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桥东西过街地下通道,经过重建的天桥景观入口。通道两侧是“中轴线上的桥”文化浮雕。



乾隆御制碑

天桥








万宁桥,位于什刹海东端。







神武门即故宫北门

古石桥构件名词解析



天坛印记。天桥位于天坛西门外。

北京南北中轴线,复建的天桥和乾隆御制碑,向北方向。
在元朝、明朝以及清朝前期,前门以外到天坛和先农坛之间存在着一片水域。为了方便皇帝每年的祭天和祭神农活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天桥地区修建了一座南北走向跨河的石拱桥。这座石桥位于今天坛路西口、天桥南大街北口和前门大街南口之间的位置上,桥长约8米,宽约5米,所用石材为汉白玉,共有三梁四栏。石桥为皇帝祭天专用通道,平时不允许普通市民接近,因而被人们称为“天桥”。在石桥两侧各建有一座木板桥供市民通行。

复建的天桥
由于人们将天桥看作龙的鼻子,因而桥下的河流便被看作是龙的胡须,被人们称作龙须沟。

清朝后期,由于城市的发展,北京城南的水系萎缩,天桥变成有桥无河的旱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了整修前门到永定门之间的马路,北京市政当局将天桥改为平面矮桥,并桥面上铺设的石板拆除,改铺碎石;1929年,为铺设有轨电车轨道,进一步减小天桥的弧度,使之成为与地面水平的平桥,1934年拓宽正阳门和永定门之间的马路,天桥的汉白玉桥栏板被拆除,从此天桥作为一座石桥彻底消失,天桥地区开始了有名无桥的历史。

复建的乾隆御制碑,东侧御制碑,碑文为《正阳桥疏渠记》。

复建的乾隆御制碑,西侧御制碑,碑文为《帝都篇》、《皇都篇》。

北京南北中轴线,复建的天桥和乾隆御制碑,向南方向。
2013年,天桥重建。一座南北向的单孔石桥出现在中轴线上,桥顶最高处有一人多高。为了不影响交通,这座新天桥与老天桥相比,位置往南挪了四十米左右。
天桥文化景观工程北起天桥遗址印记,南至天坛南大街与北纬路交叉口中心绿化带端头,总长约240米。建立古桥、石碑、观景池等建筑项目,塑造古朴沧桑的景观氛围。
新天桥桥长14.4米,最宽处8米,桥体内径宽4.48米,御道宽2.92米。位于桥北,南望不见永定门;位于桥南,北望不见正阳门。

新天桥向南,中轴线上的“五大理念”花坛。


向南远望永定门

天桥市民广场
在清朝和民国年间,天桥地区曾经是北京最大的市井娱乐中心。许多民间艺术家在天桥撂地表演,各种流行于中国北方的民间艺术形式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撂地相声、抖空竹、练把式,民间三代“八大怪”艺人在这里演绎绝活儿。
除了民间艺术表演,北洋政府时期在天桥地区附近还先后兴建了新世界游艺场、城南游艺园等现代游艺设施。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的楼房和宽阔的马路取代了传统建筑,天桥地区渐渐没有了老北京的气息。老天桥的市井文化,也淹没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

四面钟
老天桥的标志性建筑四面钟。原四面钟建于民国初年,解放后被毁。2003年复建,是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先生依据老照片、按原状设计出的图纸。此次复建位置有所移动,高度有所降低。

四面钟的藕白色钟身直立高耸,下有一圈围廊,围廊之上是带有一圈护栏的阳台,紧紧包裹着四面有窗的直立钟身。钟身顶端带有挑出的装饰性阳台的四扇窗户之上,是镶嵌有罗马数字的四座圆形大钟。钟楼顶部呈暗绿色,与钟身灵巧的装饰物和谐相容,共同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天桥市民文化广场题记》
“京城之南有二坛,一曰寰丘,一曰先农坛,为天子祭天、祭神农之处。二坛周边,河泊交汇,为南北通行之便,建一石桥。因天子祭祀由此经过,故称天桥。清末民初,渐成通衢闹市,五行八作,什样杂耍,百样吃食汇聚于此,市井众生之相淋漓展现,京城民俗文化集大成者莫过于此地。
西风渐进京师,宣南锐意革新,中西结合之建筑,在此亦有标志,香厂新市区,城南游艺园,新世界,四面钟等为传统之风貌带来时尚之气息
...
...”

这座四面钟,早年的位置并不在此地,而是在此地往西几百米外的北纬路西口。1920年前后,宣南一带开始修建了几座近代化的新式楼房。一座是万明路的“新世界”,五层楼,形状似一艘轮船。这是一个仿上海大世界的民众游乐场,今已无存;另两座是商务印书馆出资盖的虎坊桥的京华大楼和琉璃厂的营业大楼,都是四层,十分坚固,今仍傲然挺立,近90年,质量仍然完好。再一个就是“四面钟”了,它是修建在今永安路友谊医院一带的花园式的城南游艺园的标志性建筑。这两家游艺场都没有竞争过“平民乐园”的天桥,开业不过十几年就都停业了。新世界楼房挪做他用,里面一度还设立过一所小学;城南游艺园成了屠宰场,其标志建筑四面钟也被破坏。
新中国建立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天桥地区开辟街道,整修路面,四面钟被拆除,这一昔日的城南胜景成为遥远的过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四面钟及其背后的故事则留在人们的心里,直至2003年四面钟复建。

“天桥八大怪”群体雕塑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这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中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赛活驴,装扮毛驴的民间艺人关德俊,因其表演神似活驴而出名。他有个驴型道具,是用黑布精制而成,驴头描绘得很细腻,穿在身上栩栩如生。表演时,在场子中摆上三个三条腿的板凳搭成的“旱桥”,然后他妻子关金凤化了妆,骑在驴背上,走在“旱桥”上表演各种难度较大的惊险动作。

常傻子
砸石头的常傻子。他能用手掌劈碎大鹅卵石,还能用手指将石头戳碎。当他表演之后即向观众兜售他的“百补增力丸”。

耍狗熊顶碗的程傻子

沈三,表演摔跤的艺人,1933年全运会摔跤冠军,曾经斗败过俄罗斯大力士而名震京城。



耍中幡的王小辫

穷不怕
相声创始人朱绍文,相声界的祖师爷,艺名“穷不怕”。隶汉军旗。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北京。他以说单口相声为主,也会唱。每天开说之前,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字。

数来宝的曹麻子

拉洋片的“大金牙”,原名焦金池,口内镶有一颗金牙,人称大金牙。

自然博物馆,与四面钟隔路相望。

2011年10月,北京天桥演艺区建设奠基启动。


天桥演艺区位于二环里南中轴,规划占地总面积2.07平方公里。东至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永内大街;西至虎坊路、太平街;南至永定门护城河;北至珠市口大街。

天桥演艺区集演艺总部、文艺演出、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文化商务等功能为一体,以演艺业为特色,以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配套,文化、科技与金融有机融合发展的演艺产业区。

天桥艺术中心


照片拍摄于2017年10月12日。介绍文字整理自网络和现场介绍标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