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2010724109 赏析《在黄昏的时候》
(2013-04-30 22:17:31)赏析《在黄昏的时候》
教科院 10教本(2)班
张萌
泰戈尔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巨匠,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学识渊博,涉猎文、史、哲、艺、政、经等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而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因此,他早期创造的儿童诗《在黄昏的时候》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忍不住想去细细品析。
《在黄昏的时候》收录在诗人早期诗集《游思集》中,通过描写天真幼稚、活泼纯洁的童心,把人们带回了那已经失去多年的孩提时代。读完整首诗,就马上被其中的幻想和浪漫气息所吸引,忍不住反复诵读,品味其中散发的神秘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光辉。
诗的第一节就把一个天真活泼、纯洁可爱的女孩形象生动地塑造出来了:幼小的女孩在黄昏时候去寻找她的小伙伴。可是不一会儿,作者就听到了来自幼小的女孩的哭声,原来是她的灯灭了。随着孩子“苦恼的回答”,我们听到她说:“我把自己丢失了!”在我们看来,这种苦恼是那么可爱,而诗人的描摹又是那么逼真。发生的一切似乎不在文字印刷的纸上,而在我们的眼前。随着故事的推进,作者写自己仰望天空,“仿佛看见有一个孩子在天空行走,她的面纱后面掩藏着一盏盏明灯。”作者由地上想到了天空中,由孩子的灯想到了天空的繁星,由面纱罩着的灯想到了三月夜空的朦胧……作者思想似乎从人间穿越到了天堂,从人间故事幻化到了漫漫星空,让人回味无穷。结尾处,作者对天国作出了更为奇特的想象:“假若这些灯光熄灭了,她也许会突然停下步子,而天际也许会传播着一声哭喊:‘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作者把人间发生的故事的全部情景在天空中显现出来。作者把想象完全浸透到绚烂的童话色彩之中了,给人呈现了一副活灵活现的美丽星空图,让人忍不住低下头找找走动的小女孩,让人忍不住抬起头看看点着一盏盏灯的曼妙星空。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泰戈尔的感情表现得恬静、淡泊、含蓄,耐人寻味,把我们带入一种光线朦胧的诗境当中:黄昏,面纱罩着小灯,漆黑的楼梯,三月的夜空,忽明忽暗的星光,天际中想象的孩子的呼唤,构成了一种光线朦胧、时空绵邈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天真活泼、纯洁可爱的女孩和那一个非常疼爱自己孩子、想象力异常丰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显得那么突出。小女孩的欢快与苦恼全然影响着主人公自身的情感,抒情主人公对孩子深沉的爱显得那么强烈,感情的气氛浓重。通过小女孩和主人公情感上的对比,表现出主人公深沉的爱,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这首诗是从黄昏时小女孩被人呼唤,掌灯下楼开始的,这本来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可是却被诗人的慧眼所识,铺陈、渲染出一个美好的童心的世界。诗人在短短的三节诗中,把现实、想象、人世、天空融为一体,整首诗想象绮丽,出语隽永,显示了诗人的智慧。
我认为,通过这首简单儿童诗,泰戈尔还想向我们说明一种儿童之爱。或许在成人看来,物质上的满足、生活上的优裕、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才是爱,而孩子则认为与你共同分享游戏和快乐就是爱。在文中,小女孩把丢失自己看成了一种捉迷藏一样的游戏,故作苦恼的招呼你去寻找帮助她,撒娇一样的执意要把你带进她幻想的游戏世界,希望借此表达她对成人的依恋、爱与信赖。泰戈尔不但接受了这种爱,而且沉溺在其中想象着天空中发生着同样的故事。有人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善良的。我想,泰戈尔应该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因为他拥有领悟儿童心灵真谛的智慧。
附:《在黄昏的时候》——泰戈尔
在黄昏的时候,我的幼小的女孩听到她的同伴在窗子下面唤她。
她手里掌着一盏灯,用她的面纱遮着,怯怯的走下漆黑的楼梯。
在三月的星夜,我正在平台上,突然听到一声哭喊,我连忙跑过去看。
她的灯儿已经在盘旋的楼梯上熄灭了。我问她,“孩子,你为什么哭?”
她在下面苦恼地回答说:“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
当我回到平台,在三月的星夜下,仰视着天空,我仿佛看见有一个孩子在天空行走,她的面纱后面掩藏着一盏盏明灯。
假若这些灯光熄灭了,她也许会突然停下步子,而天际也许会传播着一声哭喊:“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