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怀柔区九渡河镇西水峪村,是修建明长城时逐渐形成的自然村落,因村北有西水峪关而得名。

黄花城水长城景区东门后面,山顶上是东流石楼。

荒弃的老宅。西水峪村中,这样的老宅已不多见。

西水峪村背靠风景秀丽的黄花城水长城景区,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村内外随处可见板栗树和核桃树。
以上照片拍摄于2016年5月14日(周六)下午,阴雨天。以下照片拍摄于2016年5月15日(周日)。介绍文字整理自网络。

西水峪村,停车场西面,村子的南北主干道,向北上行300米可到达黄花城水长城景区西门。

西水峪村与黄花城水长城景区融为一体,环境优雅,资源丰富,是怀柔首批挂牌的民俗旅游村。

西水峪全村共88户、260口人,80%的农户搞民俗旅游。

2015年西水峪村共接待游人30万人次,民俗旅游收入8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0%。

一家拓展培训基地


一生一世路,出生——人生终点,忆当年站。


长城古槐王

长城古槐王。有长城就有了古槐,有古槐便有了村庄。

水长城•小筑
西水峪村,停车场东面道路,向北上行300米到达黄花城水长城景区东门。

若水居


水库大坝东侧,黄花城水长城景区东门后面,山顶上的城楼称为东流石楼。据传,在修筑长城时,时有流石滚落,因地处西水峪关东侧,故当地百姓称此楼为东流石楼,它是景区内的群峰之首。

黄花城水长城景区东门

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西水峪村外,因三段长城入水而得名,是北京唯一一处长城与水相连的长城。景区距北京市区70公里,距怀柔城区35公里。是以奇而著称,以秀为特色,融青山、碧水、长城、古树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有“塞外景,江南风,尽在水长城”的美誉。

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西水峪长城,是明代蓟镇居庸关最东端的边守要塞,也是怀柔境内长城的最西关。

黄花城水长城景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鲜明。景区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茂盛苍翠,形成了一年四季内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

水长城全景图

西水峪长城东连慕田峪石佛口东,西连居庸关,关口为西水峪关。

西水峪水库大坝所在的位置原为西水峪关,因该关口处于怀九河上游,黄花城西侧山谷中,谷中流水自西向东,故称西水峪关。西水峪村也因此而得名。
西水峪关原有正城一道,堡城一座,城铺一间,过门一空,挡马墙一道。在建大坝之前,西水峪关口多次受上游洪水的冲击,日久失修,已面目全非。

1974年为修建水库将西水峪关口拆除,并将水库大坝建于原关口地基之上。1976年进行大坝一期基础建设,1978年因经济困难,资金不足而停工。1993年进行二期建设,1995年完工。水库大坝前后用时20年,总耗资7900多万,设防标准为百年一遇。

水库大坝坝体长约200米,坝顶高程300米,高度48米,为钢筋混凝土双曲重力拱坝。

水库大坝主体由五个孔组成,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俱全,也含五谷(稻、黍、稷、麦、菽)丰登之意。

大坝底部有水帘长廊,长约50米,廊道弯曲通幽,冬暖夏凉。尤其是在多雨的夏季,水库水位上涨,水从大坝的五个孔中涌出,落入下面池中,高低落差20余米,便形成了壮观的人工瀑布,而位于瀑布后面的廊道也就成了“水帘洞”。此外,长廊共有12个洞,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也寓意十二星座及十二生肖。


盘山栈道随山形而变化,绕湖面而行进,曲折蜿转,迂回盘旋,长达2公里。诗曰:弯弯栈道接先古,依依城水入画屏。


水库大坝

灏明湖原名西水峪水库,四面环山,与长城相依,由天然泉水汇集而成,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水源。

