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标签:
东便门内城东南角楼崇文门城墙北京明城墙遗址旅游 |
分类: 皇城遗韵 |
在东西走向的北京站东街的东端,豁然伫立着一段残存的南北走向的古城墙。
“北京城是明清两朝和民国初期的都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是中国古代三大都城之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拆除城墙,今仅存北京站东街路口至崇文门一段。如今,明城墙在经历过近600年的沧桑洗礼之后,兴衰演变皆归于和谐。
古城墙东面。
墩台
这是我们不忘的记忆,回味古城墙。
古城墙上树木茂盛。
沿东城段明城墙向南200米,就到了东城段明城墙遗址公园南端。继续向南不远,就到了北京内城东南角楼,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地界。东段明城墙与内城东南角楼不相连。
雄伟的北京内城东南角楼,南面。内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城东南角楼的西面。北京城除于九门兴建城楼、瓮城和箭楼外,为了加强城垣的防卫,于城墙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楼一座,其名为城角箭楼,简称角楼。此处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北京城的角楼。
历史影像,1946年的北京内城东南角楼。
历史影像,东便门城楼的南面,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顶。1920年代拍摄。
历史上,内城东南角楼的东南就是东便门,东便门于上世纪50年代末被拆除。
历史影像,东便门城楼正面,镶嵌着石匾额。
历史影像,东便门箭楼侧面与背面,下部显示“过木方门”的门洞。
历史影像,民国早期拍摄的东便门箭楼、城外热闹的街市、商家悬挂着五色国旗。
历史影像,东便门箭楼和弧形的瓮城,前面是大通桥。
历史影像,大通桥和东便门以及内城东南角楼。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东起京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90多年的历史。
民国时期,环城火车通过的卷洞门。
飞起的风筝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斑驳陆离的城墙
嶙峋的城墙,彰显历史的久远与深邃。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古人的精湛的建筑工艺、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让今人逊色。
铜雀台空锁暮云,金谷园荒成路尘。
转头千载春,断肠几辈人。
明城墙遗址西端,这里向西就是以前崇文门城楼的地界了。
以下为崇文门历史影像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
崇文门。这是我们不忘的记忆,回味古城楼。
崇文门。民国时期,环城火车从崇文门前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