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徐鲁
《刺猬灯》
《和我玩吧》
《辫子》
《麻花小熊》
《咪子的家》
天天出版社
岁月虽然把一个个长大的孩子驱离了童年时代,但是未必让每个人都走向了成熟和遗忘。只有当我们历尽了人世沧桑、熟谙了生命的种种艰辛与苦难之后,当我们叹息日薄西山、星辰消逝、夏日结束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加深切地怀念远去的童年时代。没有谁会拒绝重新体验一次童年生活,也没有谁不留恋那无忧无虑的黄金时代。也许,只有回忆起童年来,我们的心里才会充满最透明的诚挚和热爱,只有童年,才能使我们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里得到重生,获得新的希望和梦想。童年,不仅是每个人的“欢欣岁月”,也是每个人永恒的乡愁和最温暖的回忆之乡。
“童年中国”是天天出版社倾力推动的一个原创图画书创作和出版项目。我有幸成为参与这个创作项目的文字作者之一,为这个系列写了一本《刺猬灯》(祁人绘画)。承蒙诗人金波先生看重,在这本图画书的封底,写了这样一句“推介语”:“童年的刺猬灯,照亮了小刺猬回家的路,也照亮了每个人内心柔软的记忆——怀念亲情,眷念传统。”有人说过,最优秀的评论家,总能够发现和揭示创作者内心深处的秘密。金波先生简要的一句话,就把我写这本图画书故事最初的朴素愿望一语道破了。所以,我将此语引为“知己”之言。是的,我想表达的,确乎就是一种对亲情的怀念、对传统的眷念。“记住那乡愁”,这是现在每个人常常感同身受的一种共识。有时候,所谓“最好的时光”,其实是指一种不再回返的“幸福感”,并非因为它美好无匹从而让我们眷念不休,而是倒过来,正因为它是永远的失落,我们于是只能用怀念来召唤它,它也因此才变得美好无匹。
《刺猬灯》内文
其实,“童年中国”这个项目策划之初,编辑在发给我的约稿信上,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温暖的期望:在中国广袤的地域上,千百年来形成各具地缘特征的生活方式与习俗,独有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风俗人情使这个地方具有专属的味道与色彩。但是城市化的进程让这些东西慢慢遗失,今天的孩子已经很难切身感受这些事物的样子与背后包含的情感。我们希望用这样的一套原创图画书,为孩子们保有专属于“地方化”的一份温暖的记忆与印象,也用温暖人心的故事贯穿,反映出各地域民俗民情,传达出一种浓浓的乡情,勾勒出一个“充满温情的童年中国”。
从“童年中国”已经出版的数种作品来看,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编辑出版者,都在不同的地方,沿着各自的童年的小路,朝着这个温暖的回忆之乡走去。
弯弯的《和我玩吧》,展现的是一种令人怀念的无拘无束、恣意烂漫的小童年;熊喵的《咪子的家》,用一个小女孩对一只猫咪妈妈和她的小猫的好奇与关注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生命的美好与神奇,感受到了母爱无畏的力量和一种舔犊情深的亲情之美;黑眯的《辫子》,抒写的是一个失去与得到、迷失与归来的故事,也使人不能不联想到那个恼人的“童年命题”:站在童年的门槛上,究竟长大了好,还是永远不长大才好?安武林的《麻花小熊》(布克布克绘画)虽然是以童话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但表达的也是对一种传统的麻花制作手艺的回忆与眷念,正如故事里的一句对话所传达的:“我们回去还能吃到麻花吗?”“能!……这门手艺不会失传的!”
冰心老人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曾经走过我们生命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人,虽然有过意外的相逢,并且立即就很喜欢过他们,无奈,他们总有离我们而去的一天,去到另一个地方,甚至去到另一个世界,比如我们的长辈,比如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他们就像雪人一样,总会融化的。怀旧是必然的。人谁不爱童年,谁能忘却自己的童年?就像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走得再远也不会走出童年的那颗心。
除了对童年、亲情、传统的追忆与眷念,“童年中国”原创图画书系列还给我带来了另外一些强烈的感受:
一是最年轻的一代图画书创作家——像弯弯、熊喵、黑眯等,这些年轻人都能集文字和绘画创作才能于一身,不仅在图画书创作艺术上,而且正在向着故事和绘画的高度与开阔的境界走去——这一点,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图画书研究专家,已经做出了相当高的评价,我们在这几本图画书的封底上都可以看到——更重要的是,她们都在用图画书的方式展现着独特的“中国元素”,抒写着美好的“中国情怀”,讲述着鲜明的“中国故事”。她们不仅在向童年致敬,也在向传统致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绵延不断的家国情怀在儿童文学的薪火传递上的胜利!光阴在流逝,水在流动,一代代人的童年也在不断地远去,但是,对美好的民族传统的守望与传递,却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缺失的一种使命。就像诗人流沙河在《就是那一只蟋蟀》这首诗中所写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越是民族的,越是地域性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对于儿童文学、对于图画书来说,人类和童年时期一些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样也是能够照亮处在任何一个民族或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内心柔软的记忆”的温暖灯火。这就是“童年中国”原创图画书系列送给我的另一点鲜明的感受:这套图画书在注重呈现“中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尽力使每一本书都具有了一种“国际范儿”。其中使我大有“惊艳”之感的是黑眯的那本《辫子》。这本图画书无论是故事、意境、文字表述、绘画色调、线条细节,还是整体设计、纸张的色调与手感、甚至字体字号的选择,都十分用心、讲究,是一种真正的“国际范儿”。这也难怪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罗杰·米罗看到这本图画书时,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惊喜,不禁赞叹说:这是让他感到“非常非常惊讶”的一本图画书,好的插画家就应该“有一些疯狂的想法”,给读者带来“他们应该得到的,而不只是他们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