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短跑途中跑》教学设计

标签:
365 |
一、备课思路:
1、学生情况分析:
该节属于必修课,综合考虑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该班学生思维活跃,勤于思考,学习能力较强。上期学习了蹲踞式起跑技术,多数同学掌握得较好,但因为没有学习途中跑技术,学生段跑过程中不能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而无法真正体会蹲踞式起跑后途中跑技术的优越性。故针对此种情况和教学的连贯性,在本学期进行途中跑技术教学,让学生体会并掌握技术,消除心理恐惧。
2、设计思路:
途中跑技术是短跑重要技术环节,需要充分活动开后练习,故首先在身体准备部分安排了短跑的专项准备活动,保证本次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
在新知学习部分,主要采用问题设疑来激发学习兴趣,再以课件演示和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视觉优势,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分别解决上体、下肢正确技术动作,并总结出技术要领,然后在大量练习中体会要领,逐步消除怕摔跤的心理顾虑,从而掌握技术动作,达到预定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85%的同学基本掌握途中跑技术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增强上下肢协调配合、快速摆动的能力和腿部蹬地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能克服心理障碍,体会成功的喜悦。
4、社会适应目标:增强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环节 |
学习水平 |
媒体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资料 来源 |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
媒体使用方法 |
引入课题 |
设问、欣赏 |
多媒体 |
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中途中跑技术 |
搜集 |
引入激趣 |
播放——欣赏 |
探究新知 |
理解、练习、掌握 |
多媒体 |
上体技术、下肢动作 |
普校教材 |
呈现知识内容、示范、对比和技术图谱解释原理 |
播放—观察——对比—学生小结要领——老师补充讲解 |
巩固练习 |
深化、形成、纠错 |
多媒体 |
同上,(学生问题的选择) |
教材 |
提供示范 |
复习巩固、纠错
|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
一、新课引入 1、谈话:短跑技术一般由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技术环节构成。我们基本掌握了蹲踞式起跑技术,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加速跑技术。出示课题——起 跑后加速跑 2、加速跑的作用:(播放课件) 介绍;博尔特是世界上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他们的起跑技术并不十分突出,但是他们却拥有突出途中跑技术,拥有强大的加速能力,使他们在比赛中屡屡获胜。 掌握了加速跑技术可以提高你们50米跑成绩,大家想 不想学习? 二、身体准备
2、徒手操:
三,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上体动作。 A、对比图例(正误动作),谁对谁错? B、播放世界优秀运动员加速跑阶段影片:头部、躯干 姿势,四肢动作。
A、同学先小结技术要领; B、老师再补充讲解; C、形成文字:是高重心、大摆幅、快频率的跑,蹬、摆配合协调,摆臂动作幅度大而向前,扒地明显,送 积极,动作放松,富有弹性。 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伸髋和摆动或积极落地技术。前露肘,后露手,上下夹角前小,侧大,后等于 90度,以肘关节为力点前后协调摆 易犯错误: ①摆臂紧张,前后摆动幅度不当。 ②前摆不充分,后摆肘关节角度过大。 2、学习小步跑技术: ①意义: 体会跑中摆动腿着地的正确技术,发展膝裸关节的灵 活性和足弓的力量,提高协调性和速率。 ②技术要领: 上体正直肩放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髋、膝、踝关节 放松,提膝前摆,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扒地。
3)分组练习:
四、研究探讨 1、提出问题:请同学摸索出正确的途中跑技术。
2、分组讨论
3、演示
4、学生练习。
五、整理活动
1、放松活动
2、小结
3、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
介绍短跑的几个主要技术,说明教学内容。
通过谈话和播放课件说明途中跑在短跑中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充分活动身体各部分就,使肌体进入运动状态。
因起跑和途中跑是两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为新课做好技术方面的铺垫。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 问题,并以此激趣。
先出示正误动作对比,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通过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动作演示,让学生观察上体动作,并作出正误判 断。 通过观察,自主获得知识,并发展学生观察能 力。
让学生建立起正确技术概念,并知道常见错误。通过形成文字加深理解 和记忆。
一组练习,另一组同学观摩,并作出评价,帮助纠 错。 以此检查学生技术要领掌握情况,并在练习中体 会上体动作。 通过课件、提示等引导学生观察,帮助正确技术概 念的形成。
通过观察,自主获得知识,并发展学生观察力。
指出常见错误动作。
错。
要领。
鼓励学生,总结教学情况
|
一、教材依据 短跑是初中阶段田径教学必学的内容之一,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速度素质的体现,更是初中毕业考试必考项目。本课是短跑的第三课时,是在培养正确跑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步幅、步频的关系,达到轻松、自然的跑动的目的。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可 以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练能力,着力体现体育教学兴趣性、互动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本课以途中跑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课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建立学生 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九年级的学生,身体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判断、概括、参与运动等能力。教学中,要让学生体、脑结合起来,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走,从而形成在运动中学、在快乐中学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适当的引导,安排内容要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2、男女生的差异。