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景区之佛香阁
德辉殿位于排云殿北面高高的石台之上
德辉殿,原为清漪园时期大报恩延寿寺多宝殿,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正脊歇山顶,前出廊,两翼有爬山廊与排云殿相连,是帝后到佛香阁礼佛时更衣休息的场所。
德辉殿院内东西各有3间硬山顶房,均坐北朝南。
“德辉殿”、“敷光荣庆”,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德辉殿廊外门前两幅檐联:
“苑启宜春曈昽朝日丽
,宫开仁寿挹注醴泉甘”;
“备天宝九如春华秋实, 启建章万户霞蔚云蒸”
德辉殿两翼有爬山廊与排云殿相连
德辉殿内现陈设“清漪园(颐和园)瓦当辑珍”展览。
颐和园,一砖一瓦,一木一石,皆有故事。
排云殿正脊吻兽
“春和元气”,德辉殿后檐匾额,慈禧皇太后御笔。
撷秀亭
敷华亭、撷秀亭位于佛香阁东、西两侧巨大的假山石上,始建于光绪年间。东名敷华、西名撷秀,两亭攒尖重檐,四面各显3间,亭周围有石栏杆,亭下有石洞,东通转轮藏,西达宝云阁。
五方阁建筑群和撷秀亭
五方阁建筑群和撷秀亭
五方阁建筑群坐北朝南,前俯绿水,后倚青山,地势高敞,环境清幽,是一组方正的院落。整个建筑随山就势从南至北逐步升起。
五方阁建筑群宫门南向,门前有一座汉白玉影壁。影壁北面是一座石牌楼。
石牌楼为4柱3楼,高3.83米,上额枋为八仙,下额枋为3幅云。石牌楼上镌刻的额、联,均为乾隆皇帝御笔。
正楼南侧有横额“暮霭朝岚常自写”
次楼南侧东面横额“山色因心远”
次楼南侧东面联“几许崇情托远迹,境自远尘皆入咏”
次楼南侧西面横额“泉声入目凉”
次楼南侧西面联“物含妙理总摠堪寻,无边清况惬幽襟”
牌楼前面4米多高的大理石影壁,壁上画面是利用大理石的花纹镶成的一幅天然山水画。
石牌坊北面
正楼北侧有横额“侧峰横岭尽来参”
次楼北侧东面横额“天地不言工”
次楼北侧东面联“潇湘烟雨楚天云,太空云与作沉浮”
次楼北侧西面横额“川岩独锺秀”,
次楼北侧西面联“众皱峰如能变化,苕霅溪山吴苑画”
石牌楼后高大台基上是宝云阁铜殿院落
俯瞰宝云阁铜殿院落
登上宝云阁铜殿院落
正殿
角亭
在佛香阁西侧的五方阁院落,由正殿、配殿、角亭及游廊围合而成的方整庭院中,宝云阁铜殿坐落在一座高4米的汉白玉石座上。宝云阁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运用中国传统的拨蜡法铸造而成,通高7.5米,重207吨,是中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巧、体量巨大的青铜铸品之一。
老照片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宝云阁因其铜铸的材质幸免于难。
老照片
上世纪初宝云阁的10扇铜窗流失海外。1992年在法国巴黎发现后,由美国一家公司出资收购,捐赠给了颐和园,使宝云阁恢复了完整的容貌。
南侧上下檐分别悬挂“宝云阁”四样字铜斗匾和“大光明藏”横匾,乾隆御笔。
“大光明藏”横匾据说是用化工材料复制的
宝云阁铜制楹联“慧日扬辉千界晓,慈云垂润万方春”,乾隆御笔。
宝云阁的平面呈四方形,四面各显3间,进深4.5米。重檐歇山式屋顶上有佛塔形宝顶。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为内外二层。四角各有1个铜铃。宝云阁的梁、柱、枋、椽、斗拱、顶瓦、宝顶、门窗以及匾额皆为铜铸,但其式样、尺寸和工艺精细程度与木结构完全相同。
铜殿内坎墙壁上镌刻了当时监工大臣和所有工匠的名字。
菱花门
菱花窗
五方阁位于佛香阁西侧的高大台基上,宝云阁铜殿后面,与转轮藏对称,始建于乾隆年间,五方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宝云阁幸存,光绪时重修五方阁。
五方阁建筑群是一组宗教建筑,乾隆时期始建,以宝云阁铜殿为中心,由主配殿、角亭、游廊等围合成方形院落,平面布置是佛教密宗“曼荼罗”的象征。“曼荼罗”在佛经中本义为“万德圆满”的境地,众神聚集的坛城。五方标示佛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庭院中及4个方位的各座建筑,分别代表曼荼罗上的佛、菩萨所居的分位。
五方阁檐联“百川同源万物斯睹,二仪成象四大居贞”。
清漪园时五方阁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五方佛等众多佛像。院内南面6丈多高的石筑峭壁上,巨大的莲花框中悬挂“威德金刚护法变相”巨幅绣像。每逢冬至季节,喇嘛绕殿咏经,为帝后祈福。
1860年五方阁被焚毁,1886年重建。
五方阁,坐北朝南,面阔3间。坐落在高达11.26米的台上。阁下石壁凹槽处是喇嘛诵经时悬挂佛像的地方。东、西配殿2座,均面阔3间。主、配殿皆为绿色琉璃瓦歇山顶。院内四角,各有1座重檐方亭,院内有24间回廊连接各座建筑。
五方阁东侧是撷秀亭、佛香阁。
饱览湖光山色
撷秀亭
敷华亭,位于佛香阁东侧。与位于佛香阁西侧假山石上的颉秀亭对称呼应。
敷华亭、颉秀亭的一个用处就是报时用的钟亭。两亭安设了两种不同用途的钟,一为刻钟,白天报时用;一为更钟,晚上报更用。
敷华亭、万寿山昆明湖石碑和转轮藏
转轮藏建筑群,一组佛教建筑,乾隆时期始建,是清朝帝后贮藏经书、佛像和念经祈祷的地方。样式仿杭州法云寺藏经阁,由正殿、两座安放轮藏的彩亭和万寿山昆明湖碑组成。转轮藏是颐和园中现存为数不多的乾隆年建筑,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清漪园时幸免于火患,但遭洗劫,1886年慈禧对整组建筑进行大修。
