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四连:浑厚而凄美的洞庭垦荒之歌

(2013-07-31 17:54:49)
标签:

《文学界·文学风》

2013年第4期

分类: 争鸣栏目

浑厚而凄美的洞庭垦荒之歌
——读曹旦昇长篇小说《白吟浪》
  
张四连
  


  故事梗概:《白吟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主人公许青山为故事核心,表现了洞庭中“白吟浪”这个荒洲由荒凉到兴旺的几代洞庭湖人的垦荒传奇。小说讲述了许青山随父初入洞庭遭遇“白马精”,身陷流沙,到再随义父曹二鹏再闯洞庭又遭“白龙吊水”而落难荒洲,从此扎根白吟浪,逐渐发家致富,后又遇“鳌鱼翻身”导致家园被毁的几起几落的垦荒经历。有论者说,这是“一部内容充实、底蕴深厚、想象奇特、线索繁复、气势磅薄的优秀小说”。
  
  曹旦昇的长篇小说《白吟浪》,是一部史诗式的洞庭湖的垦荒记录,又如一曲悠远、浑厚而凄美的渔歌。小说所展现的不只是南洞庭彼岸的动荡与风涛,映入读者心际的也不只是诗情画意,也许更多的是惶恐与惊骇。主人公许青山随着洞庭湖茫茫大水起伏的一生,无论其间经历多少险阻与困境,最后都化作世间多少乘除事的朗吟,在时间的斗转星移之中,自我淡定,惯看潮起潮落。
  《白吟浪》以许青山一生的经历为线索,以他的妻子边姑娘、义父曹二鹏整个大家庭为中心,挥使着具有辐射力的语言及故事情节,展示了一幅洞庭垦荒的兴衰图。这部小说所涉及的场面如此恢弘,所涉及的历史时期从民国到现代,人物又是如此的众多,他把笔触伸向了洞庭湖的各色人物,其性格鲜活,个性特异,同时展示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
  作者曹旦昇在他人生的青壮年时期就开始这部作品的写作,一般来说,作家在这样的年龄正处于创作的鼎盛期,但他三易其稿,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才完成。《白吟浪》倾注了他满腔的温柔与热爱,寄寓着他对洞庭湖那由来已久、呼之欲出的挚爱之情。在作者目之所及、耳之所至的世界里,有“桐籽树、青芦苇”的静态美,有“重阳风暴、白龙吊水”汹涌激荡的大自然活力,还有酒盈樽、云满屋、草芊芊、花簇簇的画意诗情生活。正如作者在小说中工笔精雕的那样:“……许青山说那个时候白吟浪风景无比美丽,那些零零星星的洲渚撒落在苍穹之下,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绿色珠宝。那些洲渚,夏秋之交一片汪洋。水涸之时则青山拱翠。白吟浪的滩涂伸得很远很远。往日的晴和天气,秋风起处,辽阔的滩涂潮起潮落。那一束束雪浪花联成一长线一长线地扑上滩来,就像一条条昂首奔腾的白龙。无数白龙在此会聚、遨游,是一派龙吟龙唱的人间绝景。”(《白吟浪》第15页)
  据我的粗略统计,这部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达20个之多。作者赋予他们鲜明的个性,把他们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和大多数小说家一样,曹旦昇也是根据自己熟悉的或者认识的人来塑造小说人物的,当然,他只是把这样一群世代生活在洞庭湖边上的儿女们当作模特而已,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这些模特儿变成了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伴随洞庭湖起伏变迁的主人公许青山,象征洞庭湖生生不息生命力的边姑娘,信守承诺、不将名利挂心,具有渔父风范的曹二鹏、踏实勤劳的掌作夏菊秋、彪悍凶残的黑痣、冷峻而又与时俱进退的大少爷许田……如洞庭湖湖光山色、雨雪云霞一样美丽的女人们,更成为作者笔下道不尽的风景,她们多情而美丽,热烈而善良,于不羁与畅然之间旁若无人地招摇着她们无可化解的自醉,酣畅淋漓地展示着洞庭湖这一方灵性水土上女人们的多情风韵。