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2014-01-18 08:08:08)
标签:

东便门

内城东南角楼

崇文门

城墙

北京明城墙遗址

旅游

分类: 皇城遗韵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在东西走向的北京站东街的东端,豁然伫立着一段残存的南北走向的古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城墙下的草坪上仰卧着一块大理石碑,碑文如下:

“北京城是明清两朝和民国初期的都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是中国古代三大都城之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拆除城墙,今仅存北京站东街路口至崇文门一段。如今,明城墙在经历过近600年的沧桑洗礼之后,兴衰演变皆归于和谐。

 东城段明城墙遗址公园长约200余米,以保护城墙为设计出发点,再现‘东郊时雨’古都景象,城墙与绿荫彼此融铸,掩映在起伏绿地后的城墙含蓄、隽永,唤醒人们对渐渐湮没的城墙的记忆……”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东城段明城墙遗址公园。位置在北京站东街东端与建国门南大街交汇处,万豪酒店对面,向南靠近崇文门东大街,北京内城东南角楼的北面。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万豪酒店院内,古城墙的西面。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万豪酒店院内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古城墙东面。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思索东城段明城墙遗址公园碑文,“如今,明城墙在经历过近600年的沧桑洗礼之后,兴衰演变皆归于和谐。”什么意思,把原本美好的事物按照执政者发昏的意志消灭掉,这就是和谐?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唤醒人们对渐渐湮没的城墙的记忆”?古时,没有今日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没有今日什么观,更没有今日科技之发达,但古人有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发展观。先人们把北京城设计的很和谐,给后人留下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文化遗产。人民群众对城墙的记忆本来很好,是当朝的执政者无知,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利,领导人民瞎折腾,还要消灭掉本该记忆下来的文化。专制制度下,领导意志不受制度制约,必然对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害。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墩台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这是我们不忘的记忆,回味古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古城墙上树木茂盛。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秋日暮色中,古城墙怀古。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沿东城段明城墙向南200米,就到了东城段明城墙遗址公园南端。继续向南不远,就到了北京内城东南角楼,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地界。东段明城墙与内城东南角楼不相连。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雄伟的北京内城东南角楼,南面。内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内城东南角楼的西面。北京城除于九门兴建城楼、瓮城箭楼外,为了加强城垣的防卫,于城墙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楼一座,其名为城角箭楼,简称角楼。此处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北京城的角楼。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1946年的北京内城东南角楼。

     角楼建于突出城墙外缘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边长39.45米,上边长15米,楼高17米,通高29米。楼沿城台外缘转角建起,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砖垣,重檐歇山顶,两条大脊于转角处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绿剪边,绿琉璃列脊饰兽头。楼体外侧向东、向南两阔面和向西、向北两侧面,均辟箭窗,亦称射孔。计:上檐下一排,下檐下三排,阔面每排14孔,侧面每排4孔,共144孔。楼体内侧( )随主楼各抱厦,亦相连成转角房,辟二门,一西向、一北向。门上设直棂窗。楼内立金柱20根,支撑梁架,设射孔,铺设楼板三层。整座楼的建筑面积有701.3平方米。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东便门城楼的南面,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顶。1920年代拍摄。

历史上,内城东南角楼的东南就是东便门,东便门于上世纪50年代末被拆除。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东便门城楼正面,镶嵌着石匾额。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东便门箭楼侧面与背面,下部显示“过木方门”的门洞。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东便门外城角楼。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民国早期拍摄的东便门箭楼、城外热闹的街市、商家悬挂着五色国旗。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东便门箭楼和弧形的瓮城,前面是大通桥。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历史影像,大通桥和东便门以及内城东南角楼。

    照片中的内城东南角楼尚存,成了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照片中的东便门和大通桥以及京城里其他壮观的城楼和城墙,在新中国改天换地的上世纪60年代前后大多化为乌有,位置在现在东便门桥这一带。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东起京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90多年的历史。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民国时期,环城火车通过的卷洞门。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飞起的风筝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现存的崇文门至京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和附近东城段的200米明城墙遗址,西便门桥旁的近200米长的明北京城城墙遗迹,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几段,也是北京古城的标志。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墩台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唐·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斑驳陆离的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城墙的北面是北京火车站,这应当也是这段城墙当年没有被拆掉的原因,火车站可以少建1公里多长的南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嶙峋的城墙,彰显历史的久远与深邃。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唐·李白《金陵三首》之三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古人的精湛的建筑工艺、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让今人逊色。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铜雀台空锁暮云,金谷园荒成路尘。

转头千载春,断肠几辈人。

——元·赵善庆《凭栏人·春日怀古》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明城墙遗址西端,这里向西就是以前崇文门城楼的地界了。

 

以下为崇文门历史影像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

    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门生畏。“崇文铁龟”名遍响京都。走酒车,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崇文门。这是我们不忘的记忆,回味古城楼。
    明末以来,崇文门外是比较热闹的,大小商贩,车水马龙。护城河水清滢,河上架有桥梁,河中游有画舫,两岸种着树木花草。绿柳迎风,红花邀月,秀丽非常。后来护城河水日渐淤塞,清政府及民国军阀又不加倍浚,往日胜景,一去不返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崇文门。民国时期,环城火车从崇文门前开过。

 

消失的东便门和崇文门城楼,北京明城墙遗址之秋日暮色——致我们逝去的北京城楼城墙
    1966年的崇文门,崇文门于这一年被拆除,这张照片就是崇文门的遗照了。
    如今,沿着城墙遗址,原护城河改成的暗沟之上,宽阔清洁的柏油马路,车马行人,昼夜不息;马路两旁,高楼耸立,住着千家万户。地下筑有环城铁路,四通八达。这里与七百年前的元大都时相比,那是天壤之别了。

     本集现实照片摄于2013年10月2日下午近4时之后,历史照片和部分介绍文字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