课堂是不分男女生分开教学的,在课的设计上就要区分开,针对两者有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形式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配合游戏的教学,尽可能发挥和表现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讨论、体验、尝试、探索技术动作。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尝试、探究等过程的练习,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掌握技术动作的特点与技巧。教师再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五、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蹲踞式起跑的途中跑技术动作; 2、锻炼学生下肢力量,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步幅和步频的结合点的掌握。 七、难点: 自然、放松的保持最大速度进行跑动。 八、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依据 结合学生的实际,全面发展,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发问、讨论、尝试、探究、练习、自评、互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施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法选择: 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 1、提问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善于发问 的习惯。 2、讨论式教学法 课堂上,通过 老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发问,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逐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求异创新。 4、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但讲解要精练、适度,示范动作正确优美、利于模仿。 5、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项目。通过游戏教学法,达到了学生的最大参与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6、体验、尝试教学法 每个动作的学习,都要科学、合理,通过学生的体验、尝试,从而形式了最初的概念和技术动作,为后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7、评价与自我评价法 课堂中,通过想、看、练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与评价,评价自己和他人,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学法指导 通过本课的学法,我采用“听、看、想、仿、练、学、评”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 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准备: 篮球场一块、标志桶大4个、标志桶小40个、音响1部、口哨1个。 十、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2分钟) 一、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二、师生问好,核查人数,检查服装; 三、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队形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 要求: 一、集合迅速,整齐; 二、精神饱满,服装统一。 准备部分(7——8分钟) 一、绕设计场地慢跑; 二、反应游戏; 三、徒手操及专项练习 (一)徒手操 学生轮流一人带一节; (二)专项练习 原地高抬腿原地小步跑原地后踢腿跑 教法步骤: 一、教师讲解练习内容与方法; 二、体育委员与学生带领完成相结合; 三、教师带领完成第三部分; 四、教师指导。 要求: 一、练习内容清晰,要求明确; 二、练习认真、热身充分; 三、反应灵敏,动作迅速; 四、技术动作正确、到位。 基本部分(20——25分钟) 学习途中跑技术。 重点: 步幅和步频的结合点的掌握。 难点: 自然、放松的保持最大速度进行跑动。 教法步骤: 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二、学生体验练习、尝试解决问题; 三、分组竞赛,标志桶的距离不断调整; 四、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预设的问题; 五、学生再次进行练习,逐步解决问题,提高技术; 六、教师点评并找优秀生示范练习。 队列队形: ▲▲▲▲ ×××× ▲▲▲▲
×××× ▲▲▲▲ ×××× ▲代表标志桶×代表学生●代表教师 要求: 一、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二、讨论积极主动; 三、练习时带着问题练习; 四、切实要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五、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认真练习。 结束部分(3——5分钟) 一、课课练; 二、教师指导学生放松; 三、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的内容; 四、师生再见、见习生收回器材。 要求: 一、课课练的内容练习到位; 二、总结及时、到位; 三、放松充分; 四、器材整理收取到位。 心率预计:120——150次/分钟 练习密度:50%——65% 十一、教学反思: (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非常高,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了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效果比较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特别是在徒手操和游戏中,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大胆创新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课堂的以学生为主体。 (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要想快速成长为一名体育名师,就要有要把自己磨炼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教师,新性教师的准备,必须做到常思常想,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做一名善思、善学、善究、善转的新型教师。
http://s5/mw690/003xwtHzgy713Lv5FBid4&690
http://s11/mw690/003xwtHzgy713Lv97HIba&690
http://s8/mw690/003xwtHzgy713Lvcnr1d7&690
http://s5/mw690/003xwtHzgy713LvfpCQa4&690
http://s3/mw690/003xwtHzgy713LvjNaW22&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