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兴娥老师课堂实录(苏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2014-05-05 20:42:36)

                                   韩兴娥老师课堂实录

                                (苏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你把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鹿和狼的故事》《放飞蜻蜓》

  说明: 黑体字为课文口头填空,字体设计为特大号,出示在大屏幕上。每出示一条,都先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口头填空,没有加黑的字体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一节课40分钟学完三篇课文。                    

17、《你把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一、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到第1分33秒 )

二、   学生自读课文填空(到第4分30秒)

三、   出示课文填空,理解课文(到第12分钟)

1、突然,汤姆__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了_

指名口头填空,提问:为什么弯成了弧形?

2、汤姆一阵__,一定有__上钩了!爸爸在一旁_笑着,_来赞赏的目光。

指名口头填空,提问:汤姆什么心情?你读出惊喜的感情来。(重读“大家伙”)

3、         汤姆____地把鱼竿-出水面。哇!一条他______的大鲈鱼!

(指名读,一起读,重读填空的词和蓝色的词)

哇!这么大!

4、         汤姆急忙把大鲈鱼_到岸上

指名口头填空,动作示范,先把大鲈鱼怎么样?再怎么样?(托,提)

5、这时,耳边传来爸爸__的声音:

孩子,你--把这条鱼放掉!

指名口头填空,提问引导:这时可不是“哇,一条大鲈鱼”的声音,爸爸的声音怎样?大家读一读,读出低沉的声音

重读“必须”,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不容置疑

6、“为什么?”汤姆____地嚷起来。

大家一起“嚷”着读。

引导:我钓的,凭什么让我放掉?没有理由呀!结果如何?

7、“--有没有人看见,我们_应该遵守规定。

说关联词“不管,都”

8、从爸爸__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__商量的余地了。

9、他只好____地从大鲈鱼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

“慢吞吞”说明汤姆怎么样?(很不情愿,真是的,白欢喜)

10、汤姆____,心想:我___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唉!咱叹口气,预备起,读!我活到死活到八十,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说明这条鱼实在是怎么样?太大了,实在太遗憾了,怎么把他放了,我回到家,把它养起来,天天向人炫耀,......结果是不是这样,一起念:

11、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可是那晚的情景却一直__在他的记忆里,爸爸__的话语也一直__在他的耳边。

问题:“那晚的情景”和“爸爸的话语”是什么?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也是爸爸说的话,、、、,、、、,你必须上操场跑二百圈去,这没道理,那爸爸坚定的话语是什么?再说(不管有没有人看到,都要遵守规定,遵守社会公德,这是爸爸坚定的话语,这汤姆长大以后,有没有看,哟!红灯,没人看见,过马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不管有没有人看见,要怎么样?要遵守规定,要严格自律。

12、《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写汤姆在爸爸的要求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水中                  ),说明要时时处处(严格自律            ),自觉遵守(  规定      )

                                                                          (到第12分结束)

                                          18、鹿和狼的故事

一、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到第14分50秒 )

二、学生自读课文填空(到第18分50秒)

三、出示课文填空,理解课文(到第25分钟结束)

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__,生机勃勃。

森林给人什么感觉?这地方真好,我也喜欢

2、小鸟在枝头__,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__

看插图,小鹿怎样,想不想有那么一块青草地,你躺着,拿着书念着,旁边有几个小鹿在旁边来回跑来跑去,喜欢,美死了。可是,

3、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____的狼,它们总在____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大约有_只鹿,它们要时刻__狼的暗算

这鹿的日子实在过得提心吊胆了,所以这些好心人就开始想办法了,干什么?就打他呗,把这些坏人杀死,留下好的

5、         ____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__着倒在血泊中。

狼的声音,惨一听到这坏人的惨叫,人们的心情怎样

6、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____。它们在这里____,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_万只。

原先多少只?一下到了十万,人口增长过快

7、         整个森林像___一样,绿色在__,枯黄在__

像火一样,消退,蔓延,什么感觉?

8、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__了。疾病像_____一样在鹿群中__

游荡,什么感觉?

9、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_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只病鹿。

病鹿,不再是活蹦乱跳的

10、   人们__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__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竟然,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惊讶,这狼居然是功臣,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呢?

11、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_______,森林也就不会被__得这么惨;

糟蹋,这词儿用的真好

12、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__了传染病对鹿群的__

评价学生:这声音好听

13、而人们__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__,倒成了__森林、__自己的“祸首”。

《狼和鹿》写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  杀死鹿的天敌      ),结果森林被( 破坏   ),鹿大量(病死      ),说明破坏(生态平衡         ),会给环境带来灾难。

                                                                         到第25分钟结束。

                                     19、《放飞蜻蜓》

作者陶行知,大作家,更是大教育家。

一、学生自读课文填空(到第30分钟)

这填空题多背点有什么好处?这些表现力很强的词语背的很熟了,写作文的时候自己就冒出来了。

二、出示课文填空,理解课文(到第39分钟结束)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陶行知什么动作?你学学,翠贞在干什么?陶先生认为捉蜻蜓对吗?对一个做了坏事的小孩,他抚摸着她的脑袋,慈爱地问,你感觉这位教育家怎么样?

2、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他的动作是什么?拉着她的手,你感觉怎么样?还坐在田埂上,为什么坐在田埂上?(没板凳。舒服,和孩子一样高)陶行知是学贯中西的留学归来的大学问家,他跑哪儿去了?他到南京的农村去办学,脱下长袍,穿着短裤子,弄得一身泥巴,下地,住草房,和老百姓一起,在那儿办了一个师范学校,坐在田埂上看来就是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的习惯了,还谁有这个习惯?农民。

3、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

为什么小心?这是宝贝呀,可别给他弄下毛来。特别小心的翻过去。继续

4、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好,咱们商量商量,孩子们,一起读

5、说着,把蜻蜓给翠贞

为什么要还给翠贞呢?

6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翠贞为什么看着小伙伴?又回到前面的问题:陶行知为什么要还给翠贞?

(翠贞捉的),那也不是翠贞的(他从翠贞手里拿的)从小偷手里拿的也还小偷?(想看翠贞怎么办)对,想看她听了这一番话,到底什么结果。陶行知给她讲了讲什么知识?读课文,第一个知识他告诉孩子什么?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是益虫,第二个知识是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眼睛是复眼。

7、   翠贞想了一下,回到道:“吃虫子。”

说话人在前面,用什么标点符号?(冒号,前引号。句号、后引号)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说话人在后面,用什么标点符号?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这里有七嘴八舌地说,很多人说了一大堆,只用了一个冒号,后面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前引号后引号?因为这是不同的人说的,一个人用一个,不要混在一块儿。

 

                                                            到第39分钟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