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人北京
长人北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797
  • 关注人气:5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2014-10-31 08:00:00)
标签:

史家胡同博物馆

胡同

左翼宗学

凌叔华

杂谈

分类: 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史家胡同24号。曾是现代作家凌淑华的故居,后为史家胡同幼儿园。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老舍之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舒乙题写馆名。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24号院门墩。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展厅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2013年10月18日,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正式开馆。史家胡同博物馆在中国现代作家凌叔华故居改建,改建工作持续了一年。使用的砖瓦大多从北京各四合院、胡同收集而来,同时接收了一些文物部门的捐赠。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如果一座城市有它的灵魂,也许存在于它的建筑中。北京的灵魂,在胡同中就可以找到。尽管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正在消逝,但还是有一部分胡同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东交民巷被辟为外国使馆区,位于其周边的史家胡同受其影响,某些院落也曾被辟为丹麦使馆驻地和基督教会堂。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涉及政界、军界、学术界、艺术界等等。一条胡同里曾住过如此之多的社会名流,在北京也是曲指可数了。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23号四合院模型。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51号四合院模型。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51号四合院模型。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51号四合院模型。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反映1959年史家胡同旧貌的大型胡同沙盘。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23号院垂花门。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东罗圈胡同3号随墙门。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11号二层小洋楼模型。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59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地。

  1909年,清廷成立游美学务处,管理赴美留学事务。游美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赴美留学生,在清华学堂未成立前,三次甄别考试都在史家胡同考场举行。著名学者胡适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是1910年在这里通过考试后赴美国留学的。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左翼宗学,如今的北京二中前身。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59号,现在是史家小学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也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1952年“老人艺”话剧团与原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话剧团合并,在史家胡同56号院(今20号院)成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史家胡同里的浓浓文化艺术气息,不光来自史家小学,胡同中人民艺术剧院的宿舍里,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更是给这条普通的胡同增加了文化的厚度。堪称我国话剧界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女演员,终生忠诚于舞台艺术事业的表演艺术家叶子大姐、曾经主演了电影《我们俩》、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的金雅琴,还有她的老伴北京人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牛星丽,都曾住在这里。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凌淑华与其夫陈西滢,都是民国著名文人,史家胡同博物馆所在的史家胡同24号院,其前身便是凌陈旧居,亦是民国前期北京重要的文人聚会所在。

       凌叔华(1900年3月25日-1990年5月22日),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源(西滢)的妻子,与苏雪林袁昌英合称“珞珈林山三个文学朋友”(珞珈三女杰)。三人在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同时也都是自“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坛上很有名气的女作家。 1943年,凌叔华追随丈夫赴伦敦,在中英文化协会工作,其间曾帮助李四光摆脱英国政府阻挠回国。1946年,陈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任命为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代表,常驻法国巴黎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出身翰苑,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任清朝户部主事兼军机章京、天津知府兼天津工艺局及习艺所督办、保定知府、天津道长芦盐运使、顺天府尹代理、直隶布政使。1911年后曾任北洋政界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

       凌叔华以短篇小说《酒后》在文学界成名,同时也是画坛高手。鲁迅曾指出凌叔华的小说描写的是“高门巨族的精魂”。1947年起,全家人在英国定居。1953年,用英文写成的带有自叙传色彩的小说《古韵》(Ancient Melodies,又译作《古歌集》)由英国荷盖斯出版社(The Hogarth Press)出版时,曾经引起英国评论界的重视,成了畅销书。1989年12月,她以耄耋之年坐着轮椅落叶归根。1990年5月病逝于北京。

       兰芷偕芳展厅不仅是对这段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离国几十年最终叶落归根的二位老人的纪念。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五六十年代胡同居民生活场景复原。
七八十年代胡同居民生活场景复原。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博物馆二进院内景。史家胡同博物馆占地一千多平米,为两进院落。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史家胡同博物馆东面,紧邻人民艺术剧院宿舍。

史家胡同博物馆——北京灯市口,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照片多摄于2013年12月15日、20日、22日。介绍文字多汇编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