高峡间的弧形大坝,托起灏明湖一潭幽静清澈的秀水。

灏明湖

蜂山亭,传说附近山上有个很大的蜜蜂窝,该山得名蜂山,亭子也因而得名。诗曰:举亭犹取蜂香色,隔水对望鸳笃情。


蜂山亭匾额由著名书法家赵普所题。字体采用隶书,古朴凝重,苍劲有力,给人以阳刚之美。

灏明湖湖面18.4公顷,平均水深10余米,最深处30余米。

水长城景区是北京最大的野生鸳鸯繁殖基地。每年十一前后,成群成片的野生鸳鸯栖息在灏明湖畔,景色非常壮观。诗云“澄光秀水西湖色,鸳侣双栖不老情”。

由于水质较好,灏明湖里有很多野生的鱼,如草鱼、鲤鱼、鲫鱼等随处可见,又因湖水较深,湖底地形复杂,有巨石、枯树等障碍物,是大鱼藏身之所。

曲里亭,所在的山沟因道路曲里拐弯得名曲里沟,亭子也因而得名。诗曰:湖畔漫步雅,翠径曲通幽。迂回无始终,蜿蜒入佳境。

曲里亭匾由书法家毓璋所题,字体采用行书,端庄典雅,柔中有刚,与亭子浑然一体,展现婉约之韵。



曲里亭
龙角湾(避风湾)水域整体外观好似巨龙盘旋,而此湾恰似巨龙的犄角,所以叫做龙角湾。因它能躲避冬季寒风的侵袭,又称为避风湾。

岸边巨石似龙角

景区山势雄伟,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长城如飘带般蜿蜒起伏。

跨库桥。照片右侧是半岛游船码头。


半岛

水陆两用吉普

半岛一侧的游船码头

明萃楼

湖心半岛位于景区中心,面积上千平方米,背靠青山,三面环水,是欣赏长城入水的最佳位置。岛上绿树丛生,花草遍地,环境优美,设有游船码头、垂钓处、商亭等游客娱乐休息中心。

灏明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首诗形容水中长城:城抱碧波涟,水没古城垣;城水相呼应,壮美自悠然。

水中长城
黄花城长城修建时并不在水中,后来在修建西水峪水库的过程中,由于水库大坝截流,导致水位上升,把地势较低的三段长城淹没在水中。形成长城戏水,水没古城垣的景象,为景区一绝,景区也因此得名水长城景区。

这段水域对面的长城脚下是明代板栗园,临水的亭子是栗园亭。

水域对面山顶最高处敌楼(最右面)是观景台

沙滩为灏明湖的入口,由上游流水冲积而成。这里地势平坦,前临碧水,背靠青山,风景宜人。在这里可体验“水鸟栖芦荡,碧湖映蓝天,栗花恋长城,松涛唱清山”的美景。


明代板栗园,里面有明长城入口。

碧玉潭


相传七仙女耐不住仙界生活的寂寞,下到人间游玩,此消息传到玉皇大帝的耳中,派遣天兵天将,催促七仙女回归天宫。忙乱之中,七仙女将一块玉佩遗落在此处,形成了碧玉潭。

碧玉潭原为南一轮村北一轮村的分界线,并在潭边的石头上立有界碑。有了界碑后,北一轮村总是多灾多难。有一风水先生告诉村民说,是这个界碑在作怪,破了他们的风水。于是村民就将碑放倒,北一轮村就相安无事了。可是奇怪的是南一轮村又遭殃了,还是碑的原因,南一轮村又将界碑立了起来,北一轮村又将它放倒。这样来回好几次,为此两村多次发生冲突。最后据说是北一轮村将界碑砸碎,两村居然都相安无事了。至今潭边石头上还留有放界碑的一个长方形痕迹。


碧玉潭,像一块碧玉镶嵌在青山之间。


悬崖峭壁、溪谷幽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蓊郁的林山

长城若隐若现

沿着蜿蜒的石径,行走在幽谷之中,小溪、瀑布、泉水、潭水相连,凸峰、峭壁、峡谷、奇石众多。两侧山峰对峙,怪石嶙峋,以它们独特的韵味,形成风格各异的景致。

山石下有山泉眼


山泉眼

黑龙潭位于景区最西端,四面环山,水清潭撤,有山泉水不断流入潭中。夏日,外面酷暑难熬,潭内却清爽宜人,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黑龙潭
有诗云:瀑落岩下一小渊,千古溪流聚为潭;水静波平澈见底,坐岸小酌尽以欢。

纳兰性德到此曾赋词一首:《忆秦娥·龙潭口》,词云: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龙潭口”指此黑龙潭)。

相传,黑龙潭原为白龙所居,曾称白龙潭,起初,白龙还算好求,每逢天旱,百姓提些供果磕头一拜,就能喜降甘露。后来白龙秉性败露,竞食童男童女,甚至到附近村中行抢,百姓叫苦不迭、痛不欲生,黑龙闻之,握拳透爪,欲和白龙决一雌雄。在百姓的协同下,终于击败白龙,自此这一带风调雨顺、时和岁丰。为感谢黑龙恩德,该潭改名为黑龙潭。

黑龙潭的北侧山腰上建有一小庙,是供奉龙王祈求风雨的。庙门写着一幅对联。上联:出龙宫风调雨顺;下联:入东海五谷丰登。横批:四季康泰。表达了人们对龙的崇拜。
黑龙潭向西,青山幽幽,溪水潺潺。



从黑龙潭回行,前面是明代板栗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