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重学生学习的起点,读懂学情——“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例研究 【《东城研修》2014.2】

(2014-11-17 11:29:27)
分类: 《东城研修》2014年度文章汇总

尊重学生学习的起点,读懂学情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例研究

 

东城区前门小学  杨阳】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一直在提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放在首位的是“读懂学生”。读懂学生是有效设计的关键。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变得广泛而便捷,视野与生活阅历变得拓展而丰富,个性与学习需求变得更加自我而强烈,读懂学生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困难。

我们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更要在教学设计之前充分了解学生。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统一把学生看作从同一个起点开始的,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如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因此“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中之重。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观念,积累了用面积单位测量事物表面的经验,掌握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在教学之前,我对班级2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问题有两个:

⑴长方形长 5厘米,宽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⑵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调研结果:第一题20人完全正确,正确率76.92% 。第二题19人公式正确,占73.08%。从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问卷结束后,我思考着:本节课还没有讲授,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他们真的掌握了吗?理解了吗?于是,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是:如果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说说公式怎么来的吗?这个问题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引起我思考:为什么计算公式都知道,而不能回答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宽呢?

随后我进行了理论学习,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测量”部分。统观教材,掌握基本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课改后仍然是图形测量内容的重要方面,但教学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实际上,对于基本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探索和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对于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和图形间的相互关系,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问题的提出

通过问卷调研和学生访谈,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生是有学习经验的,途径是课外学习或自学书本上的。看来,比较重视知识的结论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没有重视,没有理解知识的意义。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障碍是什么?为什么求长方形面积用长乘宽就行了?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呢?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并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我进行教学设计,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过小组实验、小组汇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基于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预设中,我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把“在动手操作的探索过程中,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乘宽的道理” 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课堂实录(片段)

1.师质疑:刚才同学们说求长方形面积用长乘宽就行了?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学生面带难色)

2.引导观察表格和图。

师:请你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屏幕中相应的图。看第一组数据,每排的个数是多少?排数是多少?再看图中,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宽和每排的个数、排数的关系。】

http://s6/mw690/003xEOfDgy6NG32vMYl25&690【《东城研修》2014.2】" TITLE="尊重学生学习的起点,读懂学情——“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例研究 【《东城研修》2014.2】" />

学生:每排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一样。排数和长方形的宽一样。

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数据和屏幕中相应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每排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一样。排数和长方形的宽一样。

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每排所摆面积单位的个数,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每排就可以摆下几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长方形的宽相当于所摆面积单位的排数,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下几排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

3.归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讲解:每行所摆面积单位的个数乘行数就是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并且,每行所摆面积单位的个数相当于长方形的长,所含面积单位的行数相当于长方形的宽。

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四、研究的主要结果和讨论

1.读懂学情分析,尊重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否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不妨认真思考和了解:关于这个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正如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不陌生,但他们并不明白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所以我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把“在动手操作的探索过程中,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乘宽的道理” 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2.读懂学生学习起点,设计有效课堂提问。根据课前的调查,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深入思考,挖掘问题的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一些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内容,通过学生质疑、老师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知道用摆面积单位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发现:只要沿长摆一排,沿宽摆一排,然后计算就能得出长方形面积的方法。随后教师追问:面积是一个面,为什么求长方形面积用长乘宽就行了?这也正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适时通过动态课件的直观演示,“人机互动”,逐步认识到:长是几厘米就对应了几个面积单位,宽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样经历了这样的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感受到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课前读懂了学生,课堂才有活力;课前读懂了学生,课堂才有生命;课前读懂了学生,课堂才会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从学情分析开始读懂学生,让课堂教学因读懂学生而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