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学校特色为依托  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2014-04-03 09:52:53)
分类: 《东城研修》2013年度

以学校特色为依托  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东城区文汇小学  王宏英

http://s8/mw690/003xEOfDzy6HOhvtxOf97&690 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TITLE="以学校特色为依托  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它明确地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自主研发个性课程创造了广泛的天空。我校在创建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理念的引领下,依据学校发展和学校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并以此为载体,推进学校特色的建设。

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发特色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能力,又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实际,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围绕“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在低年级开设了国学、趣味美术、趣味英语及小提琴课,在中高年级开设经典诵读课。

二、科学管理,实施特色课程

1.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育教学干部及科研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校本课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进行研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逐步完善校本课程方案。学校的骨干教师及学科组长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并负责落实,保证校本课程良性循环,使学生收益。

学校还制定了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包括课程的实施方案、教师备课、上课等,每学期各班以不同形式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展示。

2.营造文化氛围。

我校的办学特色是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充分整合、利用环境资源,创造书香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

素质,为了更好地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布置了校园文化墙、文化廊,新建了国学教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学期在校园橱窗内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获奖的书画作品。在教室走廊、楼梯转角处悬挂名人名言、读书格言、学生的作品。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处处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学习的机会、展示的平台和美好的享受。教室里布置班级才艺展示墙、图书角和学习园地。充分发挥班级板报的阵地作用,根据学校教育工作重点及时更换主题,学生自己搜集内容,自己设计,图文并茂,赏心悦目。时时推陈出新,人人尽展才艺,交流学习心得,处处透射出书香型班级。

 

参观前门大街  感受老北京历史与文化

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这些校园软环境的创设,处处折射出书香的气息、求知的氛围,展示了学校品位,也激励了学生读书、学习、求知、奋进。为了保障学生的阅读生活,学校将图书室的图书进行了分类,专人管理,定期供同学们借阅,使图书发挥了最大效益。各班建起了图书角,并配有图书管理员。图书角藏书的来源,一部分来自学校图书室,一部分来自师生的捐献,同时,学生们还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班级,进行图书交流,大家可以自由交换,与其他同学分享书籍的美好,分享读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底蕴。

http://s1/mw690/003xEOfDzy6HOhBU1s440&690 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TITLE="以学校特色为依托  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

3.保证常态运行。

一所成功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色,而校本课程就需要彰显学校特色。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师生书读得多了,底蕴也足了,同时,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也能够更好地保持师生的读书兴趣,发展读书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我们力图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让书香校园建设课程化,以课程载体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通过校本课程固化下来,从而真正实现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陪伴童年的目标。

为了能扎实有效的落实校本课程,为学生营造书香童年,我们做到了有课时,有教师,有教学设计,语文教师每周0.5节经典诵读课,带学生潜心阅读、理解、背诵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汲取《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大量阅读、背诵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欣赏品味和

审美情趣,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

其它学科根据自身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阅读,任课教师负责班级学生相应学科图书的推荐,为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扩展学生学科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如:科学课老师向学生推荐阅读《动物世界》、《十万个为什么》等,品德与社会课老师推荐阅读《中华名人美德故事》、《小英雄故事集》等等。

三、丰富内容,拓展校本课程

1.与地方课程相结合。

我们的校本课程不只是停留在诵读、阅读经典这一层次上,更主要的是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联系实际进行社会实践,结合地方课程相关内容,把校本课程转移到学校外,我们走进天坛、颐和园感受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前门大街感受北京商业和市井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等等,这些实践课程不仅丰富了校本课程的授课形式,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从而更好地去继承和发展。

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全员参与,为此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结合经典诵读课请少年宫的教师为学生讲解弟子规、结合地方课程请关工委的老教师为学生讲解前门商业街的历史与文化等。

2.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经常开展“校园新闻演讲”活动;每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这一平台,开辟“好书推荐”“优秀作文欣赏”、等栏目,每学期还开展读书月活动,通过写读书卡,记读书心得,编读书小报,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开阔眼界,同时学校还表彰读书积极的学生和班级,分享读书的经验感受,张扬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让书香飘向家庭,学校要求每学期每个班级至少利用一次家长会进行不拘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在同看一本书的亲子交流活动中,低年级由父母读,孩子听,以家庭共同读写绘形式来展现读书成果;中高年级和父母同读一本书,以班级读书沙龙、和父母共写读书心得等形式来交流读书成果。我们还开展我家的藏书活动,将家里的藏书拍成照片带到学校,比比看谁家的藏书最多。通过各种渠道,我们积极向家长宣讲读书能改变人生的道理,激发全体家长关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号召家长参与我们的亲子共读活动。

3.与教师培训相结合。

唯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号召教师下水。”这是 叶圣陶先生在“教师下水”一文中的几句话。教师,首先是一个读书人。学校是读书的场所,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学生。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必须爱读书。学校利用每周全体会时间进行好书推介,一个学期下来,四十位教师共推介好书40本,大家或共读教育名著,或就教育的热点问题发表读书心语。以书为媒,大家畅谈读书体会,抒发教育理想,共同享受阅读带来的欢愉。极大地丰富了老师的阅读量,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读后感、教育叙事、教学随笔,这一活动提高了教师读书的热情,推动了教师的专业阅读。目前,闲暇时可听到各位老师就某本书发表见解和评论;教师之间经常交换传阅好书好报好文章……学校自然而然形成了良好的教师读书氛围,教师们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潜移默化中,带动和引领了“书香校园”向深度前行,更为上好经典诵读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长期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的,我校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本校的特色,同时注重整理整合,在“一体两翼”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进一步研究国学、趣味美术、趣味英语及小提琴课等课程,找准切入点,整合点及特色点,形成我校的校本课程特色。将校本课程内容进行细化,使之更加合理、更加丰富。从而使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