鸟不应该养在我们的手里边,而是养在广阔的——

生:大自然!

师:好极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冰心,你们知道冰心是谁吗?

生:冰心奶奶的真名叫谢婉莹,她曾经写过很多书。

师:真不简单,这位同学知道冰心的原名叫谢婉莹,叫她冰心奶奶,为什么?

生:她好像很老了。

师:(出示PPT)冰心1900年出生,1999年去世。因为她活了将近一个世纪,有人管她叫百岁老人,所以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习惯叫她——冰心奶奶。她的《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散文集、诗歌集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篇文章是冰心二十岁时写的,(出示冰心的两幅照片)你们看,这是冰心年轻时的样子,这是她老了以后的样子。你们觉得什么时候的冰心最美呢?

生:我觉得冰心奶奶不论年轻和年老都美。

师:那我就不理解了,老了怎么还会美呢?老了牙齿掉了,头发白了,脸上有皱纹了,怎么会美呢?

生:我觉得她虽然老了,但是她的书里保留的还是她年轻时候的东西,让你觉得她仍然年轻。

师: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书里保留的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什么可以永恒呢?是容貌吗?是生命吗?

生:我觉得思想可以永恒。

师:什么样的思想让你觉得这个人老了也美?

生:对动物爱,还有善良的心。

生:我认为一个人美不美不在外表,她有一颗爱心,是一个善良的人,她什么时候都是美的。

师:你真有思想。人们说文如其人,冰心奶奶的作品里包含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她在《寄小读者》这本书里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你们懂得这话是什么意思吗?什么叫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呢?

生:不管是动物还是什么,都和我们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生命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是值得尊重的。

师:(翘起大拇指)说的太好了,我觉得你比老师厉害,你说的话是我想表达但是却不会表达出来的。动物的生命也值得去尊重和呵护,那我们今天学了《一只小鸟》这篇课文,是不是就明白了只去保护鸟呢?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首诗歌,特别有意思,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读。

师生:

 

方素珍(台湾)

动了动了  鱼儿上当了

   和我的手掌一样大

爸爸说   放了他吧

鱼小弟   年纪太小

动了动了  鱼儿被骗了

  比爸爸的手掌还要大

我也说   放了他吧

鱼爸爸   年纪太大

哈哈哈  又动了

这个大概是鱼妈妈

她要回家   照顾鱼爸爸

她会想念   鱼小弟

还是放了她

黄昏时   我们两手空空

轻轻松松

心里却装满了鱼

满满在心中

师:这首诗歌让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如果你捞走了鱼宝宝,他的爸爸妈妈会很想念它。

师:那如果你捉走的是鱼爸爸和鱼妈妈呢?

生:他的孩子会很想念他们,会很孤单,失去了父爱和母爱。

师:是的,动物也是有生命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就像花儿开放,鱼儿戏水,鸟儿鸣叫……它们说着我们可能没有听懂的语言,它们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因此,让他们回归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享受属于他们的自由和快乐吧。下课。


 

【评析】

 

尊重主体、用好文本,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评王文丽老师执教《一只小鸟》一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建议着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痼疾所在。告别分析,意在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指导、引领和点拨,意在告诉教师主导仍然存在,但要基于学生主体的需求。近日,有幸观摩王文丽老师执教《一只小鸟》,颇受启发,她对学生的尊重,对文本的尊重,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师要真正实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这一理念。

一、借用填空搭梯子,朗读汇报重指导

《一只小鸟》是冰心先生笔下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鸟儿。课文记叙了孩子们用弹子打中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的故事。前两个自然段先描写这只小鸟和两只老鸟快乐地生活在高高的树枝上;第三至七自然段写一些孩子听见小鸟的歌声,想捉住它,用弹子射伤了小鸟,老鸟把受伤的小鸟衔回窝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孩子们再也看不到小鸟,听不到歌声了。

鉴于前两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很多老师在执教此课时都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上。这样的处理,其实是割断了文脉,顾此失彼,有损于学生正确地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而王老师执教此文,在读生字——读短语——读重点段——语境中写生字的认读环节结束后,直接抛出问题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把想到的那个怎样的写在课文旁边。如此贯穿全文的设计,留给了学生完整的阅读空间。这样的大手笔,既是对文本的尊重,更是对学生的尊重。

