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士胡同,明朝属思诚坊,称驴市胡同,亦称骡市,据传,此地曾是驴骡市场,故而得名。清时镶白旗护军统领署在胡同南。清宣统时驴市废,以其谐音改称礼士胡同。Wg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二十八条。
今天的礼士胡同,是条幽深的巷子,以大宅子多而闻名。胡同深处有浓郁的绿荫,两旁是灰色的墙壁和屋瓦。曾经居住在礼士胡同的有不少贤达之士,有诗人邵燕祥、著名歌唱家李光曦、中国现代眼科学的主要奠基人毕毕德。
东城区礼士胡同129号宾俊旧宅,现为电影局使用。电视剧《大宅门》就是在此地拍摄的外景。
WG期间,该129号院为“四人帮”手下、时任文化部长的于会咏所居。此后改为广电部电影局。
这座礼士胡同129号大院堪称气派非凡。此院落的临街大门为三间,规模浩大,大门两边为一道八字形屏墙,屏墙和长长的街面围墙上部雕刻着极华丽的砖雕花。这种装饰墙在北京几乎独一无二。就是门外的便道上,也设有精美的石礅。院子里二道门同样华美异常,门为中国古典式垂花门。垂花门两边墙上,镶嵌着带西洋味的十字形、飞雁形什锦窗。两石狮子以里,是两座并列的四合院,房舍讲究,均为磨砖对缝,两院之间有回廊相通。园内有花厅、水池,花草树木点缀得体,整座府邸堪称怡然幽静,古拙秀美。
非同凡响的门墩。
院外墙上华丽的砖雕。
礼士胡同129号院对面的礼士胡同54号院这座二层苏式小楼,曾是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武官处。后又为中国青年报社社址,如今归属中唱总公司。
礼士胡同127号四合院。“保护院落”。
礼士胡同123号院。礼士胡同内东口路北123号院为清代大学士敬信旧居,民国时做过蒙藏院,后为礼士胡同小学,现为灯市口小学低年级部。
敬信是光绪二十九年8月授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三十年9月病免。
礼士胡同121号,朝阳门街道礼士社区居民委员会。
礼士胡同61号院,“保护院落”。
礼士胡同61号,据说是刘府的的轿房。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以性耿直、励清节著称,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以74岁高龄死在参加朝会的轿子里,谥号“文正”,这是文人做官死后能获得的最高的荣誉了,几千年中国封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不超过30人,和他共享的有范仲淹,曾国藩,以及宋代的包公“包文正”。刘墉的谥号是“文清”,应该是其清正廉明的含义。
礼士胡同61号院左侧门墩。
礼士胡同61号院右侧门墩。
礼士胡同61号院,对着大门的影壁墙上残损的“鸿禧”二字还在,但是门后的景物完全是大杂院的景象。这里不仅仅曾经是刘府的的轿房,还曾经是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的住所。
礼士胡同61号院。礼士胡同内很多四合院门楼上挂蓝色牌”保护院落”。
礼士胡同52号院。“保护院落”。
礼士胡同52号院门墩。
礼士胡同50号四合院。“保护院落”。
礼士胡同48号四合院。“保护院落”。
礼士胡同48号四合院门墩。
礼士胡同46号四合院。“保护院落”。
礼士胡同46号四合院门墩。
礼士胡同42号院。几进院子,挂牌“保护院落”。
礼士胡同路北一老四合院,胡同路面垫高,门墩部分埋入。
礼士胡同43号四合院,广亮大门。据传是清代大学士刘墉的故居。故居范围应含财贸干部管理学院前的地界。
清朝乾隆时的宰相刘墉的父亲是刘统勋。刘统勋是山东诸城县人,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乾隆元年(1736年)升任从二品内阁学士,历任侍郎、尚书、军机大臣、直至正一品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和孙子刘环之也住在驴市胡同。刘墉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历任知府、巡抚、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大学士。刘墉85岁去世,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刘统勋次子刘堪的儿子刘环之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历任户部尚书、顺天府府尹,后因政务不熟被嘉庆皇帝降职。

礼士胡同43号四合院。上马石。
刚解放时这里并非大杂院,保存的还相当完整精致。部队接管后一直是海军使用,海军司司令部迁到西郊后,这里成了社科院家属院。开始大门对面还有极大的影壁墙,院内分几重院落,二门的垂花门也还在。后来越住越拥挤,占地儿的垂花门拆掉了,园里增加了一些小厨房等临时建筑,第三重院落的抄手回廊也基本消失了。现在还有30多户100多人,彻底的大杂院了。

礼士胡同43号四合院。汉白玉上马石。京城现今仍保留上下马石的四合院已经不多,而汉白玉材质的上下马石,更为少见,

礼士胡同43号四合院。上马石被移到院子两边的小餐馆前。
礼士胡同43号四合院左侧门墩。
礼士胡同43号四合院右侧门墩。
礼士胡同7号四合院。“保护院落”。
礼士胡同7号四合院门墩。
前炒面胡同位于朝阳门内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端曲折。东起前拐棒胡同,西止东四南大街,南邻礼士胡同,北与大通胡同相通。全长389米,宽5米。
前炒面胡同,明朝属思诚坊,称炒米胡同。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炒面胡同,宣统时分称前、后炒面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三十条,后恢复原名。据传,此地曾有多处炒面、炒米等小吃,胡同由此得名。胡同内5号院曾是军阀陆宗舆住宅,33号院清时是溥仪本家府第,民国时日本人在此开设“新酒家”。
前炒面胡同33号。清时此地是溥仪本家府第,民国时日本人在此开设“新酒家”。
前炒面胡同33号院内。
从前溥仪本家府第的地界,现在是瀚海科技大厦。
前炒面胡同10号四合院。
前炒面胡同10号四合院。翻新的门楼。
前拐棒胡同,位于朝阳门南大街南侧,呈南北、东西曲折形。北起朝阳门内大街,东止朝阳门南小街,南有支巷通礼士胡同,北与后拐棒胡同相通,西与前、后炒面胡同相通。全长492米,宽5米。
前拐棒胡同,明朝属思诚坊,称拐棒胡同。清朝属镶白旗,称前拐棒胡同,因其地形和所处方位而得名。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万庆桥并入。
前拐棒胡同17号,朝阳门街道朝西社区居民委员会。
照片多摄于2013年12月15日、20日。介绍文字多汇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