美丽如裂帛的芋香,热烈而大胆、愿意为真爱付出生命的性情女子银碗姐,漂亮的女主人盖碗姐……洞庭湖是个小小的宇宙,包罗万象。他们的喜乐和悲哀都是以与“洞庭湖”紧密相连的,就像洞庭湖之绚丽与繁复,看似喧嚣多彩,而又显得那样寂寞、苍凉。他们所经历的人事,怪诞、奇异,然而又是那样的平淡、自然、合乎情理。而最终,都皈依于岁岁作桑田,白浪千万里的平静。
  曹旦昇笔下的《白吟浪》中,八百里洞庭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风、月。洞庭湖烟波浩渺,天连秋水,雪浪排空的气势显示了洞庭湖勃勃生机和巨大能量。“秋风拂过湖面,簇簇比绢还白的雪浪花让秋水的风韵胜过长空。”(《白吟浪》第52页)但洞庭湖无风三尺浪,风涛变幻莫测,特别是在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之时,它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桀骜不驯,如同变幻莫测的世事。“曹二鹏紧握舵柄。后面是追尾的狂风,前面是连绵不绝的惊涛骇浪。船头紧盯着浪头,但笨重的船飘不起来。一座浪峰劈头盖脸压过来,船就跌入了谷底。……”(《白吟浪》第14页),《白吟浪》似乎是以纪实的手法记录洞庭湖风高浪急,渔船遭遇飓风的情景,更显示出渔夫、船工与大自然顽强不屈的抗争,并有智慧征服自然,信步歌行于洞庭浩渺间,“……许青山大声喊:义父,我们又活下来了。然后奋不顾身地朝曹二鹏的破船游了过去。”(《白吟浪》第15页)如果说洞庭湖的风涛充满着诡谲的野性美,那么洞庭湖的明月,则只有素月清辉,分洒在天上人间。“……一轮白亮亮的月亮缓缓爬上山来,整个桐籽坡全都蒙上了融融的月光。……远处是幢幢的树影,近处是昆虫的呻吟。头上是如水的月光,地上是如玉的美人。整个桐籽坡全部都溶进了融融的月光之中。”(《白吟浪》第4页)洞庭湖的月色,呈现的是静若处子的安宁与温柔。月色如此撩人,想必神仙都想乘片云出游吧,湖水茫茫,湖上晶莹澄澈的月色,洞庭儿女们舀湖水当酒,细斟浅酌,想必更加陶醉其间,心旷神怡。
  《白吟浪》的另一个特色,是小说描写的世界里的风俗的淳朴,人性人情的至美。那是一个奇特的世界,虽然也有杀人越货之盗贼,却绝无假冒伪善之“君子”,虽有贫富之别,但都能相互尊重体谅,东家和长工能互帮互助,共度难关,俨若陶渊明的“桃源”世界。这种人际关系对于生存激烈、道德人格被商品经济所影响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寓言一样的警示意义。那些最引人注目,闪烁其间的动人的渔歌或田歌,往往明快而热烈,情男爱女那种强烈的生命气息和生命意识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创作了“人的文学”。是他们热烈的情感与美丽灵魂的昭示。渔船飘向天边,芦叶滩头恢复了宁静,高亢悠扬的渔歌仿佛从蓝天白云处飘出来:
  
  “渔歌一点船就开勒,
  情郎歌一去哟没回来。……”(《白吟浪》第54页)
  
  田间田歌,是扶犁的农夫都能信口拈来的:
  
  “太阳大来啰,晒得疼哟,
  何不变个堂客们,
  堂客们来几多好哟,
  脚踩摇窝,手啊拿嘀针哦,
  缸里无水哟喊男人……”(《白吟浪》第84页)
  
