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谢武彰《春天》 叶淑妍 10小语 2010724172
(2013-05-01 21:34:24)《春天》
谢武彰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上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
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花
不知道
自己就是春天
谢武彰是一个台湾的诗人,不是大家所想的拥有高学历的毕业生。他觉得上大学很无聊就休学。网上介绍他是一位离开课本,却不离开书本的人。他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自由自在。他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发明家。或许就是他的那一份潇洒与自由,不同世俗人的想法,可以创作出一首首让人读得舒心的儿童作品。
当看到这首诗的题目我就想起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这首歌曲用最直接的形式描述了春天的景色,青翠的山林,红花、绿草和小黄鹂都散发出春天的气息。这些春天的气息伴随着一个个音符述说着春天的到来。而谢武彰的《春天》不仅让人感受了春天的气息,还用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让读者也爱上了春天。
还有我也想起了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的课文。这篇课文的风格和谢武彰的《春天》有点相似。在《找春天》的作者眼中,春天是个害羞的姑娘,会躲躲藏藏。拟人的手法让春天变得让人产生怜爱,一切变得那么可爱。而在《春天》的描写里,风和花朵仿佛就是两个可爱的小朋友,欢天喜地地去寻找春天。他们笨拙又可爱的样子令读者忍俊不禁!
《春天》这首诗将风儿拟人化,把他看作了传递消息的小哨兵,在积极地寻找春天。他跑得直喘气的样子让人感受到他的着急,恨不得马上将春天到来的消息宣布给全部人!那个好奇的姑娘——花朵,她听到消息后连忙地左看右探,打开自己的花骨朵,伸展自己的身枝,开拓自己的视野,努力地去寻找春天。我想花朵一定在焦急地想着春天在哪里,四处瞪大自己的小眼睛去寻找那个神秘的春天。那个“踮”字即把花朵拟人化,又表现了花朵对春天的好奇与渴望。整篇诗最好玩的莫过于最后一段:“花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当读到这里,我都要忍不住笑出来。花朵那个可爱又“犯傻”的样子真的让我恨不得捏她一把。
《春天》这首诗的确让读者一读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1、高度凝练性
儿童诗面对的对象是一群“年幼无知”的的儿童。所以《春天》用简短的63个字简单地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儿童阅读《春天》凝练的几个字,即快速又容易理解。
2、符合儿童性
儿童诗的读者是儿童,诗的内容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描述儿童所看到的世界,让儿童诗和儿童产生共鸣,进行顺利的交流。《春天》里面风风火火的风儿,可爱的花朵是那样的神奇,仿佛成为一个个天真的小朋友,在积极地寻找那个神秘的春天。风趣的语言正是对儿童内心和视野的表达,符合儿童的特点。
3、即是诗,又是歌
儿童文学作家韦苇年说:“在大陆人看来,谢武彰这分明是用写诗的经验和习惯在写歌。把诗写得带点儿歌味。但是在我看来,它们本质上是诗。平实浅淡的口语短句酿造出了一种诗的意境,传达出了一种诗的味道。”《春天》不仅是一首儿歌,更是一首儿童诗。它里面的形象鲜明,一 个“踮”字成了全诗的诗眼,仿佛有浓郁的诗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总的来说,《春天》作为一首儿童诗符合了儿童的特点,描写生动有趣,让人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