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014-12-09 15:41:0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师论文 |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摘要]:学习动机是小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在小学生学习活动中意义重大,必须深入的对小学生学习动机进行研究,采取有效的培养和激发措施。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探讨
(1)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价值观、态度和要求。
2、社会舆论的影响。舆论是一种社会力量和压力,他对个体的行为有着指导作用。
(2)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
1、小学生的成熟与年龄特点。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动机不同。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以获得奖励、得到长辈的认可等外部或直接动机为主,学习动机的作用较微弱和短暂。到小学高年级,他们才逐步产生求知、自我提高的内部或长远动机,学习动机的作用稳定而持久。
2、小学生的志向水平。志向水平是小让小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理想的直接反应,制约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
3、小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每个小学生的需要、认知方式、兴趣、性格等各部相同,因而其学习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也不同。研究表明,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稳定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目的是创设各种条件和环境,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对小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2、让小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败经验是影响成就动机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成就动机,教师就应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尤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帮他们树立信心。为此,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和标准,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3、对小学生的归因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将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动。其方法有:
1、满足小学生的缺失需要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正确运用奖惩
(1)不能滥用。对小学生过度批评会使其丧失信心,挫伤学习积极性,甚至形成学习无助感;滥用表扬则滋生小学生的骄傲情绪,放松努力。导致学习动机的减弱。
(2)多用表扬,少用批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受到奖励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高于没受到奖励的行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多用表扬,少用批评,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小学生,更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3)表扬和批评要有针对性。要区别姓名、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使用表扬和批评
4、适当运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