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三年级前滚翻教学课例

(2015-01-07 20:34:46)
标签:

股票

分类: 教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前滚翻教学课例

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一种垫上的运动。是技巧的基本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前滚翻做起来灵活、轻巧、连贯,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锻炼身体价值比较高,学生也乐学。学好前滚翻有助于提高学生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对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拼搏的优良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的学生在九到十岁左右,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特别感兴趣,有较强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

技术技能基础:三年级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一、二年级通过教学初步得到锻炼,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了解前滚翻动作,以及方法和要领。

  技能目标: 通过复习和学习,在完成单个前滚翻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连续前滚翻,并能做到滚动圆滑,连接自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

前滚翻团身紧,滚动圆滑。

教学难点

蹬地有力,抱腿起。

教学策略与评价

   本课在自然常态下开课。本课力求运用“自主体验式”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尝试、相互观察、体验练习中学懂知识、学会动作、发展体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课程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并乐在其中。

在本课中,我采用学生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教师设疑——师生共同讨论释疑——限制练习提高动作质量——游戏巩固的学练方式,层层深入,紧扣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前滚翻成蹲撑、连续前滚翻的动作,掌握技术,提高技能。

教学过程

    准备过程:

一、 课的常规

  1、集合,整队。

  2、检查整理服装。

  3、教师语言导入课题《前滚翻、曲线接力跑》。

  4、简单队列练习。

  二、准备活动

1、教师语言导入:同学们,天气逐渐冷了,小动物们忙着准备过冬的食物,让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2、引出热身游戏《刺猬和狐狸》

3、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在游戏中,“小刺猬”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采用“低头团身抱膝”的姿势躲避。

4、师生同做游戏。

5、准备操:头部、肩部、腰背活动及“低头看天”的小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游戏《小刺猬和狐狸》、限制性游戏《低头看天》以及准备操,一方面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游戏规则的限制,如低头抱膝、低头看天等,为接下来的前滚翻教学做好技术上的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三、 前滚翻练习

1、 教师给学生分组,两人一垫子。

2、 组织学生复习“蹲撑——前滚翻成蹲撑、成抱膝起,成分腿坐(5~7次)

3、 典型动作示范动作并评价:

1) 为什么起不来?团身不够紧,滚动速度不够快。

2) 怎样才能抱膝起(蹲撑)?解决团身紧的问题。

4、 限制、变换练习。

1) 一组一小球,(双腿、腹部)夹球前滚翻。

2) 连续做两个,不滚出垫子。

5、 情境游戏:小刺猬搬果子(连续前滚翻)

1) 教师创设游戏情境。

2) 学生尝试用连续前滚翻的方法做游戏。

3) 教师参与游戏,评价游戏。

4) 评价重点:滚动圆滑、连贯、不掉果子(小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教师设疑——师生共同讨论释疑——限制练习提高动作质量——游戏巩固的学练方式,层层深入,紧扣重点,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前滚翻成蹲撑、连续前滚翻的动作,掌握技术,提高技能。

四、 曲线接力跑

1、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天气逐渐冷了,小动物们忙着准备过冬的食物,让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2、 曲线跑游戏:快速搬运(引导学生胸前抱球、头后持球、背后持球的方法进行搬运接力赛)。

3、 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4、 评价练习与比赛的结果。

设计意图:抱着球或者是头后持球这样跑的姿势与平时跑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你觉得摆臂在快速跑中有什么作用?(保持身体平衡,提高跑速)怎样才跑得快(有力摆臂,蹬转速度快)。让学生明白摆臂在快速跑动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整理放松活动

1、 放松

2、 小结谈话

3、 收拾器材,宣布下课。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我的教学课例有以下修改:

关于技能、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本节课主教材是前滚翻(第三课次),设计意图主要通过夹球滚翻的限制来帮助学生解决团身紧,滚动圆滑的难点。然而实际操作中,有小部分同学为了不让球掉下,居然连第一课学的用“后脑勺着垫的动作也忘了,还有的同学原来翻得不错的居然都不会圆滑的滚翻了。

这种辅助练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步骤、辅助练习,对于学生学会技术动作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即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果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练习后学会了某项技术,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有效的。

在备课中我原来想让学生通过限制练习解决团身滚动的难点,结果却因为方法用得不合时宜,反而破坏了个别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动力定型。所以说,在小学阶段,不能纯粹为教技术而教技术,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动作的难易程度,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努力通过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然、容易地学会技术动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