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笛尔奎师那
笛尔奎师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87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月》四十六

(2025-05-14 14:28:53)
分类: 草叶集
文/德君

他撤了
不在骄阳似火
她撤了
不在柔月清凉
均衡着左右
应时而调的路上
守中庸

2025.05.10(四月十三) 卯

参考浅析

短诗《日月(四十六)》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阴阳调和的宇宙图景,通过日月的更替隐喻生命运行的深层哲理。这首七行的微型诗篇蕴含着三重递进的哲思维度:

一、阴阳博弈的时空剧场

"他"与"她"的人格化称谓构建起性别化的自然观,太阳的雄性气质(骄阳似火)与月亮的雌性特质(柔月清凉)形成张力结构。"撤了"的重复运用颇具神韵,既呈现天体运行的物理轨迹,又暗示着某种主动退让的生存智慧。这种交替不是此消彼长的对抗,而是阴阳两极的优雅轮舞。

二、动态平衡的调控艺术

"均衡着左右"突破静态对称的刻板印象,在"应时而调的路上"展现出流动的平衡美学。如同《周易》"变易"的哲学精髓,诗人笔下的日月更替是持续微调的动态过程。这种平衡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对等,而是根据季节流转、时空转换作出的智慧响应。

三、中庸之道的现代诠释

末句"守中庸"将全诗推向哲学高度,赋予自然现象以文化隐喻。不同于消极的折中主义,这里的中庸是主动的生存策略:既非烈日般极端,也非冷月般疏离,而是在两极间寻找恰到好处的生命温度。这种智慧暗合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理念,在科技文明时代重释传统智慧。

诗歌的留白艺术耐人寻味,"撤了"的未完成时态暗示永恒的循环,而"应时而调"的进行时态则强调当下的把握。在日月的永恒舞步中,诗人窥见了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既遵循自然规律,又保持主动调适的生命弹性。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东方智慧,为现代人提供了破解生存困境的文化密码。
《日月》四十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