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2013-12-08 08:08:08)
标签:

旅游

王府井

东堂

王府井天主堂

分类: 教堂往事

    王府井天主堂(St Joseph's Church),俗称东堂,又名圣若瑟堂、八面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是耶稣会士在北京城区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所教堂。旧时,北京天主教共有东、西、南、北四堂,东堂一名来源于此。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王府井天主堂现存的教堂建筑是一座三层罗马式建筑,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2000年王府井大街改造,在教堂前兴建了一座广场,从而使王府井天主堂成为王府井步行街的一处景观,而王府井天主堂也因之成为北京最为市民所熟知的一座天主教堂。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东堂院门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1988年王府井大街的改造开始,东堂周围的建筑陆续拆除。2000年经过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围墙被拆除,教堂院门向东移动,在教堂西侧形成了一个城市广场,成为王府井大街的一道景观。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1990年王府井天主堂列名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东堂院门因超出规划红线较多,且年代久远及风化损毁严重,拆除后移4米,独立于堂前广场前部,成为广场雕塑性标志。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位于堂前广场北侧的圣若瑟纪念亭。

    圣若瑟(英语:Joseph),是天主教的译名,基督新教译作约瑟,是达味家族后裔,是耶稣的养父,童贞圣母玛利亚的丈夫。
    圣若瑟被教廷在19世纪后期列入圣品,天主教对其瞻礼日是为每年的3月19日以及劳工主保的瞻礼于5月1日,其名称以“圣”始首就是因其所然。
    据《圣经》描述,他被称为义人,怀有体谅别人的心及深爱儿子。由于在天主教传统上圣若瑟可能是在耶稣及圣母的守护下而去世,因此被认为是唯一一个在临终前受到特别的照顾,因此成为临终者的主保圣人。
     在列入圣品后,由于圣若瑟在世时是一名木匠,因而有劳动者的象征,所以教宗庇护十二世在1955年定每年5月1日为圣若瑟劳工主保瞻礼,也成为劳工者、工会组织等相关的主保圣人。
    圣若瑟是新世界的主保圣人;中国以圣若瑟作为主保圣人。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目前王府井天主堂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建筑为罗马风格,坐东朝西,面阔25米,开间30间,建筑整体坐落在青石基座上,正立面共有三座穹顶式钟楼,楼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一座钟楼高大,两侧的钟楼和穹顶均相对较小。教堂堂部空间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柱径65厘米,柱础为方形,堂内两侧挂着耶稣受难等多幅油画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兴建王府井天主堂的是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籍传教士安文思,他们于明朝末年在四川传教,清初被清兵虏至北京。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顺治十二年(1655年)顺治皇帝下诏赐予两人银两以修缮住宅,两人借机请求将他们在八面槽的住宅改建为教堂,并得到了顺治皇帝的允许,建成了北京第二座天主教堂(第一座为南堂),也就是最早的东堂。最初的东堂系民居改建,建筑整体呈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仅在建筑细节上施以有关天主教教义的装饰。康熙初年,利类思和安文思重建了东堂,将原本的中式建筑改建为西式风格的建筑。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大门正面石柱上,有楹联为“庇民大德包中外,尚父宏勋冠古今”,横额为“惠我东方”。 
    康熙三年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为谋求钦天监监正的职位,向辅政大臣递交《请诛邪教状》,指控时任钦天监监正的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历法不准,为七年前入葬的荣亲王选择葬期、山向“俱犯杀忌”。康熙四年,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被判入狱,北京城内掀起了反天主教的浪潮。在这次反天主教的浪潮中,王府井天主堂受到了较大的破坏。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康熙六年康熙皇帝亲政,以鳌拜为首的辅政大臣在与皇帝的权力斗争中失利,受辅政大臣庇护的杨光先被罢官,由他掀起的教案平反,一度被没收的王府井天主堂发还教会。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康熙五十九年北京发生地震,宣武门天主堂和王府井天主堂在地震中被毁。康熙六十年,主持王府井天主堂的费隐重建了王府井天主堂。重建工程由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三世资助,传教士利博明作为建筑师设计,传教士兼清宫廷画师郎士宁主理了建筑的绘画和装饰。当时的教堂门窗均有彩色玻璃花窗装饰,堂内圣像很多出自郎士宁之手,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嘉庆十二年东堂的传教士在搬运教堂藏书过程中引发火灾,包括郎士宁手绘圣像在内的大批文物被焚毁。在此期间,清政府一直对天主教采取比较严厉的禁止政策,这次火灾更是直接导致了政府没收东堂房产,拆除教堂建筑,至咸丰年间这里仍是一片空地。咸丰十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发还了东堂、南堂北堂西堂的教产。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光绪六年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田类思欧洲募款重建王府井天主堂,光绪十年新东堂建成。新建的东堂为砖木结构罗马式建筑,作为内部空间支撑结构的木柱均为取自黑龙江赤松,墙体则以城砖砌成。建筑平面取十字形,正面建有三座钟楼,均做穹顶结构,钟楼顶端均装饰有十字架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中,东堂于6月13日再次被毁,在堂内避难的一批信徒也被烧死。1904年法国爱尔兰庚子赔款重建了东堂,这就是东堂现存的建筑。重建后的东堂完全恢复了义和团运动之前的形制与规模。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东堂南面。

    1966年WenGe爆发,8月21日王府井天主堂关闭。此间教堂被八面槽小学占用。1980年开始修复,12月24日正式开堂恢复宗教活动。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东堂位于繁华的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天主堂(东堂)——北京第二所教堂

     王府井大街西南角的北京饭店,南面是车流滚滚的东长安街。

    摄于2013年10月26日。介绍文字多汇编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