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门山风景区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柳棵峪村,距离北京东直门100公里,现为国家2A级景区。

景区全长4公里,占地面积3000亩,景点40余处。

进入天门山景区,两边是翠绿色的高山,谷底是山泉水汇成的扁担溪。


骆驼峰、鸡冠峰
沿扁担溪逆流而上,石箱潭、馒头石、温泉、石林、三石潭、悬天石、双塔峰、鸡冠峰、月牙潭、天门泉等一路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几百年的板栗树、红梨树等古树随处可见。
天门洞
沿扁担溪上行约1.5公里就可以看到天门洞这个神奇的景观。在这座南北走向的大山上,刀锋状的山脊处有一个足球场般大的透天窟窿。


此地原有郑家村,为预防泥石流,原有村民大部分搬迁出山。
郑家老宅,老宅内尚存土炕和灶台。

红梨王,已有三百年历史。

红绡梨,木本,属蔷薇科。原产我国,被推崇为“百果之宗”。古时候的梨多为野生山梨。梨的选择“不论形色,总是以心小肉细、嚼之无渣、汁多味甜为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梨品甚多,俱为上品,可以治病。”指出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
天门山红梨树,根据专家测定已有三百年历史,本地区阔叶树生长这么长时间实为罕见,所以称之为“王”。“红梨王”几百年来有天门泉水的滋润,吸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虽经历无数的风雨雷劈,却依然高寿而不枯,苍劲挺拔,与周围的“静心池”、“支山堂”、“无影佛龛”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相得益彰。

天门洞
景区主景“天门洞”生成于一亿二千万年前。海拔800余米、高约60米、宽约40米。该洞嵌于峭壁、豁然通透宛如通往天庭的一座城门,天门山由此而得名,又因为他位于北方,所以习惯的称之为“北天门山”。
遥望天门
“天门”又称“扁担眼”,相传是二郎神担山填海时用来穿扁担用的扁担眼,二郎神担山走到半路,眼看扁担眼就要豁了,便放下了大山,南面的扁担眼在湖南张家界,北面的扁担眼就在柳棵峪村。神州大地便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天门山风景区,南天门风景区在湖南张家界早已闻名遐迩,而北天门山一直不为外人知道。
鹅耳栎林

飞来石、天书崖


踩着角度60度、长180余米、共300多步台阶、铁制扶梯的“天梯”蜿蜒登上天门洞。

洞下观天

天门山为花岗岩,形成于1.2亿年前,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由于受到雨水的侵蚀、风蚀和植物的根劈等作用,天门所在的崖壁顶部岩石裂隙小,岩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部岩石裂隙越来越大,岩块间稳定性遭到破坏,在自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滑塌,这样顶部就保存了下来,形成了北方罕见的穿山岩洞奇观。



隔洞观山


天门洞顶上是天门山之巅


站在天门山之巅,远望密云水库、鹿皮关长城、白河峡谷。

站在天门山之巅,一览众山小。


下山路上,天蛙探头和擎天一柱。

回首天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老窑台(木炭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20日(周六)下午。介绍文字整理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