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胡同曾是老北京烟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珠市口西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和小力胡同)。“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现在这一带属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社区。
陕西巷,老北京八大胡同之一,为南北向胡同,南起珠市口西大街,北至铁树斜街,全长约500米。明初,大量商户云集前门外地区,招商居货,此巷聚集了许多陕西籍的木材商囤积木料,故名陕西巷。到了近代随着北京城南文化的兴旺,而成为当时北京南城最繁华的地点之一。走访陕西巷附近依然能够看到二层青砖小楼式建筑(这类建筑在当时多为戏园、茶社或妓院),现多改为民居杂院或旅馆。
上林宾馆
上林宾馆酒吧。
上林宾馆,阿来客栈(上林店)酒吧。向南20米是阿来客栈。
陕西巷22号,阿来客栈(陕西巷店),历史上的“上林仙馆”。小凤仙和其所在的“云吉班”曾在“上林仙馆”挂牌。
阿来客栈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保存完好、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天井式四合院,二层砖木结构,前后两层院落,古朴幽雅。
民国初年(1915年11月),时任袁世凯政府护国大将军、云南省都督的蔡锷将军,在名妓小凤仙帮助下巧妙离京,为共和大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为后人留下“美人助英雄”千古佳话。
根据史料判断,上述“美人助英雄”的故事只是后人杜撰的美丽的传说。实际上,当时蔡锷将军离京,小凤仙事先根本不知情,她只是蔡锷离京计划中的一枚用来迷惑袁世凯的棋子。但事后,小凤仙却因此受牵连,被袁世凯抓了起来,直到袁世凯死亡才被放出来。蔡锷离京后,折返云南,举兵讨袁,直到最后在日本去世,蔡锷既没有给小凤仙写过书信,也没有委托京城朋友照顾小凤仙。
阿来客栈在历史沿革中的名称亦多次变更,如“上林仙馆”、“怡香院”、“云吉班”等。解放后更名为“林春旅社”、“光明旅社”。上世纪八十年代,更名为“陕西巷宾馆”、“阿来客栈”。其中“阿来客栈”一名保留至今。
上林仙馆的院子,院子上空加盖了透光天棚。
传说,90多年前,蔡锷将军和小凤仙在此地谋划如何逃出袁世凯的掌控。
宾馆生意不错,客人慕名而来,就让传说起到传说的作用吧。
榆树巷,陕西巷22号“上林仙馆”南边的一条短短的小巷,小巷道南边这幢小楼就是当年赛金花的“怡香院”旧址。
清朝末年,红遍京城的一代名妓义士、侠女赛金花(1872—1936)曾在这里组建“金花班”接客,并开设“金花书寓”,时名“怡香院”。
榆树巷1号茶室。传为名妓赛金花所在的“怡香院”旧址。
榆树巷1号茶室,旧时“怡香院”。
榆树巷1号茶室,现在是榆树巷的小胡同里一栋破败的二层小楼。两层七开间砖木结构楼房。楼房占地152平方米,坐东朝西,前面设外廊,屋顶用木桁架。建筑立面处理比较讲究,纹饰极精细。
人面如烟春逝去,垂花沧桑临冬风。
赛金花的“怡香院”现在是北京市皮革公司职工宿舍。共住着七户人家。
榆树巷1号茶室东面。
陕西巷52号,云吉班旧址,小凤仙的住所,在上林仙馆南面几十米处。当年妓院分为南方班和北方班,云吉班是一家有名的南方班。外表看,保存得十分完好,是一座青灰色二层小楼,西洋风格很明显。楼顶有檐,探出楼外,楼顶和中间各有一圈简单的雕饰。按当年的规矩,一面外墙应该无窗。现在墙下方那两扇窗户是后开的,显得不伦不类。拱形券式大门,朝西,黑漆虽有斑驳脱落,却证明还是原来的。门上面有水泥做成了长方形的匾额,上面有一层水泥遮盖了字迹,想必是“云吉班”三字。门前有三级台阶,石阶虽已破损得高低不平,却显示着当年的模样。解放以后道路的改造中,因北京路面普遍加高,门前的台阶大多消失或变矮,这说明陕西巷的路面变化不大。
云吉班旧址,建于清末民初,原为妓院,传为民国初年名妓小凤仙所在的云吉班旧址。建筑占地东西37米,南北9-16米,两层,砖木结构。用地狭长,采用两个“凹”字形并列合成的“山”字形平面。开口朝南,便于各房间的通风采光。

陕西巷52号,云吉班旧址内景。
陕西巷59号,民国建筑。
陕西巷73号,民国建筑。楼南边就是东壁营胡同。

陕西巷73号,拱形的楼门,上有砖雕。


东壁营胡同,原名东壁营、东皮条营、皮条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南部,全长75米,宽3米。东壁营胡同与西壁营胡同实际上是一条胡同,胭脂胡同从中穿过,由此分成了两条胡同,它的东口在陕西巷。

东壁营胡同2号,民国建筑。

德寿堂药店,在陕西巷南端。

德寿堂药店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德寿堂药店(南号),坐落在珠市口西大街175号,是始建于一九三四年的老字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自创鸡鹤为注册商标的“康氏牛黄解毒丸”而享誉京城。

德寿堂药店南临珠市口西大街,北京唯一原址保存的老字号药店,为保留这个老药店,两广路在此拐了个弯。
注意看,药店二层房顶,在钟楼两侧围墙上,各开有一个洞,是做什么用的?
这是当年药店的时尚设计,在房顶上安置了模型小火车。随报时钟响,小火车在房顶启动,从一个洞出来,从大钟下经过,进入另一个洞。如今,这个景象已经看不到了。
摄于2013年11月、12月。介绍文字多汇编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