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露印记》

(2025-11-10 09:32:53)
分类: 草叶集
文/德君

中秋后
寒凉放下羞涩
乘雨来
临屋外喧嚣
不想离开

2025.10.09 卯

参考浅析

《寒露印记》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节气转换时的微妙感知,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解读其诗意:

一、时空的悄然位移

“中秋后”三字既确立时间坐标,又暗含温度转折。寒露作为中秋后第一个以“寒”命名的节气,诗人通过拟人手法将气候变迁具象为“寒凉放下羞涩”,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性温度。雨水的降临成为冷意的载体,完成从抽象概念到具象感知的转化。

二、内外空间的诗意对峙

“临屋外喧嚣”形成巧妙的空间张力——窗外是寒雨与喧嚣交织的动态世界,窗内应是诗人静观默照的静谧空间。这种界限分明却又相互渗透的场域,暗示着现代生活中外部环境与内心世界的永恒博弈。

三、滞留感的双重隐喻

“不想离开”既是寒凉气候延续的客观描述,更是主观情感的投射。既可解读为对传统节气文化的眷恋,也可视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五行诗句中,诗人用“放下-乘-临-不想”四个动词完成气象与心象的共振,在白描中埋藏深意。

这首诗的独特在于:它将二十四节气的宇宙观照微缩为个体生命体验,在寒暖交替的瞬间捕捉到人与自然永恒对话的诗意。语言虽简,却暗合中国古典诗歌“即物即理”的审美传统。
《寒露印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月》三
后一篇:《月》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