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的创烧,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分支点。它的发明为全面发展五彩斑斓的各种彩瓷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白瓷发展到非常成熟的时候,才能创烧出釉下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珐琅彩和粉彩等各种彩瓷。可见,白瓷的发明创烧,对于推进瓷器发展的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韩国(公元529年墓)出土的中国白瓷灯为标本的实物资料表明,白瓷创烧于南北朝中晚期,约公元500年至530年之间。我国1970年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将军墓,出土了七件白瓷器,其胎土较细腻,呈灰白色,釉层薄,不甚均匀,釉厚处釉色微带青或泛黄。从纪年墓的时间上看,比韩国的略晚一些。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白瓷入墓的时间不等于烧成出窑的时间。所以,按照逻辑推理,我国白瓷的创烧时间应该早于这些白瓷入墓的时间若干年。
白瓷,就是在白色胎体上施透明白釉的瓷器。但是,早期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创烧并逐步发展而成熟的。所以,初创时期的白瓷,技术尚不成熟,胎骨白度不高,多数呈灰白或者带浅褐黄色;釉色白度还较低,透明白釉中还带有青灰或青黄色,釉层较薄,聚釉处带青绿色或微黄色,玻璃质感较强,有细碎开片。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还不是真正的白釉瓷,只能说是有别于青瓷的原始白瓷。尽管早期白瓷存在这些缺陷,但当时受胎釉中含铁量的限制和技术条件限制,烧制难度较大,所以白瓷的生产量很少。经过一千多年能够保留至今的完整器是非常少见的。因此,早期白瓷具有非常重要的证史价值、研究价值和珍藏价值。

这件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的白瓷莲瓣四系罐,釉色介于青釉和白釉之间,釉层厚薄比较均匀,部分釉层表现出,微微闪青的玻璃质透明白釉,开细碎无色片纹;透过部分透明的无色玻璃质釉层,可看到胎骨呈灰白色微带粉红,胎骨细润但夹有少量细小的灰黑色杂质;一部分釉层乳浊不透明,釉色灰白,略泛青黄,温润而少光泽,表面有汗渍一样的银白色沙点。器物内口上部施有40mm宽的一圈釉,且有两处大块流釉,由内口部流淌下去汇聚在罐的内底,厚约1mm,釉色灰白微泛青,乳浊而细润,具有玉质感,开片纹大,但纹路细而浅,与南宋官窑中的灰青色釉质非常近似;内腹壁流淌的釉,则是微泛黄的灰白色釉。器外也还有很少的透明玻璃质聚釉,则带青绿色,开无色的小片纹。整器施釉较满,也很规范,器外釉层均匀,无流釉现象;靠近底足约20mm的胫部无釉,器口平面无釉,表面呈褐红返灰白色。此罐做工精细,造型端庄,形体大气而饱满,线条流畅而优美,给人以刚劲有力而又圆润的美感,是早期白瓷的精品之作。罐高204mm,口径91-93mm,平底,中心微凹,底径92-93mm;罐体厚薄均匀,由上下两部分粘接而成,修坯技术精良,内外均看不到粘接痕迹。罐体上部依着纹饰的形状,外凸内凹,具有浮雕艺术效果,应该是模压成型的工艺技术。四个外方内圆拱、线条刚劲有力的桥形系,配合线条圆润而流畅的浮雕莲花瓣,产生出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此罐不足的是,比西周青瓷方?的烧成温度低许多,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这一缺点是魏晋南北朝瓷器的共性。露胎表面呈灰白色泛浅黄色,胎釉结合处,有红色晕带(即火石红现象)。

器物内口上部施有40mm宽的一圈釉,且有两处大块流釉,由内口部流淌下去汇聚在罐的内底,厚约1mm,釉色灰白微泛青,乳浊而细润,具有玉质感,开片纹大,但纹路细而浅,与南宋官窑中的灰青色釉质非常近似;内腹壁流淌的釉,则是微泛黄的灰白色釉。器外也还有很少的透明玻璃质聚釉,则带青绿色,开无色的小片纹。整器施釉较满,也很规范,器外釉层均匀,无流釉现象;靠近底足约20mm的胫部无釉,器口平面无釉,表面呈褐红返灰白色。
此罐做工精细,造型端庄,形体大气而饱满,线条流畅而优美,给人以刚劲有力而又圆润的美感,是早期白瓷的精品之作。罐高204毫米,口径91-93毫米,平底,中心微凹,底径92-93毫米;罐体厚薄均匀,由上下两部分粘接而成,修坯技术精良,内外均看不到粘接痕迹。罐体上部,依着纹饰的形状,外凸内凹,具有浮雕艺术效果,应该是模压成型的工艺技术。四个外方内成圆拱形、线条刚劲有力的桥形系,配合线条圆润而流畅的浮雕莲花瓣,产生出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此罐不足的是,比西周青瓷方?的烧成温度低许多,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这一缺点是魏晋南北朝瓷器的共性。
世间万物,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接受自然界的各种影响,并沿着它自己的运动轨迹向着老化和消亡运行。因此,我们对于釉体老化表现出来的多形态结晶体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研究和分析瓷器老化的本质原理,掌握瓷器釉体自然老化的化学变化特征和物理现象,并从中寻找出瓷器胎釉老化的规律性和鉴定方法。

此器釉质老化也相当突出。釉体经过漫长岁月的有序化内部结构调整,呈现出各种形态的结晶体。其中多数结晶体表现为有序排列的玻璃碴状、丝线状或透明竹叶状,互相交叉重叠;还有一些结晶体就像厚厚的冰霜,结晶微粒,粒粒可见,晶莹闪亮;也有一些絮花斑点状晶体群,混杂着薄状、云雾状、线状和条块状晶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
凡是在新烧的瓷器釉面上利用化学元素做成的结晶体,其形态是单一的,疏松的,新鲜且大多数浮于釉层表面;同时,釉层内部的釉泡是明亮、带浮光的,釉面被弄得很难看,不自然,人工痕迹明显。
(复制、转载者注意:请注明文章出处或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