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认识论的核心—“万物齐一”

(2014-09-29 12:31:06)

庄子认识论的核心—“万物齐一”

《齐物论》与《大宗师》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大宗师》的主题是庄周的宇宙观,而《齐物论》则表述了庄周的认识论思想。庄子以《大宗师》中的绝对精神的“道”作为始基,来认识世界万物,从而得出了“万物齐一”的认识结论,并把这一认识论具体表现为“四齐”,即“齐彼是”、“齐是非”、“齐物我”、“齐生死”。

1、        齐彼是。

“齐彼是”,“齐”在这里是动词,同等,相等的意思,

引申为相互表里,相互依存。(齐生:指自然中万物生死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齐死;指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贤愚,长寿短命,其死则同,死而必为腐骨亦同;齐同:一致,同等;齐物:万事万物从大道的眼光来看,没有生死、成毁、美丑的不同,但每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事都有其发生的意义)。齐彼是就是万物万事皆“彼是方生”,二者同时依存,同时产生,随时为变。那么,“彼”、“是”自然都会归于道同,也就是“齐彼是”了。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        齐是非。

既然万物齐一,彼是方生,那么,是非的区别也就不存

在了。“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关于是非的论辩也就毫无意义了。他还提出人们应当掌握大道的中间环节,以应付无穷的变化。“枢始得其环节中,以应无穷。”

3、        齐物我。

“物”与“我”,也就是“彼”与“是”。庄子认为,

古代人所认识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未始有物”者;其次是“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再次是“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有物”,即有“物、我”之分,“有封”,即有“彼、是”之分,“有是非”,即有“是、非”之分。而“物、我”、“彼、是”、“是、非”的分明,就是绝对统一的“道”被破坏的原因。之所以如此,就是人们没有认识到“物我”、“彼是”、“是非”原本是一体的,都出于虚无的“道”。那么,以“道”看万物,那就不仅是“齐彼是”、“齐是非”,而且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我”了。

4、        齐生死。

物之出为生,物之消为死。死和生都不过是随时变化的

一瞬:“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而人们要安时处顺,善死善生,直至达到“齐生死”的人生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