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位于西城区南菜园护城河畔。原址为明清两代皇家菜园,明代曾在此设“嘉疏署”。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曹雪芹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
大观园内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室内陈设、小品点缀等都尽力忠实于原著的时代风情和具体描绘,再现了文学大师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的官府园林风采。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贾府大小姐元春而建的省亲别墅。
大观园总面积12.5公顷,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开辟水系24000平方米,堆山叠石6万土石方。
1996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正式批准为“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大观园园内共有景点四十多个。包括庭院景区五处,即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缀绵楼和秋爽斋。自然景区三处,即藕香榭、滴翠亭、稻香村等。佛寺景区一处,即栊翠庵。殿宇景区一处,即元妃省亲时的行宫省亲别墅。除此之外,园中还有大观园正门、西街门、凹晶溪馆、凸碧山庄、暖香坞、芦雪庭、缀锦楼、红香圃、花溆、曲径通幽、沁芳亭、滴翠亭、紫菱洲、嘉荫堂、翠烟桥等建筑,点缀在山水之间,使全园建筑相互联系,脉脉相通,成为一座艺术整体。部分景点内有蜡塑人物,形象逼真。
曲径通幽
迎着南大门的是一座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假山,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开门见山”特色。
“曲径通幽”为贾宝玉根据唐代诗人常建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题,寓意只有沿妙道曲径蜿蜒穿洞而过、方能领悟园中幽雅的景致,又艺术的运用了“藏景”的手法。
秋爽斋前
秋爽斋
“斋”,书房也。斋较堂,惟气藏而收敛,盖藏修秘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万象争辉-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多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院子东面的晓翠堂,四面出廊,流角飞檐,临沁芳溪,是贾母初宴大观园的地方。
左为贾母,右为王熙凤。
晓翠堂前土山上有一座八角亭为“赏月亭”。另外,在与“赏月亭”相对的秋爽斋后院的假山上,有一“拜月台”,每逢中秋,贾母就率众在这里拜天祭祖。
暖香坞(蓼风轩),是贾惜春的住处。
“坞”是位于地势凹陷处的建筑,“轩”指位于地势高敞处的建筑。书中提到贾惜春的住处共有三处,且各不同(见于第23回蓼风轩、第37回藕香榭和第50回暖香坞)。
暖香坞
文章造化-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蓼风轩,贾惜春的书房。
蓼风轩上看暖香坞
蓼风轩
芦雪庵
芦雪庵——大观园中一处具有田园风光的建筑群,临水而建,是一处水边的农舍,推窗就可垂钓。宝玉和湘云曾经在此大嚼鹿肉。(详细可见《红楼梦》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
狄芦夜雪
藕香榭,由水榭、水亭子、曲廊和曲折竹桥组成的观景建筑群,四面荷花盛开。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对藕香榭的描述为:“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贾母)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藕香榭内观景
藕香榭
惜春的住所“暖香坞”离藕香榭不远,大观园中的人去惜春处总要“穿藕香榭,过暖香坞来”。海棠诗社中惜春就以“藕榭”为自己的雅号。
藕香榭
大观园总体方案忠实反映了《红楼梦》原著及时代风尚,园内亭台楼榭,游廊曲折。
稻香村,贾宝玉的寡嫂李纨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的院落。
门前酒幌“杏帘在望”是宝玉所题
杏帘在望(稻香村)-黛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文采风流-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引见亭
湘云醉卧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是大家公认的红楼梦里最美的场景之一。塑造了湘云纯真、美丽、憨态可掬的少女形象。
红香圃是在芍药栏之中的三间小敞厅,即《红楼梦》中所写的芍药圃,专为观赏芍药而建。夏秋时节,这里牡丹、芍药花竟相开放,争奇斗艳。其东面是藤萝架,夏季一片绿荫。大观园中众人在此处为宝玉等四人庆生,湘云醉卧亦发生在此。
红香圃
花溆
蘅芜苑
“苑”,帝王之院囿。而大观园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曹雪芹取之名谐音唤作:”恨无缘“,是指宝钗和宝玉:”恩爱夫妻不到东“。
大观园内主要房舍都在山怀之中,重中之重是蘅芜院,“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蘅芜院以山石、蔓草为主题,大主山象征贾府祖脉,院门内“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得灵巧、分隔之趣。
宝玉题匾额“蘅芷清芬”和门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蘅芜苑让贾政想到“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香矣”。
薛宝钗
凝晖钟瑞-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瞻仰处,自惭何敢再为辞。
蘅芷清芬(蘅芷院)-宝玉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梨香苑
《红楼梦》中,梨香院原是“当日荣公暮年静养之所”,薛姨妈率领宝钗和薛蟠来到荣国府,暂住“梨香院”,后改为戏班教习女戏所在。
梨香苑
天香楼、梨香院分别是宁府西院、荣府东北边界地带的地标性建筑,各在两个方位上与大观园接壤,构成大观园的“借景”。
缀锦楼,位于园东北紫菱洲,依山临水,两层楼阁,飞檐彩绘,曲折幽廊,错落有致。
缀锦楼
缀锦楼,为贾迎春在园中的住处。重屋曰“楼”。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为缀锦楼拟匾题联,正楼联为:“画栋参差春似织,宝帘掩映梦如云。”
真州巡盐御史署场景展示
贾迎春
西湘房“襟风裹露”
周汝昌先生为西湘房题匾额为:“襟风裹露”,楹联为:“云幄霞绡朝焕彩,御香宫镜夕萦辉。”
旷性怡情-迎春
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时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饮碧涵红”水榭
缀锦楼北“饮碧涵红”水榭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东部有一个庭院,西侧临水,东部靠山,院内西部建筑是紫菱洲,北房正厅,即缀锦楼。此处与藕香榭隔水而望。海棠诗社中迎春就以“菱洲”为自己的雅号。

缀锦楼、襟风裹露、芦雪庵。
“饮碧涵红”水榭,楹联“齐纨摇月沉新李,燕黛描眉罢晚妆”。
冬日水暖,野鸭自知。
园内碧波荡漾,鹿鸣鹤舞,孔雀开屏,水中鱼跃,鸭鹅高亢,尽显红楼意境。
照片拍摄于2015年12月4日、5日,介绍文字整理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