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2014-05-21 16:10:01)
标签:
教育 |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深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并内化为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障碍和及时调整教学的目标和方法的重要信息渠道。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了,自由活动时间多了,这就要我们思考如何有效布置课后作业才能达到减时保效、甚至减时增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并积极倡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护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用调整作业结构来改革传统作业的弊端是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首先,要从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理念出发,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量布置课外作业,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保护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任何作业负担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全面的,比如课程科目繁多,作业难度过大;部分教师的急功近利的心态,都会给学生的作业造成困难,使学生疲于奔命,失去了休息娱乐时间,身心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下,必然导致焦虑、疲惫、厌学等不良现象发生。因此过重的作业负担会对学生身体素质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危害,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品质、大脑机能、学习兴趣。现在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减负”,但“减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
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因此作为学生作业负担的直接责任人,教师就需要适当控制作业量,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
科学安排作业量。及时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科学安排作业量。对高中学生来说,因为课程很多元化,不仅要学好数学,还有其他各科的功课,所以数学课外作业不超过一小时,尽量控制在四十五分钟左右。
其次,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创新意识已深入课堂,深入到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人,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创新,要以批判的眼光继承和发扬传统数学作业的优点,抛弃其难、繁、偏、旧的弊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接近生活学生并乐于接受的数学作业。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有效作业就是要充分体现作业的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来决定要不要布置作业,该布置多少,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基础题中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及基本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作业中还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以便供有能力的学生在提高训练。这样,既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在科学布置作业的同时,又要注意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这方面,我认为尽量使作业题能够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得到启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布置作业中要善于借题发挥,让学生们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价值,让学生知道题目是无穷的,但是数学方法和思想是有限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会从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认真的对待作业评价。
要想让作业发挥更大的效益,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批改,还有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评价也很重要。很多老师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几乎都是以答题正、误为标准,用“✔”、“×”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这样改过的作业,学生很少会更正或者不知道哪个地方错了和为什么做错。这样,作业的批改就没任何意义了。那么,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我觉得可以:
1、批改数学作业要像批改语文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简单的评语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震撼,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优秀的学生,我经常用这些语言:“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老师为你感到骄傲”等等。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不便直接更正或改进,我就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这时我会在更正处写下这样的话:“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找一找”、“你这样做是不是更好?”等等。同时在作业批改中可以适当写一些期待性评语,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例如“你一定行的”、“期待着你的进步”等等。教师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批改出学生作业中的对错以及给出作业等级,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无声的交流,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之,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转变数学作业观念,树立一种新型的数学作业观,努力提高布置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让数学作业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几个巩固练习题,更应为适应学生数学素质发展需求服务;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或设计一些数量适当、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作业不仅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工具,而且要成为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数学思维品质优化的途径,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前一篇:作业布置的思考
后一篇:数学作业设计的时效性研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