转轮藏、万寿山昆明湖碑,位于敷华亭东南侧,坐北朝南,由一座正殿和以飞廊连接的两座配亭组成。建筑仿照宋代杭州法云寺藏经阁的样式,殿顶作琉璃瓦三勾连搭攒尖顶,配亭各上下2层,有木制彩油4层木塔转轮藏经架,转动木架可代替诵经。在正殿和两翼环抱而成的庭院中心,耸立着颐和园中最大的一块石碑—万寿山昆明湖碑。建筑群的南面围墙处建有一座棂星门,北面穿行假山洞道可通达佛香阁。
转轮藏建筑群山门棂星门
从棂星门进入,上行74步带扶手墙的台阶,是1座巨大的青石须弥座,座高2米,上面坐落着全部用石块雕制而成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石碑通高9.87米。碑座为6层束腰式,中间腰身浮雕佛像,四周浮雕龙纹,碑帽浮雕卷草龙纹,正中有宝顶,造型雄伟,雕刻精美。这座石碑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文四面阴刻,皆为乾隆帝御笔。碑阳正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碑阴为记述疏浚昆明湖始末的“万寿山昆明湖记”,两侧为“乾隆御制诗”。“万寿山昆明湖记”碑文中乾隆自称扩建昆明湖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治水。
转轮藏正殿在昆明湖碑的北面,面阔3间,高2层,三重檐,绿色琉璃瓦顶上有彩色琉璃福禄寿三星。殿左右与爬山廊相接。
正殿的两翼各以4间飞廊连接东、西2座配亭。配亭为八面阁形,八角脊攒尖圆宝顶,各为上下2层。内有木制彩油4层木塔贯穿其中。木塔八面可以贮藏经书和佛像,中间有轴,地下设机关,转动木塔可以代替诵经,形似法器“转经桶”,转轮藏由此而得名。
佛香阁坐落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
佛香阁南山门匾额“导养正性”,慈禧皇太后御笔。
佛香阁的南山门坐北朝南,面阔3间,黄色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歇山顶。
排云殿建筑群俯瞰
佛香阁一层檐联“鉴映群形润生万物,贯穿青琐荣带紫房”。
1层有匾“云外天香”,2层有匾“气象昭回”,3层有匾“式扬风教”,4层有匾“佛香阁”。
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阁外形按武昌黄鹤楼设计。阁前有八字形台阶直登台上,登上佛香阁,可饱览昆明湖上风光和四周景色。
“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佛香阁八面三层四重檐,高约41米,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
佛香阁,坐北朝南,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高1.75米。佛香阁高3层,周围有廊,黄、绿色琉璃瓦屋面,八脊攒尖顶,面南悬有匾额“佛香阁”。阁下台座,平面呈方形,边长45米,地面高程约42米,台南壁高23米。阁内佛龛,为汉白玉须弥座。
在清朝乾隆时期(1736-1795)在此筑九层延寿塔,至第八层“奉旨停修”,改建佛香阁,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始建成。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每月朔望(初一、十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自颐和园开辟为公园以来,只开放第一层供人游览。据说慈禧也未登过第二、三层。
1988年佛香阁进行了大修,殿内重新布置,历时了10个月,于1989年国庆节对外开放。第一层内供奉明代铜胎千手观音佛像,第二层是乾隆时三世佛像,第三层为佛香阁建筑艺术展览。
佛香阁结构复杂,独具匠心,高台矗立,气势磅礴。它将东边的圆明园、畅春园,西边的静明园、静宜园以及万寿山周转十几里以内的优美风景提携于周围,把当时的“三山五园”巧妙地加成一体,使之成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风景区。
撷秀亭,在佛香阁西面。
佛香阁石台周边游廊
佛香阁石台四面周边修建70间游廊,包括东、西面38间,南、北面28间,转角4间。
佛香阁的北山门坐南朝北,面阔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面北悬有匾“征莹心神”。
佛香阁北山门外往上是众香界牌楼和颐和园制高建筑“智慧海”。
众香界,位于佛香阁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黄色琉璃瓦歇山顶牌楼。牌楼坐北朝南,4柱7楼,面阔3间,有3个拱形门洞,高5.13米,汉白玉台基,有须弥座。前檐石匾“众香界”,后檐石匾“柢树林”。琉璃牌楼与排云门南北遥遥相对,有红墙相连,排云殿、佛香阁与上述建筑一概被红墙圈入其内。
众香界后檐石匾“柢树林”。

智慧海,位于众香界牌楼后。

智慧海大殿前殿额“智慧海”

智慧海大殿后殿额“吉祥云”
众香界牌坊两面坊额和智慧海大殿前后殿额,均为三个字,连起来读,正是佛家偈语:“众香界,柢树林,智慧海,吉祥云”。

智慧海,其本意是颂扬佛的智慧浩如大海。该殿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两层仿木砖石结构的殿堂,因不用梁柱,亦称无梁殿。
老照片
众香界、智慧海由于其砖石结构在1860年兵火中幸免于难,但殿内的木制佛龛全部被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新修缮众香界琉璃牌楼和智慧海琉璃殿。
老照片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时,将智慧海墙外壁上所嵌琉璃小佛的佛头敲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