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里水

(2015-09-22 16:58:18)
标签:

杂谈

许锋 

​里水


  那天下午我们到了里水。早就想去,好多次开着车绕着她的边上走,这个让人充满想象的很独特的名字让我记得牢固——里水是一定有水的,要不然怎么会叫这么个名字?然而我却想象不出她的模样,猜不出那水到底是怎样的水。

  有水的城自是格外灵气的,可惜我见过的城并不都有水,满眼苍黄连一点绿色都不太见的城也是有的,看起来可能“雄壮”,却很悲凉,在那里住上几天,嗓子眼冒烟,就想逃走。有的城地上无水,地下有一些,却不充沛丰盈,老像使着小性子的姑娘,心思动辄就游移开了。眼睛总要看到,看到绿,心会静,看到水,心则活。有水的城,或城因水而生,或城中有水水中有城,而无一例外的是要有活水才行,流动的、奔涌的、激荡的水不会禁锢一座城,也不会束缚城中的人,有了活水,城才自由,人才活泛。

  第一次见到的里水不是很大,我知道她是佛山的一个镇,这或多或少限定了我对她的理解。自然,镇与镇不同,比起西北我老家的镇,她够大,比起更大的镇,她或者就小。人不比人,各有一副面孔,城不比城,各有各的风情。来到后,我意识到确实应早一些来里水,就不至于这么迟才认识她,像早一些见到久违的友人与知己,喜悦与自在一定会充满我的心。

  我们到来的时候正是傍晚时分。早晨的朝霞自然是一种希冀,却是匆匆而过,傍晚的夕照却是一种博爱,舒缓隽永——一个镇,一座城,城里的人,总要过一种经得起打磨与沉淀的生活,这大抵是不错的。这个时间离夕照还有一点距离,阳光不耀眼,反而柔和,水气十足,却又未氤氲得失了分寸。

  我们穿越一条街道时,头顶那浓密的树几乎遮蔽了整个天,那些叶子交错连成一座过街“天桥”,或者一道绿色的拱门,像是一位渊博的学者,极有涵养地望着我们这些不请自到的陌生人。有水的城必然不缺乏绿色,我由绿色引着寻着那水。而绿色到处都是,到处是绿意盎然的树,叶子茂密得像浓郁的乡情,远远看去如大朵大朵绿色的云挂在半空,遮掩与阻挡了我一眼望穿她的企图。我们“瞎”转着,车头一会向北,一会向东,一会又不知了方向,转了很多圈,不管是纷纷攘攘的街,还是车水马龙的桥,总有大片的连缀的苍翠的绿横亘在眼前,不大工夫,愈来愈像一些老朋友在各个角落等着我们的到来,使初来乍到的我们不再急躁与焦虑,并放缓了行者的步履。

  找到里水桥,就看见了里水河;寻着里水河,自然会到里水桥。里水河如同绿色的丝带将整个里水系住,且系法独特,在某处打了一个漂亮的一河三岸的结。我们先站在一岸,在如飘逸的长发似的垂柳的缝隙里看着那河,我们与河的距离极近,能看见河里各种生物在不停地吐着圈圈,它们最该庆幸有这样的水,水绿得那么纯粹,绿过岸上的树,绿过山水长卷,不掺杂一丝半点的杂念。我的目光是望不到河底的,顶多在河面就被反弹回来,因为那是浓郁的厚积的绿,却一点也不含混,像淡淡的浆。

  对岸便是居民,能清晰地看见房子,房子在水里的影子,人,晾晒的衣物,在水一方,栖于水岸,房基浸于水中,人在水上,饮这水。房的砖瓦因水长期的浸润而斑驳,却是牢固的。想来,水实则是一种聚集而非分散,“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我以为,水是世间最凝固与强硬之物,力大无比,经水之冲刷与洗礼而坚硬的屋子便固若磐石,其中的人也便愈来愈坚毅与顽强。其实我早就向往过这样的生活,每日看水,望水,听水,触水,对水而文,枕水而眠。与水中的生物注视与私语,我的人我的思想会因潮湿而润泽与丰满。我看见一个和我同龄者自河中熟络地打水,然后返身去浇灌作物。每日的这样重复,对于他来说一定不觉得枯燥与乏味,因为我虽看不清他的脸,但他打水的动作与背影一点都没有传递出懒散的、疲惫的、无奈的意味,反而是一种踏实的快乐,他与水,早已是知己。偶尔的,一个窈窕的穿着黑白相间的格子裙的身影在我们眼前一闪,让对岸的生活更散发着诗意与美好。

  妻子看见了龙舟。其实我和女儿也看见了龙舟。她欣喜地叫着。瘦长的五彩斑斓的龙舟静静地搁在水上,倚墙而息。北方人见船少,龙舟这样特别的船更是少见,它如将军的马一样静静地等候出征。我刚觉得有些遗憾,只见一艘龙舟由远及近,像是将士得令出征,龙舟上十几个汉子边喊着什么号子边用力地划桨。龙舟文化和竞渡民俗在佛山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里水人已经习惯了一河三岸上百舸争流的盛景,每年的某个时段,里水所有的村子都会派出龙舟队上阵角逐“龙舟王”。眼前的这艘龙舟上的汉子不是在比赛,而是在与水的亲密接触中熟识水性,顺水而为,以当上下一个“龙舟王”。北方汉子决胜在沙场,驰骋纵横间攻城略地;南方汉子取胜于水域,顺水推舟逆流而上间攻无不克,都是一样的血性。

  及至另一岸时,里水的轮廓已然尽收眼底,我们坐的那个位置不偏不倚看全三岸,我们坐在长条椅上静静地感受此处的生活。夕照已完全呈现,暖阳绒布一样流泻,整个河面有绿,有黄,有红……用五彩斑斓来形容她是偏俗气的。河岸上的所有建筑都不再矜持固守,不冰,不冷,不生,不硬,而暖,而温和,而厚道,仿佛夕阳把它们的神连同我们的心,完全镌刻或定格于水面迷离的光影里。我瞬间就想起了母亲,要是母亲的余年有这样的生活该是多好,尽管她的窗前也有树,偶尔也能听到啁啾的鸟叫,却是缺水的,母亲的心因此而缺乏滋养。

  女儿俯在水岸,她看见了密集的游弋的蝌蚪,兴奋地大叫。

  河边的清洁女工工余唱着粤剧,“此际沉沉静静,忽闻水上传来弦线和鸣……”

整个里水河岸仿佛都在聆听。


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9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