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14-03-12 07:36:56)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胡适《我的母亲》

郝斌中学     陶维兰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 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批注法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3. 自主合作探究,体会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高尔基也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尽心尽力的教育我们,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胡适,认识他伟大的母亲。

二、明确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找生指出生字词,黑板书写,并注音。其余补充或纠正,强调写法。(翳、笙、穈、绉)

   2. 标注段落序号,自荐逐段朗读课文,其余认真听读,为之正音,评价朗读水平或纠正错误的读法,并示范。

    若有问题,则师引导示范。

   3. 简介作者(同学们,在近代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不平凡的人,他3岁就丧父,14岁以后离家求学,20岁赴美留学,逐渐成为名满天下的学者。这个人就是胡适。他做过北京大学的校长,担任过中华民国的驻美大使,一生获得过许多荣誉博士学位,大家猜猜有多少——35个。这样的一个人,是怎样成长的呢?在他的成长中,他说母亲冯顺弟给了他特别的教育和影响。)

四、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读后思考)

    胡适的母亲到底给了他怎样的教育和影响?(严、慈——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忍——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刚——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师板书。)

五、自主学习:   

   师:母亲的严、慈、忍、刚,具体体现在她的一言一行之中。跳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尝试批注。

1.(展示批注方法:五入五批读书法——批文入疑,把自己读进去,疑问批出来;批文入情,批出情感;批文入理,批出启迪;批文入法,批出写法;批文入境,批出联系。)

(以例段4示范:入法——承上启下,写出了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习,一是做人;入疑——“这九年”?查知,1895-1904;入理——“除了”,写出胡适童年以读书为第一要务,这与母亲的严格密切相关;入情——“恩师”“慈母”,这里尽显胡适对母亲的深切感激与怀念。)

2.生分组针对四部分进行批注。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展示。先说段落,再分析。

    (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如——“娘什么!老子都不老子了呀。”一句引导理解“娘”——“凉了”的谐音,仅一句话,为何受重罚?轻薄了父亲母亲姨母,母亲重罚,原因:对他寄予重望,他却妄自菲薄;“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中“总要”“一生”“一个”体会母亲对父亲的深情,也因为父亲的厚望,母亲更要督促胡适读书,这里,出示资料:胡适的父亲叫胡传,比母亲大30岁,他逝世时冯顺弟23岁,胡适才3岁,他在遗书中说:穈儿即胡适天资颇聪明,应该令其读书。又嘱胡适努力读书上进;如——“捧来一杯热茶”中“捧”恭敬之意,表面送茶,实则道歉,“伸手接了茶”,“接”表面喝茶,实则表示接受道歉,细节耐人寻味;“换来一两个月的太平宁静的日子”生活非常不易,出示资料,更理解母亲处境:胡传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结婚后不久死于战乱,没有留下子女,第二任妻子留下三儿三女,后来去世,第三任妻子才是冯顺弟,她年龄特别小,胡传第二任妻子的好几个儿女都比冯顺弟的年龄大;如——“忍”和“刚”部分,前者轻轻地哭,一杯热茶,后者大哭,喊来,母亲形象如在眼前。)

   4.如此一位严、慈、忍、刚的母亲,怪不得胡适说给了他极大极深的影响。让生带着对母亲的敬意,齐读末段。(理解谦虚:“混”了20多年,混来35个博士学位。)

 

六、 拓展延伸:伟大的母亲自古就有,请同学们畅谈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教子成功的母亲?

 

    孟母三迁,断织教子、陶母退鱼(陶侃之母)、  岳母刺字、 孔母授学(年轻守寡,择良定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欧(阳修)母画荻、  徐母大义(徐庶母亲却能够区分奸伪,认为儿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见这位母亲的大德高义。)

 

七、小结: (先让生小结,可从思想教育上、写作方法上作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严、慈、忍、刚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八、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严、  慈、  忍、 

                                  

怀念、感激

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节课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虽然课前设计,自认为已经很详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感觉到有不妥之处。

1、课文学习要深入

《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按照教参设计的,基本上解决了教参上出现的所有的难点重点,包括课后的练习题。但是这样一个泛泛的学习,缺少深入的研究,如何把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入呢?有关母亲的事情都找出,并且分析了母亲的品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写与母亲有关的事情时,要写上一件表现母亲有刚气的事情呢?问题就在于这里作者要表现的是,母亲并不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性子绵软的人,而是因为作为一个后母希望家庭的和睦团结团圆,希望全家人都好好的,一切都如同她丈夫在世时一样,其实母亲所有的忍让和忍耐包括对作者严格的教育都是源于对丈夫的深沉的爱,这种爱都发展到崇拜的程度,所以她希望,虽然丈夫不在了,但是儿子在她的教育下成为了像他老子一样的人,希望丈夫的孩子们能如同以前的一样的生活,她严格教子,她宽厚待她那些非亲生的孩子。忍让是因为爱,严格也是因为爱,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个充满了爱的母亲。这样的一个深入研究,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明了母亲那些做法的真正背景是什么,才可以真正的了解母亲的品行,她的善良、宽厚,仁慈和崇高。

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上挖掘的不够深,没有真正的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是需要耐心而细致的,备课更是如此。

2、在教学设计上,学生活动还是太少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效果才会更好,这节课,如果加上更多的学生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能把课文多读几遍,思考问题的时候,能真正的动脑动口……

学生自有学生本身的特点,有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的埋怨学生,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的全心全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让学生走上学习的正途上来。所谓的教无止境是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