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汇文的骄傲——记物理教研组张豫红老师(2012.2-3)

(2012-08-03 15:09:53)
标签:

杂谈

北京汇文中学 林勇

初识张老师,是在去年初。那时候,我没正式工作,所以只是平时抽空来办公室“打杂”。那时候,张老师还是高三年级组长,其实我并不知道年级组长是做什么的,只看着张老师天天忙碌着。也许高三备课组活儿多吧,组长让我帮着高三组打杂了。于是开始接触张老师,帮她看着打印机,帮她分试卷。后来才知道,不是学校给年级组长发打印机,而是为了不楼上楼下的跑,张老师把自家的打印机搬到学校的,还自己买了红纸打印获奖名单、自己买了好多小礼物给学生当奖品。

上班后,有幸与张老师同一个备课组,一起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对张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新学年开始,张老师不当年级组长了。新学年才开学不到一个月,张老师就病倒了,耳朵听不见了。后来才知道,张老师因为带实验班的压力,想着给实验班的学生带竞赛,自己好几天都在头疼这事。组里老师去看望张老师时,站不稳的她却还惦记着竞赛的事,原来她计划自己去外边学,再回来教学生。过几天,当张老师能勉强站稳的时候,一张苍白的脸出现在办公室,组里劝阻不住,只好让她接着上课。那一阵子,她边治疗边上班,去医院做高压氧治疗还不忘带上作业去改。那时候,刚参加工作的我,着实被打动了,原来,曾经传闻的优秀教师,我身边就有一位。按当下的行话,这人“真二”啊!

关于张老师的病因——竞赛,为了不让张老师干着急,在外边学竞赛的事由我先替张老师去听课了。在张老师还未完全恢复的时候,她还惦记着带竞赛的事,要求跟我一同去听课。于是,每周六中午,我都陪着张老师到清华大学东门附近的一个培训机构听竞赛辅导班的课,那时候我冒充学生去听课,张老师就是“学生家长”旁听。我听完课回来,整理完笔记就忙我自己的了,而张老师还跟学生一样认真完成习题。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积累之后,张老师终于如愿在第二学期给学生开设了竞赛选修课。回想那一阵子,其实张老师的病并未完全恢复,却坚持每周六都去,也正是这样,我才跟着坚持听了一学期的课。我现在依然记得跟她在寒风中等慢8路车、跟她骑车去地铁口,跟她挤地铁去五道口,跟她从五道口走两站地到上课地点,有时候没吃饭,路上买几个包子边走边吃。现在,张老师依然跟着她的几个学生,周末在外边学习竞赛,为了下学期继续开设竞赛选修课。像张老师这样,本可以不管这事,却舍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去学习竞赛,这股劲“真二”啊!

在工作上,张老师也是一个忘我的人。因为我住校,一般每天下班后会继续待在办公室,可总是经常看见张老师在改作业、写教案。她总说“家里有小时工做饭,我不着急回去”、“现在人少,备课效率很高”、“这些作业明天第一节课就要用了,必须改完的”、“我已经给他们订好快餐了,他们有饭吃”……到了晚上七八点后,张老师的手机就会一次又一次的响起,是家里催着回去吃饭了。我总想,要是我是张老师儿子,我肯定会说张老师不是个好妈妈,不能早点回家做饭就算了,还不早点回家吃饭。这股废寝忘食的“二”,不仅如此,中午吃饭时间,当十一点半组里一起去吃午饭的时候,张老师总是说“你们赶紧先走,都走了,安静了,我备课效率高”,然后她要么去食堂草草吃一点,要么就不吃饭。

对待教学,张老师更是认真。如果说整理有序的教案是每个老师的必备,那么她每次实验课都一定事先过一遍手。当发现有学生学习跟不上了,她一定会在中午或者下午放学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辅导。当发现某东西适合做演示实验,而实验室又缺少,她会自己掏钱买。这是在教学上较真的“二”。

我称呼张老师“二姐”,或许真不是因为她在我们组排行第二,而是她把有限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了,经常在生活上犯一些笑话,被大家叫做“二姐”。“二姐”去年病倒后,曾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养成喝水的习惯”,可她的水杯,现在依然很新,因为忙,总是忘了打水,于是就没有喝水的习惯,于是偶然一次闲下来了,去打水,发现水杯里头的茶叶长毛了。“二姐”每天总是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包,乐呵呵地来上班,包里头除了各种书本,还有一个文具袋,我印象中她会经常找不到U盘,我猜是因为她在家会备课到困的“不省人事”,忘了带U盘了,当然了,不知是忘带U盘,也常常忘带手机、饭卡、钥匙等等,因此,“二姐”的爱人是她的“私人快递”。但就这么一个“二姐”,一个时刻都想着汇文的“二姐”,是汇文的骄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