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喜欢上了版画,从此生活也多了一个情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有一天,我到常熟日报社看望朋友翁承豪,只见他在一块木板上刻画,我觉得好奇,他告诉我,这叫木刻,也就是版画。后来,他印了一张送给我,画面上有一座塔和两座桥,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图,小桥流水中,有临河而筑的黑瓦白墙的房舍,有栖息在河边的似乎在摇晃的乌棚船,有悠闲的鸭子在河面上戏水。我把这幅取名《双桥塔》的水印木刻版画挂在书房里,每天细细地品味版画的刀功和拓印技法,心里觉得很愉悦,也渐渐地喜欢上了版画。那个时候,我的几个朋友开始进入中国画和书法的收藏领域。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人家收藏中国画和书法,我能不能另辟蹊径收藏版画呢?有了这个想法,我的收藏就有了目标。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与版画有了缘分,一张、两张,十张、二十张,版画收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为得到一幅好的版画作品而兴奋,为交上一个版画界的朋友而跃雀。
其实,我的版画收藏领域是寂寞的。首先是版画是一个小画种,没有中国画的收藏和鉴赏群体,一般中国画收藏者也没有兴趣鉴赏版画,这完全是两个门槛。所以收了几张版画也只能自己欣赏,有时候朋友说要来看看我的版画藏品也只是嘴上说说,几乎很少有人来看,人们对收藏版画的兴趣不高,自己也觉得很孤独。其次是有很多人认为版画是复数印刷品,收藏价值不高,而中国画和书法作品每张都是一个独立的作品,这个认识误区在很多人心中存在。其实,版画从选题到刻制再到印刷都是一次独立的艺术创作过程,从整体说,是没有一幅版画作品一模一样的。再次是缺少版画交流平台。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信息不通,版画收藏的面不宽。电脑时代来临后,有关版画收藏的网站还是寥寥无几,拍卖行也很少涉足版画拍卖,这种现象在近几年有了改观。
尽管版画收藏略显劣势,但我还是坚持着。我觉得,版画收藏也有自身的优势,其一,价格低廉,一般工薪阶层可以承受,不是像中国画和书法作品,动辄几千几万。其二,都是真品,没有仿品,微利的产品是没有仿制的,实际上在画面的厚度上是很难仿制的。其三,版画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版画的艺术性是中国画所不可替代的,版画有很深的文化含量,能体现出文化的本质。这期间,我收藏了王琦、彦涵、宋源文等版画大家的版画作品,还到手了张新予、朱琴葆、程勉、代大权、周胜华、莫测、陈琦、李彦鹏等版画家的版画作品。这些版画作品,几乎都是作者的全国参展作品,一般的版画习作也不在我的收藏之列。
有一次,在与一位版画卖家的聊天中得知,他手上有一批版画想出手,是十七届全国版画展的部分展出作品,问我有没有买家。我当时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认为全国版画展的作品都是参展所在地美术馆收藏的,不可能流出来,我的直觉判断这个信息是假的。后来,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了一本《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览作品集》,我细细地翻阅,中间我发现了一张朋友翁承豪的参展版画《水乡图》,我马上与这位卖家联系,要他把这张版画给我寄来。当我收到《水乡图》的时候我惊呆了,这完全是翁承豪的水印手法,色块的运用和渐变的机理,使画面水味浓烈,对翁承豪水印木刻我是再熟悉不过了。那时,翁承豪已经是江苏版画院院长,我把《水乡图》拍了照片,用电子文档传给翁院长,他看后给我回复是他的作品。为了保险起见,我卷起《水乡图》直奔南京。翁院长见到《水乡图》后,一眼就认出是他的作品。他告诉我,《水乡图》是他为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创作并送选的作品,他总共印了三张,这是第二张,是印的最好的一张。《水乡图》的成功鉴定,使我改变了对这批画的看法。我觉得我可以收藏这批版画,与卖家联系后,我专程到北京把这批版画买了回来。一次,翁院长回常熟探亲,我请他给我鉴定这批版画。他仔细翻看了每张版画,从画质、用材到签名、纸张,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还把《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览作品集》翻开细细对照,最后他认定这批画都是真货,确实是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的展出作品,作品的编号跟作品集上的编号完全一样,不少作品都有装框的痕迹。看了这几十张版画,翁院长十分惊讶,这可是全国版画展作品,一般都是在美术馆藏着,这批版画都是代表作者那个时代最好的作品,而且把精工细作印制最成功的作品送到全国参加评选的,怎么会流入到市场上了呢?
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览是在
2005年举办的,入选的作品可谓风格多样,取向多元,体现出一种鲜活向上的开放形态。他们以超前的观念、新锐的创意、精纯的技艺、出奇制胜的手法,成为拒绝平庸的一次全国版展,尤其一些版坛新秀的涌现,为版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我收藏的这些版画中间,有周原《环境之一》、王晓愚《吉祥天路》、陈祖煌《欢乐谷》、肖映川《海里长城》、山丹《雁之歌》、王作才《沙地之春》、芮法彬《云南阿克萨老人》、周洪声《风筝坊》、范竟达《第三十五座长江大桥》、张晓峰《深层结构的忽视》、吕敏《星星》、刘颂风《秋香》、雷务武《鱼的欲望》,此外,还有王文、张瑾、陈玉峰、陈伟、陈雷、熊家海、武国强、柯和根、叶有良、王圣松、洪吉、黄明进、蔡丽辉、李翔、潘丽萍、刘汉铭、李宏、姚浩刚等版画参展作品。特别欣喜的是,《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览作品集》一书的封面版画,靳保平的《多极》也在我的收藏之列。
自从我收藏这批版画后,我的收藏领域变得热闹起来。朋友们三三两两地来看我的藏品,苏州市版画家过来了,美院的教授过来了,拍卖行的业务部人员也过来了,都说这批藏品是有价值的,有被我拣漏的味道。有两家美术馆要叫我去展出,有一家全国级拍卖公司要为我免费出版这批版画的拍卖图录,有的我正在考虑之中。为了保存好这批版画,我也费尽心机,因为这批画都是大尺幅的版画,基本都在80×80公分左右,最大的要180×100公分,为此,我去专门订制了个100×200的木柜,把那些画完整地放了进去,并放入防虫剂的干燥剂加于保护。现在,我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拿几张版画出来品味和鉴赏,有时候也写一点鉴赏心得体会,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我觉得很有乐趣。我每次看到这批画,心里总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开,这批全国版画展览的展出原作到底是怎么会流出来的呢?
http://s3/middle/acd5bddcnc46007999d22&690
王晓愚 吉祥天路
(木版绝版)110x80
http://s9/middle/acd5bddcnc460108389c8&690
翁承豪 水乡图
(木版水印)80x80
武国强 艳阳天
(木版)50x71.5
潘丽萍 童话 (木版)120x6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6783d0e01016cu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