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码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它由算筹记数符号演变而来,至明代即已成为完整统一的一种数码,并被商业界采用为记账暗码,至清末民初广泛应用于民间,后也被用于官方。据说在台湾、香港、以及南方的个别地区,仍然有人在使用苏州码。苏州码的具体写法见下对照表:
苏州码
〡, 〢,〣,
〤,〥, 〦, 〧,
〨, 〩,
十;
阿拉伯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0;
汉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上面的苏州码只是从〡到十(1——10);十(10)以后这样写:〡一,〡二,〡三,〡〤,〡〥,〡〦,〡〧,〡〨,〡〩,〢十(还可以写做卄,读“nian、” );〢一,〢二,〢三,〢〤,〢〥,〢〦,〢〧,〢〨,〢〩,〣十(还可以写做卅,读“sa、”,);〣一,〣二,〣三,〣〤,〣〥,〣〦,〣〧,〣〨,〣〩,〤十(还可以写做卌,读“xi”);〤〡,〤〢,〤〣,〤〤,〤〥,〤〦,〤〧,〤〨,〤〩,〥十;〥〡,〥〢,〥〣,〥〤,〥〥(以上是11——55)......余类推。
苏州码的一至三都是由竖写的笔画来表示的,横排书写时很可能会造成混淆,此时采用汉字数字“一、二、三”间隔插入来做区别。比如,“21”应该写成“〢一”,不可以写做“〢〡”,因为如果这样手写,很可能会被错看成“〣(3)”。苏州码是一种进位制记数系统,以位置表示大小,如同阿拉伯数字一样,从右到左,分别是“......万、千、百、十、个”。比如“5432”,苏州码写做〥〤〣 二,同时要求在〥的下面写一个汉字“千”;“432”写做〤〣 二,同时在〤的下面写一个“百”;“32”写做〣 二,在〣的下面写一个“十” ,余类推,具体写法请见后面的藏品实例。
苏州码怎样记账。举例:“54.32元”,用苏州码这样写:“〥〤〣 二”,即在 〤与〣的中间写一个圆圈,这个圆圈表示计量单位是“元”,如此“〥〤〣 二 ”即应该读做五十四元三角二分,按规矩在“〥”下面还要写一个十。 当记账是*角*分时,用“”代表“角”。将“”放在**二字中间的下方,“”尖头正好起到数字隔位点的作用。如0.32元,苏州码写做〣 二,即在 〣与 二之间的下方写一个三角。(因为不会排版,所以数字下面的圆圈、三角无法写出)。
藏品实例。这是一份民国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启新洋灰公司唐山工厂,写给办公地点在天津的公司总事务所报告函,为了帮助大家识读,现将主要内容照录,其中标点以及苏州码后面括号内的阿拉伯数字,为笔者所加。“一,今以十六车发塘栈,存灰〡〥〥0(1550)铁桶、〢三0〨(2308)袋。以三车发津栈,存灰〥百(500)铁桶、十〥(15)袋。以三车发天津总站转济南分所,需灰一百吨,计〥〦〣(563)铁桶。以一车发林西开滦局,需灰〤〦〢(462)袋。以一车发滦县同庆源,需灰〥〦(56)铁桶.....”。 ——本文参考了网上的有关文章,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