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前滚翻教学课例
(2015-01-07 20:34:46)
标签:
股票 |
分类: 教学论文 |
小学三年级前滚翻教学课例
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一种垫上的运动。是技巧的基本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前滚翻做起来灵活、轻巧、连贯,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锻炼身体价值比较高,学生也乐学。学好前滚翻有助于提高学生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对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拼搏的优良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的学生在九到十岁左右,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特别感兴趣,有较强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
技术技能基础:三年级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一、二年级通过教学初步得到锻炼,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了解前滚翻动作,以及方法和要领。
教学重点:
前滚翻团身紧,滚动圆滑。
教学难点:
蹬地有力,抱腿起。
教学策略与评价:
在本课中,我采用学生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教师设疑——师生共同讨论释疑——限制练习提高动作质量——游戏巩固的学练方式,层层深入,紧扣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前滚翻成蹲撑、连续前滚翻的动作,掌握技术,提高技能。
教学过程:
一、
1、教师语言导入:同学们,天气逐渐冷了,小动物们忙着准备过冬的食物,让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2、引出热身游戏《刺猬和狐狸》
3、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在游戏中,“小刺猬”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采用“低头团身抱膝”的姿势躲避。
4、师生同做游戏。
5、准备操:头部、肩部、腰背活动及“低头看天”的小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游戏《小刺猬和狐狸》、限制性游戏《低头看天》以及准备操,一方面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游戏规则的限制,如低头抱膝、低头看天等,为接下来的前滚翻教学做好技术上的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三、
1、
2、
3、
1)
2)
4、
1)
2)
5、
1)
2)
3)
4)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教师设疑——师生共同讨论释疑——限制练习提高动作质量——游戏巩固的学练方式,层层深入,紧扣重点,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前滚翻成蹲撑、连续前滚翻的动作,掌握技术,提高技能。
四、
1、
2、
3、
4、
设计意图:抱着球或者是头后持球这样跑的姿势与平时跑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你觉得摆臂在快速跑中有什么作用?(保持身体平衡,提高跑速)怎样才跑得快(有力摆臂,蹬转速度快)。让学生明白摆臂在快速跑动中的重要作用。
五、
1、
2、
3、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我的教学课例有以下修改:
关于技能、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本节课主教材是前滚翻(第三课次),设计意图主要通过夹球滚翻的限制来帮助学生解决团身紧,滚动圆滑的难点。然而实际操作中,有小部分同学为了不让球掉下,居然连第一课学的用“后脑勺”着垫的动作也忘了,还有的同学原来翻得不错的居然都不会圆滑的滚翻了。
这种辅助练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步骤、辅助练习,对于学生学会技术动作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即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果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练习后学会了某项技术,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有效的。
在备课中我原来想让学生通过限制练习解决团身滚动的难点,结果却因为方法用得不合时宜,反而破坏了个别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动力定型。所以说,在小学阶段,不能纯粹为教技术而教技术,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动作的难易程度,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努力通过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然、容易地学会技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