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动物园正门,西洋式门楼。
北京动物园是中国开放最早、饲养展出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时被称为“万牲园”。它的前身是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试验场是在原乐善园、继园(又称“三贝子花园”)和广善寺、惠安寺旧址上所建。


入口处西洋小楼院落




大熊猫馆外,槐树花盛开。

陆谟克堂,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在宋教仁纪念塔遗址前,有一颗老楸树。

这颗老楸树被另一颗树缠绕


宋教仁纪念塔遗址


畅观楼

畅观楼建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作为慈禧乘船沿长河前往颐和园途中的一个行宫修建的。畅观楼建成后不久,慈禧、光绪先后去世,并未作为行宫使用过。

辛亥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来京时曾在畅观楼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的第一个规划方案就诞生在畅观楼,称为“畅观楼方案”。

畅观楼在1990年代被改为“北京皇家俱乐部”,不对游人开放。

畅观楼,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砖木混合结构二层楼房,周围有深外廊,山墙面向前开窗,屋顶内为阁楼。红砖墙体,局部抹灰及灰塑线脚并加以砖雕花饰。爱奥尼式柱,曲线形山墙上缀以球形装饰。正面两端转角处为八字形阁楼,上覆拱形铁皮顶。

畅观楼东侧面

泡桐树,属于落叶乔木,初步统计我国共九个种和两个变种,主要用其木材。

泡桐花冠钟形或漏斗形。在某些地区,泡桐花又被称为喇叭花。

斑马

泡桐树皮灰色、褐色或黑色。

白唇鹿




泡桐花开四月天

美人木




红色的是鸡爪槭

狮虎山

百木园

北京动物园历史沿革

豳风堂,位于动物园东部偏北,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最初作为农事试验场的陈列室,展示各种农林物资和工具。民国十九年(1929年)农事试验场改组为国立北平研究院后豳风堂招商包租,经营茶点食品。


豳风堂的主体建筑是五间房屋和一个庭院,建筑均为中国传统风格,镶大块玻璃窗,堂北假山堆砌,并有人造瀑布,堂内曾陈设清军锐健营营中物品作为装饰,包括乾隆皇帝御笔匾额一面。1949年后豳风堂原有建筑拆除,在原址改建豳风堂餐厅,是动物园内的一家饭馆和动物园职工食堂。

豳风堂南侧,豳风堂茶社。


牡丹亭位于豳风堂西南,鹰山南侧,建成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一座环形的长廊,南北两部分的长廊合成一个圆形,长廊南北各有一个方厅。

牡丹亭环廊东部环廊两侧,有两颗老楸树和一颗小楸树。

东部环廊东侧的老楸树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
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

看吐高花万万层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
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五代】毛熙震《清平乐·春光欲暮》







鸳鸯飞起








牡丹亭环廊

牡丹花迟暮



东部环廊西侧小楸树

环廊东北角的老楸树


照片拍摄于2020年4月29日,介绍文字整理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