  渔民长年累月,行走在洞庭湖上讨生活,常常是忘乎所以边走边唱渔歌,他们歌唱自己的生活,歌唱洞庭湖诗情画意的逍遥美。如:
  
  “我是洞庭湖打渔人哪,
  一年四季水上行啰,
  船头太阳船尾月嘞,
  一生漂泊哟在湖中……”(《白吟浪》第95页)
  
  对于爱情追求的热烈与大胆,字里行间一览无余,正如银碗姐一字一韵唱《四季相思》:“……夏季里相思荷花出水香,两鬓蓬松懒梳妆。热难挡,思前想后好凄凉。泪似洞庭水,点点湿衣裳。可怜奴坐凉亭将你望。无心无意懒绣鸳鸯,等到郎回来哭诉一场。奴呀奴的郎,我的冤家,奴为你瘦得不像人模样……”(《白吟浪》第162页)
  《白吟浪》小说中的情节似乎都是自然而然,如同波峰浪谷沉浮的生活。它没有大波大澜的曲折情节,就像洞庭湖的四时烟景,无论是春和景明,夏雨微微,还是雁送秋声,雪添冬渚,总有一股无需言语的淡然与超然之态,仿佛不见人间荣辱。写到生死,在别的作家笔下易成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而他则淡淡处置,平静写来,将人事的哀乐表现得悄无声息,而读者细细品味,又不难发现深掩于其中的作者的情感与意念。如描写许青山年轻貌美的母亲生死追随他父亲而去的场景:“……她叮嘱许青山去请一些该请的人来议事。然后一个人独自走上桐籽坡,跪在那株曾经让她度过了一个美妙月夜的桐籽树下,酣畅淋漓地大哭了一场,然后在烟雨迷蒙的夜晚一头扎进了汹涌澎湃的江水里。”(《白吟浪》第5页)许青山的老婆边瞎子疯掉的前夕也表现得异常平静:“那一天,边瞎子女人似疯非疯地对许青山说:‘以后我恐怕不能陪你了,我看你还是再娶一房妻子吧,如果你还想娶一个黄花闺女,我就去找媒婆,如果你觉得这个女厨子心善,我就对她说。其实,这女厨子也不错,奶子屁股都肥壮得……’”(《白吟浪》第227页)。生活有时让我们欣喜若狂,有时又让我们为之深深颤栗着,其间的许多妙悟,曹旦昇以其睿智的哲思,领悟到生命深不见底的博大精深,并浑然无迹的溶入作品中,使他的作品的光辉具有毋庸置疑的永恒性。
  作为文学作品,总是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并且带有普遍性。《白吟浪》表现了洞庭湖耕织渔猎的生活方式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洞庭儿女们的精神风貌。作为洞庭湖儿女的一员,我与作者一样,熟知渔夫渔妇的每一出活动场景,熟悉着他们与洞庭风波相搏击的苍凉与沉重,亦熟悉着他们于江间白浪、细草平沙里的陶然自乐。因而读《白吟浪》有身临其境之感,那种真实而掠人心魄的美,是洞庭湖独有的,也是每一个洞庭儿女一生形影相随的记忆。洞庭湖博大胸怀及其逍遥达者之姿,也是每一个洞庭儿女精神内蕴的真实写照。洞庭儿女们都会因爱洞庭湖之美丽而忘记湖面风起云涌的险恶,凭着他们对洞庭湖的挚爱与忠信,大部分时候,总能涉波涛如平川。而《白吟浪》就如那一叶渔家小舟,无论是扣弦长啸于风浪间,还是停舟与湖山相守时的逍遥,在无数的斜阳疏柳里,总是散发出意蕴深远的审美风范,与洞庭儿女艰难跋涉的耕耘垦殖共融为一种特立的形象,以文学的手段而为整个洞庭湖垦荒史涂抹上浓烈而厚重的一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