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分类: 《东城研修》2013年度 |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东城区青年湖小学 邢蕊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4个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发现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拼搭由4个立方体所得到的立体图形,让每一个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动手,体验,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通过3个方向的平面图可以拼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重点
1.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
2.能正确地辨认记录从不同方向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三、教学难点
1.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教具与学具
教师:8 小正方体;学生:两人一组每组4个。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创 设 情 景 二、 新 知 探 究 三 拓 展 实 践 四 尝 试 运 用 |
(一) 谈话:这是一辆小汽车,下面分别是小红,小名,小力观察到的形状, 教师追问: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都不一样呢?你知道他们都是从什么方向进行观察的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解答。 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观察物体通常是从什么角度去观察的呢? 学生:正面,左面,上面。 教师:在观察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我们同学的吗? 学生:眼睛一定要平行于物体表面,只看见物体的一个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立体到平面 1.教师:看见你们桌子上的立方体了吗?现在请两个人合作,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拼摆。第一排摆3个,在第一排的第一个后面在摆一个。摆好的同学请坐好。出示本图形的三视图,你们摆对了吗? 教师:评价(说明我们同学摆放得速度很快和认真听要求)。 教师:现在我们要一起观察这个立体图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我们的任务。 出示任务要求: 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物体。 2.闭眼想象自己看到的图形。 3.在方格纸上拼摆你们看到的图形。 4.验证你所拼摆的图形。 教师:你能帮助找出这四步的关键动词吗? 学生: 观察,想象,拼摆,验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教师:哪个小组想和我们分享你们的活动过程。 小组汇报:一个学生举图,一个学生负责汇报。 学生:正面我看到一排有3个正方形。 教师:有没有和他们观察的不一样的?(教师追问:不是有4个立方体吗?怎么正面只有3个呢?)(哪个被挡住了?上来指一指)因为从正面看有一个立方体被挡住了,从左面看,一排有两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有两排,第一排有3个正方形,第二排有1个正方形。(对学生描述的有序进行肯定)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的都是同一个物体,但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平面图形不一样的。
2.教师:我们同学都会认真有序的观察物体了,现在你们想不想用你们组里的立方体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看我们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摆一个你们小组喜欢的图形。 2.观察-想象-拼摆-验证。 等图形 教师:在巡视的时候有意发现—— 1.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可能相同。 2.不同图形在同一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一致的,让这样的两组同学上前面来汇报。
教师:这两组同学摆的图形不一样但是从(上)面看,平面图形都一样,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同的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一样。
平面到立体 3.教师:邢老师也用这4个立方体摆了一个图形,现在我告诉你,我的图形从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吗?通过我们的摆放你们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引导语言:如果我们知道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可以知道图形的样子们?知道两个呢?) 学生:我们至少知道图形的3个面才能确定图形的样子。 教师:我们同学真会观察和思考,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么? (三)
1.
请你思考:这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 教师:1号是从哪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呢?
追问:从右面看到的应该是什么样子? 不光要考虑图形的形状,还要考虑图形间的位置关系。(补充从右面观察的平面图) 3.墙来了 终极墙:(提高,随时间定): 一个立体图形: 这里至少有多少个立方体? 四、总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 |
初步让学生体会,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不同。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让学生亲自动手摆搭立体图形让学生对图形有初步的感知,在进一步有序地让学生观察物体,最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看到的立体图形。 体现小组分工。 通过变式让学生再次观察物体,然后选择从三个方向看到的物体。 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再次经历图形的拼摆、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 发现: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可能相同。 让学生经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过程,体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是无法确定图形的形状的。 关注学生课堂的生成,对学生条理的思路应及时给予肯定。 体会解决问题时的策略和方法。 |
||||||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
六、设计亮点
新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经历了不同时段的知识积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本册本单元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学生的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从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懂得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观察物体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从而得出了根据摆放物体的位置,当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同时,学生也发现:从正面和从后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学生也明白了,这里所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上面、下面的位置是相对的,这就是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初步感知,也是针对一个物体的观察而言。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
友善用脑的理念在本节课得到体现:⑴首先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导入,并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⑵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尽可能激发学生多感官活动。课堂最后几分钟:⑴让学生静静冥想,回忆所学内容;⑵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记忆网络。课后对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作出合理评价,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