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阐福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明代太素殿旧址。清孝庄皇后死后曾在此祭奠,乾隆尊生母之愿,下令改为喇嘛庙,赐名阐福寺,其规制仿河北正定隆兴寺。
阐福寺坐北朝南,山门前曾有四柱九楼牌坊一座,绿琉璃瓦顶。山门三间,歇山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

阐福寺

天王殿
山门内为天王殿,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后额为“宗乘圆镜”,联为:“妙华普观无穷境;慧日常悬自在天。”
阐福寺钟楼
天王殿东西有钟鼓楼,二层三间,上檐为歇山顶,上下檐均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

阐福寺钟楼和北侧的苦炼树

阐福寺鼓楼

天王殿北面


东配殿

阐福寺内大佛殿遗址,只剩下了大佛殿前的两座御碑。
天王殿之后为大佛殿,其规制仿正定隆兴寺。楼高三层,而为“明二暗一”,顶层为重檐歇山顶,瓦顶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层悬乾隆皇帝所书额名“大雄宝殿”,中层额为“极乐世界”,下层额为“福田花雨”。

相传慈禧太后每遇年节,常到阐福寺拈香拜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大佛殿大佛身上的珍宝被日法俄军盗挖一空。1919年由袁世凯卫队改编的消防队,在大佛殿内做饭时引起火灾,大佛殿、后殿及八方亭全部烧毁。



阐福寺大佛殿展室

“福田花雨”,阐福寺历史文化展。



大佛殿模型

大佛殿只剩下了殿前的两座御碑

小西天万佛楼景区及五龙亭阐福寺景区建筑群模型。比例1:80。




出阐福寺。阐福寺正对五龙亭。


五龙亭,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年),中为龙泽亭,左为涌瑞亭、浮翠亭;右为澄祥亭、滋香亭。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钓赏月的地方。


涌瑞亭、浮翠亭、龙泽亭。


龙泽亭中的藻井

小西天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 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
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



小西天

极乐世界
小西天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十分庄严。
殿内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

小西天东南角方亭

极乐世界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小西天东南角方亭





东琉璃牌坊

北琉璃牌坊

西北角亭

西琉璃牌坊






北琉璃牌坊








万佛楼景区

与阐福寺毗邻的是小西天极乐世界建筑群和万佛楼建筑群。这两组建筑群均建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乾隆皇帝为庆贺母亲八十寿辰所建。
万佛楼顾名思义,因里面供奉万尊佛像而得名,乾隆皇帝在万佛楼成瞻礼诗中标注:建楼万佛,以纪庆典。内外王公、大臣亦有请铸佛像为祝者,统以万计,并奉楼中,因以万佛名楼。
万佛楼高27米,三层七开间,每层楼内均有数千佛龛,里面供奉大小不一的佛像,“实有佛像一万二百九十八尊”。1900年庚子国难期间,万佛楼被日军占领,万佛楼内佛像全部被日军运回日本。进入民国后,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万佛楼逐趋于衰败。
牌楼夹杆石

万佛楼模型











万佛楼牌楼遗址


西配楼遗址



妙相亭,重檐八角攒尖顶。


妙相亭内有一座十六角石塔,塔身嵌有十六应真(即罗汉)像石刻。系仿五代名僧贯休所绘“十六应真像”而摩刻。








露陈座


西侧石经幢







以上照片拍摄于2019年12月

北海冰封
春暖花开



介绍文字整理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