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记忆——寻找老北京的生活之二:名人及会馆,宣南文化博物馆


标签:
旅游 |
分类: 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
宣南士人文化兴起于明代,盛于清朝。清初实行旗民分治,京师南城遂为汉人聚居之地。科举之盛,各省试子云集宣南。康(熙)乾(隆)之世,增设博学鸿词科,广揽汉族知识分子编修史书,辑释典籍,直至大规模纂修《四库全书》,天下鸿儒学士奔走京师,客居宣南。在通达仕途之余,形成了广博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结社唱和的文学环境,产生京师城下的“宣南士乡”现象,为清代文化繁荣创造了独特空间。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头像下面是他们在北京时的居住地照片。康有为故居是南海会馆,现实状况比照片上更惨破。清代中、晚期,国事艰危,一批志在变革图新的思想家、政治家、志士仁人,在宣南土地上倡禁烟,筹变法,兴报业,办教育,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演出了一幕幕近代中国振聋发聩的悲壮史剧。
这些名人故居大多在宣南文化博物馆附近,现在多已踪迹全无。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
会馆,古时的各地驻京办事处或联络处。不过现在的各地驻京办事处或联络处都是官办的,旧时的会馆多是民间办的。
北京的会馆中,大多数会馆主要为同乡官僚、缙绅和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故又称为试馆 ;少数会馆是以工商业者、行帮为主体的同乡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