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友善用脑”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20 14:38:23)
分类: 《东城研修》2013年度

“友善用脑”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梁琦

【摘  要】本文从精心设计导入、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分类教学、思维导图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友善用脑”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达到语文教学课堂和古诗文教学课堂的快乐、友善和高效。

【关键词】友善用脑;古诗文教学;应用和感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然而,长期以来,古诗文教学一直是 许多老师的痛苦,大多数学生的难题。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古诗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也一直难以创新,很多时候,逐字逐句的讲解以及古汉语知识的介绍成为教学常态,老师教得索然无味,学生学得望而生畏!经过五千年的时间历练而流传下来的智慧和精华,却在课堂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古诗文教学就这样成为了师生的一件苦差事,而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课改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幸运的是,在这样的一种困惑和质疑下,我接触到了“友善用脑”理念,加入到我校的“友善用脑”课题组。在观念的更新中开始尝试用“友善用脑”的理念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他们友善用脑,实现古诗文教学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一、精心设计导入,运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感官

我想,很多一线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经过一个课间的休息,每堂课最初的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候,尤其是在学生看来枯燥的古诗文,因此课文的导入环节是否能够在刹那间抓住学生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记忆被轻松地存储下来。事实上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听觉不太发达,当老师讲话时,他们几乎什么都记不住,所以课堂信息需要能够被其他感官清楚地感受到,多媒体的运用就为多感官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比如在教学《诗经·氓》这篇课文时,恰逢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课间也在经常议论,歌手林志炫翻唱的方文山作词的《烟火易冷》,意境优美,嗓音清丽,在清冷悠长的歌声中为听众带来一曲爱情绝唱。将这首歌作为教师导入的背景音乐,方文山带有古诗韵的歌词和歌曲的悲伤意境马上吸引了学生,他们感知到中国古诗的美丽韵味,同时中国古人丰富和隐忍的情感观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项羽之死》时,也是如此,丰富的影视资料会将学生带入几千年前的那个古战场,让学生真切感受这位勇猛豪爽、知耻重义、视死如归、多情善感的末路英雄的悲凉,特别是当项羽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时,更增添了一股柔情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了同情与惋惜,很好地激发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愿望。学习《兰亭集序》时,用“流觞曲水”的flash动画来导入课文,古人在暮春时节的闲情逸致和洒脱情怀迅速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可以顺利地进入老师的教学环节中。如《离骚》一文词句晦涩,学生对字面意思的理解尚成问题,更何况对思想内容的理解,畏难心理油然而生,因此,我在上课初,通过多媒体收集、剪辑并展示战国时期楚国内乱纷争、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让人感受到金戈铁马的浑沌岁月。通过多媒体展示屈原披发行吟于汩江畔的憔悴神情以及与国同存亡的纵身一跃。有了如此形象生动的图片感知,对屈原的委屈、痛楚得到了初步体验,学习课文时就显得轻松自如了许多。在学习 《滕王阁序》时理解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借助多媒体把鄱阳湖夕阳下的秋景很好地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感官的冲击,以心灵的震撼。

也许有的教师可能觉得这样做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其实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它会带来快乐的课堂气氛、学生积极的合作与参与,以及巨大的教学成就。

二、寓乐于教,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心理研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比如针对古诗文篇目,组织一部分学生将古诗文创作成剧本 (非严格意义上),老师给予指导,选取某个情节进行编排,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掌握如此古诗文内容精髓。比如《诗经·采薇》和《孔雀东南飞》都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了表演,精挑细选、合理分配了五组每组六位同学进行剧本创作:在剧本创作前期,总体指导剧本创作的思路,既要忠于原著又要有所创新。包括配乐和人物语言,特别是人物语言,可以引导学生融入现代词汇元素和现代信息,做到严肃又不失活泼;剧本创作完成,在班级进行交流和评析,然后选出 1篇代表作,进行编排表演 ;表演完之后 ,安排访谈节目进行评析,提出看法。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让学生享有全新的体验,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口、手、脑,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同时,针对一些写人记事的古诗文,模仿电视台的明星访谈类节目,一位学生(课代表或 学习委员 )担任主持人,特定几位学生担当嘉宾明星进行访谈。大家分组,每组选出课文中的一个人物,主角配角都可以。比如烛之武访谈,荆轲访谈,项羽访谈,范增访谈,屈原访谈等等,本教学方式的设计,适度地从当今学生追星的心理出发,结合当今主流媒体栏目形式,通过塑造名篇里的人物,树立以古代名人为本体的偶像 (非时下流行影星歌星),既是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还有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访谈。关于教师的采访,实际上打破了常规课堂的提问方式 ,特别是改变了师在上,生在下的师生位置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平起平坐,师生坦诚面对面。传统的提问方式,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 ,学生只有回答问题责任,而没有质疑的机会。因此经常出现老师提问时,学生大多不情愿说或不敢说,导致出现教师的“一言堂”现象 。而在友善用脑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能力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访谈教学过程 中,首先教师已经不是传统的课堂“统治者”或学术“权威者 ”,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 ,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友善用脑理念下师生平等的一个体现:共同参与,平等交流。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

友善用脑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 ,每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会不同。学生都具有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 ,因此学校、教师要了解学生具体有哪几种学习风格,从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只有将原本的统一要求与分类教学相结合,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所教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理科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2.学生有个性,有主见,有一定的追求,胆大;3.学生文科学习比较被动,不善于观察、积累知识,对文科学习缺乏持久性,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和课堂之内。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也是针对古诗文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在每个小组中有三个层级不等的学习类型,每个层级各有两名学生。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根据学生的不断变化的学习情况灵活机动的变动调整。而且,古诗文教学中要有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和安排教学内容时,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要。第一等级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教材和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第二等级教学,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习题;第三等级教学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完成难度大的题目,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创新。

由于古诗文的基础知识点较多,因此,要课前让学生组织预习。预习过程很重要,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充分地预习。预习有导学案,要保证 50%的学生在课前完成 50%的导学案内容,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在课堂上让学生讲出想法。学生有能力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说,只要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足即可。每个小组鼓励暂时落后的学生踊跃发言,有一定水平的学生评价发言。

四、善用思维导图,从而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力度。

在 “友善用脑”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备受老师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思维导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更容易地记忆。

在古诗文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能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因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比如在学习完必修一的古文单元后,我让学生针对三篇古文中的主人公形象特点,画一个思维导图,来比较异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也对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为将来的写作也积累了素材。再比如,针对《兰亭集序》和《赤壁赋》中的春和秋的景物特点、人物活动、情感画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两篇写景抒情的古代散文的特点就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针对古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琐碎的基础知识点,思维导图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学习完某一单元或某一专题后,把出现的相关基础知识组织成完整的系统框架,有系统的知识构架将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系统的储存与未来快速的复习。思维导图就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很好的工具。它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块,把知识块连成知识网,避免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地堆放。图式分析有助于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知识的主要内容框架,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地加以深化。使用思维导图,使考前复习资料只有一些整理好的图式,一目了然,以便于学生更加快捷高效的复习,因此相当实用。

综上所述,友善用脑的课堂上,教师是友善的,学生是友善的 ,课堂的氛围也是友善的。师生共处于一种和谐、乐观的发展状态,为精彩课堂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学生的无限潜力,因此倍感责任重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事语文教学的时间越长,就越是觉得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会继续努力,实现我古诗文教学课堂、语文教学课堂的友善、快乐与高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