带着问题默读、批注之后,学生怎样汇报自己的阅读感受呢?每个孩子都站起来说说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那个词语,你一句,我一句,同时还得解释为什么是这个感受,课堂岂不又变成了众说纷纭的分析了?想必王老师早已料到这样的局面,她得大度,得巧妙——

“王老师经过阅读呀,也有想法。我和你们来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我是这样说的:这是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好,接下来你要说你的感受,就可以照着老师这个样子:这是一只            的小鸟,

。接下来,谁愿意汇报?”

这样,学生在汇报的时候,都是借助这是一只     的小鸟,          这个固定的发言格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感受。由于不分析”“不解释的约定,课堂上学生们朗读汇报的时间充裕了,机会增多了。于是,大家读得酣畅,品得充分,感受自然也深刻。而王老师则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耐心地指导学生朗读,争取读出画面”“读出感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获得阅读的成就感。

繁琐的分析就这样消失了,朗朗的读书声充盈着课堂。

二、依托情境巧对话,情感体验需激活

《一只小鸟》写作的时间距离现在较远,因此文中出现了不少诸如啁啾”“树隙”“斜刺里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词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因时代隔膜产生的生僻词呢?王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拿出词典去查阅,而是将词语安置在语境中,在师生对话的言语交际过程中描绘出词语的画面感,最终使每一位学生对词语的内涵心领神会。

比如,在随文阅读中理解啁啾一词,学生回答是叫着,王老师补充形容小孩说话的声音叫啁啾’”。理解并未就此戛然而止。王老师继续追问:在这儿,形容谁说话的声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小鸟。回归语境深化理解,理应达到目的了吧?没想到,王老师又继续启发学生:小鸟和老鸟说着话,都说些什么呢?如果王老师就是老鸟,你们就是小鸟。你会跟我说什么呢?就这样一个自然的转折,师生间有关啁啾的对话,马上变成了老鸟和小鸟之间真实的啁啾。于是,反应机敏的小鸟们竞相举手,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挑战老鸟。一段段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啁啾回荡在教室中,学生们在兴奋与欣喜中牢牢地记住并理解了啁啾这个词语。而王老师在恰当地回应小鸟们的提问时,也不忘及时纠正他们在交际中的称呼、语气等。就这样,精巧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王老师并没有沉浸在喜悦中忘乎所以,而是始终铭记着语文老师的职责,不失时机地播洒语文的种子。

应该说,依托文本创设情境,进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是很多语文老师都惯用的阅读教学策略。但是在本节课上,王老师的不同体现在两点:其一,她凭借敏锐的专业视角将文本情境与词语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契合词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其二,她将对学生的信任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没有做任何解释,直接以如果王老师就是老鸟,你们就是小鸟将情境对话的任务交给学生,而没有苦口婆心地拆解任务,先想想老鸟会怎样,小鸟会怎样,它们是在什么情境下对话等等。这种对专业的敏锐直觉和对孩子的充分信任,使得王老师的课堂语言简洁精当,令分析无容身之处。

三、群文互读逐层推,朗读感悟妙点拨

《一只小鸟》一文结构清晰,文字清新,并不晦涩难懂。但是,以往多次观摩他人的教学中,我们都发现:学生最后的阅读感悟仅仅停留在爱护小鸟,爱护小动物上,而不能由孩子们的不护触摸到生命平等、尊重并呵护生命等内涵。带着这样的疑问观摩王老师的课堂时,不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纵观整节课,王老师是通过恰当地引入资料,形成互文阅读,进而提升学生阅读感悟的。第一次引入资料,是在师生共同探讨小孩子应该怎样对待小鸟这一问题时。当有学生回答小鸟它属于大自然,不属于我们,应该让它回归到大自然,和它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时,王老师奖励了大家一首诗,即台湾诗人陈雯雯的《养鸟须知》。在自由朗读中,诗中我把鸟养在天空里的观点深深烙在了学生们的心头。可以说,在这次互文阅读中,学生们感悟到小鸟应该养在大自然,对于怎样对待小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接着,王老师继续引入了冰心先生的资料,包括她年轻时、年老时的照片及文字资料;由此,又引出冰心先生在《寄小读者》中的一句话: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显然,王老师是想借这句话帮助学生理解《一只小鸟》的深刻主旨。用作者的观点解读作者的作品,这不失为一种可借鉴的阅读策略!孩子们在反复品读这句话时,明白了:不管是动物还是什么,都和我们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

