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14-03-12 07:36:56)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胡适《我的母亲》
郝斌中学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 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批注法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3. 自主合作探究,体会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高尔基也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尽心尽力的教育我们,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胡适,认识他伟大的母亲。
二、明确目标。
三、检查预习。
四、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读后思考)
五、自主学习:
1.(展示批注方法:五入五批读书法——批文入疑,把自己读进去,疑问批出来;批文入情,批出情感;批文入理,批出启迪;批文入法,批出写法;批文入境,批出联系。)
(以例段4示范:入法——承上启下,写出了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习,一是做人;入疑——“这九年”?查知,1895-1904;入理——“除了”,写出胡适童年以读书为第一要务,这与母亲的严格密切相关;入情——“恩师”“慈母”,这里尽显胡适对母亲的深切感激与怀念。)
2.生分组针对四部分进行批注。师巡视指导。
六、 拓展延伸:伟大的母亲自古就有,请同学们畅谈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教子成功的母亲?
七、小结: (先让生小结,可从思想教育上、写作方法上作结)
八、板书设计:
怀念、感激
教学反思:
1、课文学习要深入
《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按照教参设计的,基本上解决了教参上出现的所有的难点重点,包括课后的练习题。但是这样一个泛泛的学习,缺少深入的研究,如何把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入呢?有关母亲的事情都找出,并且分析了母亲的品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写与母亲有关的事情时,要写上一件表现母亲有刚气的事情呢?问题就在于这里作者要表现的是,母亲并不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性子绵软的人,而是因为作为一个后母希望家庭的和睦团结团圆,希望全家人都好好的,一切都如同她丈夫在世时一样,其实母亲所有的忍让和忍耐包括对作者严格的教育都是源于对丈夫的深沉的爱,这种爱都发展到崇拜的程度,所以她希望,虽然丈夫不在了,但是儿子在她的教育下成为了像他老子一样的人,希望丈夫的孩子们能如同以前的一样的生活,她严格教子,她宽厚待她那些非亲生的孩子。忍让是因为爱,严格也是因为爱,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个充满了爱的母亲。这样的一个深入研究,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明了母亲那些做法的真正背景是什么,才可以真正的了解母亲的品行,她的善良、宽厚,仁慈和崇高。
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上挖掘的不够深,没有真正的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是需要耐心而细致的,备课更是如此。
2、在教学设计上,学生活动还是太少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效果才会更好,这节课,如果加上更多的学生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能把课文多读几遍,思考问题的时候,能真正的动脑动口……
学生自有学生本身的特点,有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的埋怨学生,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的全心全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让学生走上学习的正途上来。所谓的教无止境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