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赏析
(2013-05-10 00:35:04)
标签:
校园 |
《小王子》赏析
教科院
一、简介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B-612的小王子。小说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小王子告诉飞行员自己从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经历,包括他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叙述者飞行员本人。当小王子离开地球时,飞行员非常悲伤。因为他们共同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
作者以小王子儿童式的视角,将儿童敏锐的直觉加以放大,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虚荣和贪婪,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忘却和遗失的美好的纯真和诚挚。
二、赏析
小王子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他代表着儿童纯净无暇的精神世界,并以孩童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发掘时间的真情与温馨。在小王子的眼里,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自然的、纯净的。这种单纯自然的内心世界使他在看待事物是能够褪去表象直观其本质。因此,他可以看出飞行员童年所画的图画是“蟒蛇吞吃大象”,而不是成人所说的“帽子”。小王子懂得“唯有用心灵才看得真,重要的事情是眼睛看不见的”。纯净的视角、不掺杂质的内心使小王子始终坚持着对未被利欲熏陶的生命“本真”的守望,维护了被隐匿于现代文明背后与功利思想背后珍贵的、纯朴净美的一方精神世界,唤醒了几乎被成人遗忘的心灵家园。
小王子是因为生气与他朝夕相伴的玫瑰花才离开B-612星球的。骄傲任性又挑剔的玫瑰花渴望小王子的关爱,希望得到他的精心呵护,便用各种各样的小花招吸引小王子的注意:“我讨厌风。你没有屏风吗?”、“晚上我想你把我放在玻璃罩下面,你这里太冷。”……她的矫揉造作、爱撒谎和小家子气使小王子沮丧厌烦,负气出走。当他来到地球,看见五千朵一模一样的玫瑰花,意识到自己的玫瑰花并不是独一无二时,感到失落难过,甚至迷茫。但狐狸的出现改变了小王子的想法。它就像一个智者,创造性地将建立友谊的过程称之为驯服:“对我而言,你不过是一个小男孩,和千千万万的小男孩没有两样。而且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而言,我只是一只狐狸,和千千万万只狐狸没有两样。但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相互需要了。你就是我世界上唯一的人了,我也是你世上唯一的狐狸了……一旦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是我的惟一,我也是你的惟一,再也难分开。”建立这种关系的本质在于你付出了真心和情感,在享受“驯服”关系带来的美妙感觉的同时,产生了一种牵系彼此心灵的责任感。这是一种以幸福和爱为前提的、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的、独一无二的情感维系。对于小王子来说,玫瑰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为她付出了时间和心血,并倾注了最真挚的感情,使她在自己心里生根发芽。狐狸对友谊的诠释点化了小王子,让小王子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唯有用心灵才看得真,重要的事情是眼睛看不见的。”透过生活的面纱才能找到事物的真相,但在虚伪的成人世界里,大人的心灵已经钝化、麻木,并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本质。
小王子在旅行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成为他认知成人世界本质的感性基础。膜拜权力的国王、爱慕虚荣的绅士、为了忘记饮酒带来的羞愧而不断酗酒的酒鬼、盲目追求着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的账目和数字的实业家、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点灯人和只靠间接材料来认知大海、江河、城市、山脉和沙漠的地理学家,这六个人代表了人类的不同方面,是我们生活中数见不鲜的典型形象。这些源于生活的人物通过象征的手法直白地展现了生活中人类的普遍共性特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普遍意义。他们是表现人类命运的“个体”碎片。这些人的生活方式与理想追求,在小王子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只表现为一厢情愿的占有和守旧,却难掩他们内心的空虚与单调、盲目与刻板,与小王子的单纯、真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成人世界里,谁又能看到“大蟒蛇正在消化一头大象”,谁又能体会到小王子对玫瑰花的那种爱的责任呢?成人本来纯净的“本真”世界被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所浸染,他们深陷于权利、欲望、贪婪、漠然的功利世界之中,忘记了“所有大人都经历过的童年”,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孩子。他们对人和世界认知不再出于心灵的、情感的需要,而是以功利、物欲以及固有的模式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在他们充满功利性的眼光中,再美丽的事物也难逃被物欲标准衡量的厄运。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成人世界里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话语,于是选择了在遥远星际的小王子,在潜在的儿童与成人两极对立的叙述结构中,通过儿童的视角反观和审判成人的生命状态,从而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这就是这部作品比一般儿童文学更深刻的地方,它不但指引着现世儿童自身的生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