趁热打铁,王老师继续追问:我们今天学了一只小鸟,是不是我们就明白了只去保护鸟呢?这时,王老师的演示文稿上又呈现了一首新的诗歌,即方素珍的《收获》。学生们自由朗读,想象着鱼爸爸、鱼妈妈、鱼小弟的故事,体会着不仅鸟儿如此,万事万物都如此。而王老师没有继续解释或分析,只是以自己的一段感悟作为本课的收束——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就像花儿开放,鱼儿戏水,鸟儿鸣叫……

由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王老师在后半节课上先后引入了三则资料,每一则都有不同的用意。陈雯雯的《养鸟须知》旨在解决如何对待小鸟的问题;冰心先生的简介及文字则在启示学生万物皆有生命,应该平等对待;方素珍的《收获》则引导学生由鸟及万物,都应尊重;王老师与学生共勉的这段话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短时间内,一组资料紧密而有序上阵,可见王老师备课之精心,也足以反映她平日阅读范围之广。因主题相近,又有老师引读,学生读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学生感悟课文的内涵;不过,群文互读以解决感悟课文内涵的难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资料的引入无疑会占用课堂时间,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本身关注不够。权衡之下,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先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作者要表达的内涵,然后在补充精当的资料提升学生认识?

四、三次落笔在引领,积累运用要兼顾

回顾王老师整节课的设计,她一共安排了三次落笔书写,分布在阅读的不同环节中,很好地实现了读与写、积累与运用的结合。

导入新课的认读环节,在学生能够读准生字、读好短语并读通重点段落后,王老师让学生们打开学习单,完成在语境中看拼音写生字的任务。嵌入生字的这段话,其实正是王老师精心摘录并重组的课文主要内容。将生字书写与了解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学生们依托语境完成书写任务的同时,其实又重温了一遍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由认读进入感受细节、深入理解的核心环节后,王老师又通过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将自己读出的怎样的写在课文旁边。这实际上是在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词汇储备中选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任务本身的确有一定难度;但是,王老师在陈述任务时的语言方式极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抽象的任务被化为具体可行的行为引导,所以学生顺畅地进入了阅读批注的学习过程中。

在学生默读批注时,在行间巡视的王老师不时地温馨提示。听起来随意的话语,仔细琢磨,其实都是针对性很强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词语写批注,王老师这样说:不用写一句话。如果你的感受是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你就写出可爱这个词语就可以。你从哪发现了它可爱,就把它写在旁边。指导学生在正确的位置上写批注,王老师这样说:有的同学特别会安排,特别会标画。她觉得这句话让她觉得有这个特点,她就写在这句话的旁边。把这个词语写在这儿,看得特清楚。为了激励学生调动积累,从多个角度写词语,王老师真诚地表扬小榜样”——“这位女同学已经写了三个词语了,真好。每个人写的还都不一样,特别有意思;也不忘记和声细语地提点偷懒的学生:有人写两个词语就满足了,就不读了。你再想想,这只小鸟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提醒学生关注课文后半部分,王老师这样说:后边有些人读得就草率了。后边啊,不太好懂。但是你自己认真地读,你是能读懂的。你觉得后面写了一只怎样的小鸟?对,再继续读。总之,学生自学的这段时间里,王老师并未曾着,她轻轻地走在行间,不时地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也不忘找出典型的例子或引领,或指导,或点拨,真诚地为学生的阅读而服务。

王老师的课让我们有了这样的一种感觉:只有教师心中真的充满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才会有强烈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只有教师真的用好了手中的文本,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文本的教学价值,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