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公园外东南,故宫西北角楼。

北海公园永安桥


白塔和善因殿

站在白塔下向北远眺,可见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盘古大观和瞭望塔。

看画廊,琼岛东北侧半山腰。

亩鉴室,琼岛西北侧。

分凉阁,琼岛西北侧。

北海北岸

小西天和五龙亭

“华藏界(须弥春)”琉璃坊

延楼游廊,琼岛北侧。

漪澜堂景区位于琼岛北侧延楼中部,背依琼华岛,面临太液池,整组建筑占地面积6783平方米,建筑面积563平方米。2016年4月前这里还是仿膳饭庄。

漪澜堂前,碧照楼入口。


碧照楼

碧照楼入口
漪澜堂景区是北海公园琼华岛北侧的一组格局独特的庭院古建筑群,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时,在江苏镇江金山寺看到了“寺包山”的建筑特色——寺庙围着山建,于是仿照金山寺,在北海琼华岛建成“屋包山”的漪澜堂——整个景区用临水长廊围起,突出文人情怀,而减少宗教色彩。

漪澜堂
漪澜堂景区内包括漪澜堂、碧照楼、道宁斋、远帆阁、晴栏花韵、戏台等主要建筑。漪澜堂为乾隆帝读书之处,也常在此赐宴;道宁斋为清代皇帝与御用文人吟诗咏文之地;远帆阁、碧照楼为登高赏景之所;晴栏花韵为看戏房。

“漪澜堂景区历史文化展”在漪澜堂展出


《(康熙)万寿盛典》局部,(清)王原祁等绘,故宫馆藏,复制品。

(康熙)《万寿盛典》形象地反映了清初琼华岛的建筑面貌和自然景观




浮玉楼台

漪澜堂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漪澜堂建筑为五开间,距碧照楼8.2米,后有抱厦五间,前后廊子,前檐金柱明间装有隔扇门,次间、稍间砖坎墙、支擒窗。后檐装修至抱厦柱间,均为砖坎墙。正厅为硬山灰筒瓦屋面,抱厦为悬山灰筒瓦屋面。


塔山北面记,(清)弘历撰书,复制品。


漪澜堂烫样

戏台。晴栏花韵为看戏房,戏台一层,是现存唯一一座坐北朝南的皇家戏台。戏台为歇山灰筒瓦屋面。原只有台口栏杆,北面靠长廊,明间装有带斗拱的仿筒瓦屋檐,左右为出将入相门。

《冰嬉图》,(清)金昆等绘,故宫馆藏,复制品。




碧照楼
碧照楼在中段游廊东侧,远帆阁在中段游廊西侧,楼为两层,为登高赏景之所。

漪澜堂院落,碧照楼(左)和漪澜堂(右)。

1925年北海公园对游人开放后,漪澜堂开设中餐馆,道宁斋开设西餐馆。1955年漪澜堂开设饭庄,作外宾招待室使用。1959年至1960年,公园对漪澜堂、道宁斋、碧照楼、远帆阁、晴栏花韵等建筑进行大修。修缮完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位于北海北岸的仿膳饭庄搬迁至漪澜堂,在此经营清宫菜肴及冷热点心等,直至2016年4月18日仿膳饭庄腾退漪澜堂。2017年5月18日,漪澜堂正式对外开放。

北海公园收回漪澜堂景区后,对仿膳饭庄经营期间添建的餐饮配套房屋、围廊、影壁、垂花门进行拆除,面积达到200余平方米,同时拆除影响古建筑安全的原有供暖系统、排油烟风道,并废除原有供电线路及燃气管线等,重新设计了供电系统。

首批开放的景区包括漪澜堂、道宁斋两个区域;碧照楼、远帆阁、晴栏花韵、戏台等景区因后添建的建筑被拆除后,现存文物建筑状况达不到开放要求,暂行封闭。目前开放的面积大约占全部景区的三分之一。

道宁斋院落,道宁斋(左)和“香远益清”(右)。

“香远益清”
香远益清是一个清代著名景观,位于金山东北部的古松林中,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三景。“出水涟漪,香远益清,不染偏奇”。乾隆题诗赞道:“春光六月天,照影濯清涟。逸韵风前别,生香雨后鲜”。
道宁斋
“道趣宁心—乾隆帝的文化生活展”在道宁斋展出










《塔山南面记》(局部), 清乾隆皇帝书,复制品。




倚晴楼,琼岛东北侧。

“琼岛春阴”碑,乾隆御书。

分凉阁

延楼夜景



倚晴楼

北海冰面

鸳鸯和野鸭


碧鲜亭,北海北岸静心斋景区外,亭子后墙内是静心斋的韵琴斋,西侧是花墙。

镜清斋,正对静心斋大门。


镜清斋内景

镜清斋
静心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二十三年竣工,是皇太子的书斋。静心斋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后形成现存的规模和布局。

抱素书屋和韵琴斋,韵琴斋墙外就是碧鲜亭。

抱素书屋

小玉带桥

罨画轩

水面南岸为镜清斋后接的卷棚歇山顶抱厦,北岸为沁泉廊,西岸小山上是枕峦亭。

枕峦亭

沁泉廊。照片拍摄于2017年12月15日和2018年1月24日,文字整理自网络和景区介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